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教学的无穷魅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p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学科。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驱动下,让学生越发感受到来自语文课的“鲜活”魅力。不论是教师自身,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的养成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在不断地朝着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的方面发展。下面我们来探寻一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
  一、赏识与鼓励的魅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师肯定性评价语言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学生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如:“你这个词用得真准确!”“这个句子真美!”他们的发言中实在连值得夸奖的词句也没有,还可夸他们“真自信!”“你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进步真大!”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他们细微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一代名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教学课上不经意中叫到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音质悦耳、吐字清晰。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教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有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我还见过有的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运用多媒体激活教学产生的魅力
  小学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按照教学常规,一年级学生入学后首先要进行一个半月的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生入学后的首要学习内容。可正确读写拼音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再让他们天天生硬地学、死板地记,会难以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肯定不佳。在这种情形之下,若运用多媒体来激活拼音教学,就能使枯燥的拼音学习趣味横生,吸引学生迈进拼音的门槛。
  例如,在复习16个整体认读音节时,教师利用课件,在动听的音乐伴奏下,画面上出现了一棵漂亮的苹果树,苹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而那每一个苹果上则写有16个整体认读音节以及一些其它的音节。由于色彩鲜艳、造型卡通,立即引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也全部集中到了屏幕上。随后,一个童声响起:“小朋友们,我们是16个淘气的整体认读音节娃娃,我们想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快来找一找,看我们都藏在哪儿?如果找到了,就请大家吃苹果。想吃吗?快来找吧!”电脑里的话音刚落,只见孩子们一个个举起了小手,争着来“摘苹果”。当学生点击到正确的苹果时,立刻有“棒极了”、“你真聪明”的表扬声响起,随即苹果也被摘去(苹果消失);当点击到错误的大苹果时,电脑则会发出“你再想一想”、“你再试一试”的鼓励声。这样一来,孩子们复习整体认读音节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觉得复习不再枯燥,而是非常开心。可以说,课上运用了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画面后,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教学效果尤其显著,这不能不说是信息技术的功劳!
  三、情感熏陶产生的魅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感知的主要对象是语文教材中那些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就其思想内容讲,既有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对英雄的赞颂、对祖国的爱恋,也有对谬误的批判、对现实的针砭、对邪恶的诅咒,师生共同浸润其中,心灵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并相应地作出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情感反映。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总是沉浸在一片深情的海洋中。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心理的催化剂和主动学习的原动力。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这就是说语文教学首先要通过“言”、“声”的分析来激情感人,教师要披情入文,进入角色,把学生领进作者创设的角色中,以激动人心的情感魅力,把学生的激情“煽动”起来,使他们投入忘我的学习之境,在美的情感陶冶中激发主体意识,使学习始终保持自主能动的积极状态。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入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生的思想情感在升华,内心涌动的是欲罢不能的情感激流,脑海里闪现的是智慧的火花。这样的教学,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新鲜生动活泼的知识,而且将拥有一个健康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当然语文教学的魅力,还有许多,这有待于我们去探究。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教学,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的是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的个性飞扬。正是这教学魅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我们带着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感受无穷魅力,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诗意浓浓,恒久迷香!
  【作者单位:滨海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永华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人的言语能力发展是在言语实践中逐步实现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让作品训练学生的语感,应引导他们把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同对语言的研
随着课改的深入,拓展学习的时空,丰富学生生活,已经成为诸多教师的共识。要构成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须在丰富生活的基础上,想办法把生活的活水引进阅读,让语文凸现生活的底色。以促使
【背景】:减负增效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可是减负容易,如何增效?这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的困惑。我认为减负增效不是空口号,不是虚无之物,它要求老师有过硬的基本功,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设计。很多报纸发表了关于学生因家庭作业过多,完成时间长,严重影响学生休息的三篇报道,让我意识到作业量不当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校外家庭作业科多量大,学生有负担,同样校内课堂作业,也给学生造成了新的课业
我们在听课时经常会说这节课上的不太生动,学生的参与性不强,互动性不高。实质上来说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是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没有被充分唤醒。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尝试着用一些方法去唤醒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验语文学习中的乐趣。  一、音乐启迪  语文朗读中播放音乐可以启迪学生智慧,陶治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音乐所具有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动人心弦的节奏感,跌宕起伏的旋
一、总的来说,它不是完全无拘束  这里所说的家庭,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传统观念的家庭,由于我国教育队伍相对于学生的比例,不可能做到一对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自律性自控性,是老师比较头疼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中的重点。所以不可完全自由,但力求做到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个性教育与规范教育并重,情感教育与知识教育相辅相成的结果。那么一个孩子,他会很喜欢学校,很喜欢这门课。因为孩子对于喜欢的东西所表现
随着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及新课改的实施,怎么样使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主要焦点问题。有效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确保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根本,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上应该发生转变,运用多年的教经验,運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都已经被广泛运用在音乐教学课堂
人们看一节课是否成功,更多的是看学生表现是否积极,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可以说在不同的课上,学生的发展应有所侧重,数学课则应注重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即数学思维是否得到充分发展,离开这个前提,数学课也就失去其独特的价值了。因此,我觉得数学课不能脱离数学味。以下是我对数学课堂怎样充满数学味的几点思考。  一、精心创设情境,体现数学味  首先创设情境应贴近生活,但不能偏离数学味。创设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如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探究精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互动。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很多,但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在,促进学生最优化地、最可持续性地发展。许纪霖教授说过:“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