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党的十九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水利工程建设已不再是单纯的防洪减灾和兴利,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水环境质量改善、水生态系统修复、亲水绿化空间、人与自然和谐、水利文化传承等。近年来,城市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各景区为突显自身地域特色,将水文化作为其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了淮安樱花园三张景观名片文化的打造。
关键词:水文化;景观设计;水利风景区;淮安樱花园
淮安市樱花园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古黄河与承德路相交处的东北方,总面积680亩。该园于1998年开工建设,1999年建成开放。于1998年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为表达家乡人民对他的缅怀之情,故以其喜爱的樱花命名为樱花园。1998年建园之初,樱花园就被列为江苏省水土保持试点工程,2011年3月、11月分别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6年实施环境与服务提升工程,经过近年的水土综合治理,一跃成为古城淮安的绿色心肺。
一、城市水文化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水息息相关,水利发展的文明是人类文明进程的轨迹和线索,水利风景区则是人类文明投影于水利建设的一部分,是水利事业文明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淮安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留存下众多有形和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了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地域文化,包括淮扬文化、漕运文化、红色文化等,打造特色生态文化发展。众多的文化遗产与水系分布高度耦合,与用水、治水有着不解之缘。樱花园水利风景区良好的建设与管理将会为全市水利事业有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开启新的篇章。
二、水文化传承视域下水利风景区规划框架
(一)发展定位
建设景观型、娱乐型、科普型相统一的现代城市综合性公园,逐步把樱花园打造成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最美的樱花园。
(二)思路目标
遵循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开放办园、创新办园、彰显特色、树立形象”的总体发展思路,抓好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规划总体目标:打造樱花主题园、休闲娱乐园和水利科普教育园三大名片。
樱花主题园。以樱花造景为主,引进大规格多品种的樱花,丰富樱花种质资源,应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通过融合、嵌入、微缩、美化和象征等手段,在点、线、面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中,引入樱花景观,打造生态自然的樱花专题园。
休闲娱乐园。依托樱花欢乐园、水上乐园,丰富园区休闲娱乐设施,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打造一个既有惊险刺激的体验,又有休闲健身、配套完善齐备的休闲娱乐园。
水利科普园。通过水利科普馆和水土保持中小学教育基地建设,开展水土保持措施的试验示范,并建设水土保持监测小区,实时监测黄河故道沿岸水土流失特征、科学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防治效果,提升樱花园作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科技及其科普示范功能。
三、水文化景观工程的打造
为提升樱花园景观,完善公园服务设施,按照市政府《关于下达2015年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市水利局结合黄河故道水利治理项目建设,实施淮安市樱花园环境与服务提升工程。
(一)添花色增质量
新引种5000余株、20余品樱花遍布全园,队列多变,造型各异,错落生趣,旺时漫山遍野,淡季余韵袅袅,花开成景,花落成诗,成为古淮河畔最经典的怡神盛宴、洗心盛景。配置26种2000余株腊梅、垂丝海棠、紫薇等花灌木,延长花期,突显绿化效果。适地适树,落叶常绿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发挥植物的多样性立体化,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植被覆盖率100%。
(二)添本色增体量
充分发挥南北气候过渡带的地域特点,突出淮安本地树种,打造淮安乡土植物园,东部多选国槐、刺槐、楝树,西部沿河多布杨、柳,中部混植朴、榆、椿、榉等树种,凸显淮安有情重义、朴实崇文的人文特色。在拆墙透绿,还绿与民的基础上,拆房透绿,收地增绿,拆除承德路一侧门面房近3000平方,把园区的“太公钓池”美景完全呈现给过往行人。
(三)添亮色增适量
设施升级,精心建设,无不体现着“匠工”精神,为绿色空间再添亮色,增加观赏舒适度。桥栏杆汉白玉石材,雕刻精美,美观大方。新改建公厕设施齐全,卫生干净。健身广场线性流畅,环境雅致。灯具简洁大方,光线柔和。标识标牌典雅大方,独具匠心。垃圾桶、花草牌、警示牌款式新颖,独具特色。休闲座椅采用塑钢结构,线性圆润,坚固耐用。
(四)生态节水
以园区为基础,对示范区内水、景、路、沟、渠等进行综合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改善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示范区内推广应用喷灌、滴灌、雨水集蓄利用等节水灌溉技术,在节水改造和示范推广过程中,在保证节水工程功能的前提下,将工程节水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实现生态节水。
(五)水利科普馆
为了全面拓展园区的水利科普教育功能,我们还着力打造水利科普馆。一是凸显水利文化,改善公园水生态环境。整个工程遵循“海绵城市”理念,贯通园区水生态系统,完善古淮河岸线生态景觀及亲水平台,挖掘水利文化,新建1100 m2室内水利科普馆、在涌泉河道、爱莲岛、淮树园新建1200m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集亲水、休闲、景观和生态为一体的生态联锁挡墙,生态联锁挡墙在建设期间就已经接待了盐城、宿迁等市县相关单位前来参观。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已逐渐成为水利工程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园林化和景观设计规划是水利工程旅游环境良性发展的保证,水利风景区的景观文化的成功打造正体现一座城市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特色主义下景观文化的传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左其亭.水文化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 [J].中国水利,2014(9):56-59.
[2] 余凤龙,黄震方,尚正永.水利风景区的价值内涵、发展历程与运行现状的思考[J].经济地理,2012(12):169-175.
(作者单位:淮安市樱花园)
关键词:水文化;景观设计;水利风景区;淮安樱花园
淮安市樱花园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古黄河与承德路相交处的东北方,总面积680亩。该园于1998年开工建设,1999年建成开放。于1998年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为表达家乡人民对他的缅怀之情,故以其喜爱的樱花命名为樱花园。1998年建园之初,樱花园就被列为江苏省水土保持试点工程,2011年3月、11月分别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6年实施环境与服务提升工程,经过近年的水土综合治理,一跃成为古城淮安的绿色心肺。
一、城市水文化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水息息相关,水利发展的文明是人类文明进程的轨迹和线索,水利风景区则是人类文明投影于水利建设的一部分,是水利事业文明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淮安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留存下众多有形和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了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地域文化,包括淮扬文化、漕运文化、红色文化等,打造特色生态文化发展。众多的文化遗产与水系分布高度耦合,与用水、治水有着不解之缘。樱花园水利风景区良好的建设与管理将会为全市水利事业有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开启新的篇章。
二、水文化传承视域下水利风景区规划框架
(一)发展定位
建设景观型、娱乐型、科普型相统一的现代城市综合性公园,逐步把樱花园打造成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最美的樱花园。
(二)思路目标
遵循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开放办园、创新办园、彰显特色、树立形象”的总体发展思路,抓好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规划总体目标:打造樱花主题园、休闲娱乐园和水利科普教育园三大名片。
樱花主题园。以樱花造景为主,引进大规格多品种的樱花,丰富樱花种质资源,应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通过融合、嵌入、微缩、美化和象征等手段,在点、线、面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中,引入樱花景观,打造生态自然的樱花专题园。
休闲娱乐园。依托樱花欢乐园、水上乐园,丰富园区休闲娱乐设施,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打造一个既有惊险刺激的体验,又有休闲健身、配套完善齐备的休闲娱乐园。
水利科普园。通过水利科普馆和水土保持中小学教育基地建设,开展水土保持措施的试验示范,并建设水土保持监测小区,实时监测黄河故道沿岸水土流失特征、科学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防治效果,提升樱花园作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科技及其科普示范功能。
三、水文化景观工程的打造
为提升樱花园景观,完善公园服务设施,按照市政府《关于下达2015年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市水利局结合黄河故道水利治理项目建设,实施淮安市樱花园环境与服务提升工程。
(一)添花色增质量
新引种5000余株、20余品樱花遍布全园,队列多变,造型各异,错落生趣,旺时漫山遍野,淡季余韵袅袅,花开成景,花落成诗,成为古淮河畔最经典的怡神盛宴、洗心盛景。配置26种2000余株腊梅、垂丝海棠、紫薇等花灌木,延长花期,突显绿化效果。适地适树,落叶常绿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发挥植物的多样性立体化,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植被覆盖率100%。
(二)添本色增体量
充分发挥南北气候过渡带的地域特点,突出淮安本地树种,打造淮安乡土植物园,东部多选国槐、刺槐、楝树,西部沿河多布杨、柳,中部混植朴、榆、椿、榉等树种,凸显淮安有情重义、朴实崇文的人文特色。在拆墙透绿,还绿与民的基础上,拆房透绿,收地增绿,拆除承德路一侧门面房近3000平方,把园区的“太公钓池”美景完全呈现给过往行人。
(三)添亮色增适量
设施升级,精心建设,无不体现着“匠工”精神,为绿色空间再添亮色,增加观赏舒适度。桥栏杆汉白玉石材,雕刻精美,美观大方。新改建公厕设施齐全,卫生干净。健身广场线性流畅,环境雅致。灯具简洁大方,光线柔和。标识标牌典雅大方,独具匠心。垃圾桶、花草牌、警示牌款式新颖,独具特色。休闲座椅采用塑钢结构,线性圆润,坚固耐用。
(四)生态节水
以园区为基础,对示范区内水、景、路、沟、渠等进行综合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改善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示范区内推广应用喷灌、滴灌、雨水集蓄利用等节水灌溉技术,在节水改造和示范推广过程中,在保证节水工程功能的前提下,将工程节水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实现生态节水。
(五)水利科普馆
为了全面拓展园区的水利科普教育功能,我们还着力打造水利科普馆。一是凸显水利文化,改善公园水生态环境。整个工程遵循“海绵城市”理念,贯通园区水生态系统,完善古淮河岸线生态景觀及亲水平台,挖掘水利文化,新建1100 m2室内水利科普馆、在涌泉河道、爱莲岛、淮树园新建1200m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集亲水、休闲、景观和生态为一体的生态联锁挡墙,生态联锁挡墙在建设期间就已经接待了盐城、宿迁等市县相关单位前来参观。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已逐渐成为水利工程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园林化和景观设计规划是水利工程旅游环境良性发展的保证,水利风景区的景观文化的成功打造正体现一座城市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特色主义下景观文化的传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左其亭.水文化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 [J].中国水利,2014(9):56-59.
[2] 余凤龙,黄震方,尚正永.水利风景区的价值内涵、发展历程与运行现状的思考[J].经济地理,2012(12):169-175.
(作者单位:淮安市樱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