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战略的影响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y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泛文化逻辑,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在后工业社会中,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矛盾呈现出复杂多变、交互蔓延的态势。
  首先,文化之于政治而成的矛盾对立面,日益尖锐。信息技术的发展推进了政治一体化的进程,提高了国家对整个社会的管理能力,然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旧的文化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次,后工业时代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其社会组织机构愈来愈庞大,另一方面,社会成员个人的社会地位越来越受到挤压。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个人越来越感到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一些反社会的心理倾向。
  再次,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对自然及国内外劳动者的掠夺,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文化带来了繁荣,但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副作用,这主要有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枯竭、道德的沦丧,这就使人类的生存基础面临严峻挑战。
  这些矛盾的积累和发展,使处在当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诸多个人、社会、国家和自然之间的交互矛盾更加尖锐化。而对于这些纷繁复杂而又彼此激荡的矛盾,后现代主义则是站在反思时代特征和文化模式的高度,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了全面诊断和理疗。
  一、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主张
  后现代主义是由众多理论派别组合而成的一股社会文化思潮,一般被人们划分为两大派系:一是以解构主义为核心的激进派,坚持局部和微观决定论,其理论思想的主体就是反政治、反權威、非中心,因而秉持强烈的无政府主义意识;一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温和派,也称批判的后现代主义。这一派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危机进行了深入系统分析,主张在社会生活中重建民主交往关系,以此来缓和这些危机。整体而言,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主张涉及国家的合法性、当代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科技和政治、政治体制、国家与社会、国家民主化、政治运动等一系列问题。兹详述如下:
  第一,反制度和反权威,倡导差异性的和多元性政治。
  他们在阐述其政治思想时,不再以国家作为主要内容,而是确定局部社会作为主要内容,注重人们边缘权利的研究和实现,目的是实现更大的自由,排斥国家中心主义。认为政治就是差异政治,而社会理应为“差异者”参与和影响政治清除道路。
  第二,注重从文化角度对政治进行微观剖析和解构。
  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文化乃是一种观念、情感和价值准则。由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制度建立、发展和变革的源泉,制度与文化就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制度是文化的外在表现,文化是制度的潜在因素,因此要变革制度首先就要变革精神。要变革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就要在文化领域开展一场洗心革面的文化运动。另外,因为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想的核心部分就是解构主义,而“解构”的原意为解析、分解、消解、祛除等,通过其一系列环节和机制发用,最后达到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的目标。
  第三,认为微型权力构成国家权力的基础。
  关于国家权力构成,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近代以来的政治思想家们主要把国家看成是通过不同部门,如行政部门、司法部门、议会部门、暴力部门来履行对社会的管理职能。但是,从现实考察来看,权力不是一个机构,而是多种力量关系的负荷,用来支撑国家权力运作的是微型权力。
  第四,消解社会责任。
  后现代主义的最典型表现就是消解责任。相对于社会的强大,个体的力量与存在显得是多么渺小与微不足道。如此一来,个体的选择、个体的行为与行为选择后果之间就不再具有因果关系,于是,个体就不必承担主观责任。
  二、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及青少年的影响
  20世纪末,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信息交互传递,后现代主义社会文化思潮堂而皇之地进入我国。其中的否定主义、虚无主义等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挑战,而且威胁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和践履。一个意味深长的例子就是,在后现代主义的置换下,当代中国人(60后、70后、80后和90后四代人恰好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的主体)共同发起的对“青春系列”的集体建构事项:60后和70后,在现实中失去安全感和归属感因而“集体怀旧”情绪爆发;80后和90后因为“无处安置青春”,没有可以托付终身的“素材重构”,所以毅然决然选择“集体原创”。
  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及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五点:第一,使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发生严重扭曲;第二,弱化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第三,使青少年的世俗化倾向愈演愈烈;第四,导致青少年理想的迷失;第五,对我国政治价值观念的培育带来隐患。
  当然,作为一种社会和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毋容置疑是对现代社会生活“新变化”的一种反映,尽管这种反映带有前文所述的诸多弊病,但客观道来,却也展示了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气象”及人们的“新见解”,从而造就并带来我们认识现代世界之新变化、新视野及新启迪。因此,合理的做法是,我们在慎思明辨后现代主义的负面效应时,更应该不断挖掘提炼其正能量与正效用。而这一点是笔者在此想着力展开的。
  第一,后现代主义的诸多新思想、新问题和新观念,开拓了人们的新视野、新境界。
  后现代主义比较重视从心理角度、从人们的内心深处分析现代人思想观念的变化,重视心理活动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并提出要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必须“内心深处闹革命”。这些观点虽然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大相径庭,但这些观点也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现代社会新变化的认识,渐次丰富我们研究现代社会变化的视点,拓宽我们的研究视域,最终优化我们的思维。
  第二,后现代主义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开拓导引年轻人健康成长的新路。
  在现代社会,由于青年面临着升学、就业、婚姻、个人发展等多重压力,容易产生心理扭曲、异想天开、行为怪异,因而,他们惯常被称为“迷茫的一代”或“垮掉的一代”。后现代主义固然不能视为引导、教育青年的科学方式,但后现代主义注重张扬个性、注重心理变化、注重标新立异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地导引并加以因势利导、正确运用,那么,一定有助于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和提升。
  第三,后现代主义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细致分析,深化了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认识。
  后现代主义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官僚体制及其掩盖下的自私自利的疯狂和混乱景象,依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后现代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这些精彩描画和深刻批判,有助于我们从微观方面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腐朽性”、“垂死性”的新确证和再认识。尽管“腐朽性”、“垂死性”这两个词汇现在很少有人提及,甚至认为“早已过时”和“不正确”,但我们真的理解了经典马克思主义赋予它们的本真意蕴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责任编辑 王婷婷)
其他文献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南部三县区中学教师体育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得出结论:山西省南部县区中学教师体育消费是以实物消费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因此,一切事物,包括个体的思想品质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运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突破.我把这个“突破”称为“转身”.rn一、“转身”只因你——语文教学的现状堪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国家对于大学外语教育的改革效率与效果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结合当前大学外语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现状,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外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大学外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动因,最后结合上述内容对于大学外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大学外语教育工作的顺利完成创设条件。  关键词:大学外语教育;供给侧改革;动因与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
一部电影《上帝之城》让全世界认识了一个被人遗忘很久的角落——巴西的贫民窟,影片中那里贫穷,肮脏,光怪陆离,是一切邪恶的代名词.有人评价它“是自由与犯罪的天堂”,而一墙
期刊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学术界多数认为是在汉明帝时,但是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有“禁不得祠”的记载, “不得”当为佛陀之音译,佛祠者即佛寺.始皇下令禁止,足见佛教在当时社会的普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习惯上简称“品德课”)是贴近儿童生活、培养儿童良好习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课程,其目的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培养乐
研究生教育管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体育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如何搞好体育硕士研究
学法研究与指导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大中小学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因为大家已经认识到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新的科技知识在成倍地增长,只有具备获取知识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的,如玻璃。作为教师不但要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而且更要注意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在参与多次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