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戒“得”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udei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很有道理。许多老年人,前两项都做得很到位,惟到了老年,“戒得”这一条却老也过不了关。
  戒得就是要放弃。老年人因精力、体力等诸方面的原因,不能像青年人一样,方方面面都要做得圆满。只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是保养好自己的身体,使自己老年生活的质量提高一点,少给儿孙添麻烦,也是对社会的一大贡献。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什么都想干,可什么都干不好,他懊丧极了。父亲拿来一个漏斗和一把玉米种子,让他用手在漏斗下接着,父亲每投下一粒种子,他手上就有了一粒种子。但父亲拿了一把种子放入漏斗,这些种子相互挤着、压着,最后一粒也没掉下来。父亲对他说,这漏斗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你就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当你把所有的事都挤到一起来做,你将一无所获。这个年轻人听了父亲的劝告,最后成了一名作家。
  这个故事尽管是针对年轻人的,对老年人也同样适用。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好一两件事就很不错了。如我周围的退休老人,特别注意锻炼身体,或打门球、打太极拳,或跳舞、做操,或走步、钓鱼,风雨无阻从不间断。身体好了,他们或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余热,或含饴弄孙,或写字绘画,或吹拉弹唱,或著书立说,把自己晚年的生活装点得绚烂多彩。
  我有一位忘年交好友,同济大学毕业,学的是路桥专业。一直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这些年,各个城市都在建高速路和立交桥,他觉得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可转眼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他真的舍不得离开那一堆堆图纸和那喧闹的工地,终于又找到了一个立交桥监理的工作。正当他踌躇满志地瞄准下一个目标的时候,突然得了脑溢血,半个身子失去了知觉,经过治疗和锻炼,他终于恢复得如常人一样。医生告诫他,不能再去工作了,否则有生命危险。可是工作对他的诱惑实在太大了。不久他又受聘于一家路桥公司,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他倒在了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上。
  有一位70岁高龄的老人,家有不少积蓄,有可以维持小康生活水平的退休金。可他老是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为倒一口剩饭,扔一个烂苹果,和孩子们吵得不亦乐乎。一罐煤气只要5元钱就可送到家,可他硬要自己去扛。老友们劝他,该花的就花吧,身体要紧。他却固执地说他能行。许多老人把打扫卫生、擦玻璃、洗窗帘的事交给家政,自己去干喜欢干的事。可这位老人舍不得那几个钱,事事自己动手,结果在他擦玻璃时,因体力不支从凳子上摔了下来,造成髋骨骨折,在病床上度过了他一生最后的时光。
  老年“戒得”,就是要舍得放弃。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得到,要想得到,首先要学会放弃,老年朋友尤其是这样。其实,你放弃了,看似有所失,可你得到的是一片广阔的天空和灿烂的晚霞。
其他文献
2015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核心素养”在学科教育中的地位,这无疑是在提醒广大教师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应当格
期刊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所了解的人,应该对马识途不会陌生。笔者记得儿时读书,小学课本里就有马识途的一篇散文,那时老师就讲马识途是位老作家。眼下几十年过去了,笔者早已过了不惑之年,而曾经的老作家马识途依然健朗,只是耳朵有点背,但带着助听器也能正常与人交流,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今年迎来百岁寿辰的马识途,就像一条流淌了一个世纪的长河,也像一本撰写了一百年的厚书,其内容磅礴而繁杂,其生命的厚度与高度都令人仰
后进生,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门学科中都存在,数学由于它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后进生的人数很多。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后进生更是不在少数
期刊
“上帝糊涂,把我给忘了”,这是现年108岁的周有光先生的一句风趣俏语。周有光生于1906年,经历了清朝光绪年、北洋政府时期、国民党政府时期、新中国时期至今。能活到108岁,能在百年的时光里依旧保持着一颗好奇的心,阅读写作,养生健身,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其实,年轻时代的周有光,身体素质并不算好,他曾经患过肺结核、忧郁症,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之后,周老先生至今还好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10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