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务必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增加教学课时或者教学内容,还需要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改进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创新性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的教育情况来看,中学物理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并没有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物理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在实验或者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更倾向于向教师或者同学寻求帮助,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遇见简单的物理现象也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解释,没有做到活学活用。因此,要改变以上现状,必须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1.从日常生活经验入手
  物理学包含的知识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现象。例如,压强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例说明,在去超市买东西回家的路上,购物袋的带子是粗的舒服,还是细的舒服?学生会根据实际经验回答说:粗的舒服。教师可以接着问:为什么粗的比细的舒服呢?这时学生就会思考并且迫切想知道答案。最后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压强知识的学习。
  2.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不断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和吸收物理知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可以设计简单安全的实验,让学生来操作。例如,在教学惯性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分发不同质量的铁球、木板、木块以及直尺,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并根据实验过程得出相关结论。然后对各组的不同结论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实验原理、过程和结论。最后教师就整个教学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大胆创新、合作学习的综合能力,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大胆提问的能力
  1.在不断提问中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学生只有进入到真正的自主思考中去,才能更好地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且希望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真正运用。教师可以利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时,分别做几组实验,并且公布实验结果,这个时候学生对整个过程还是似懂非懂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不明白或者感兴趣的地方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电流会不断变化?使之产生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并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在日常生活中电流大小除了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什么因素影响呢?电流的这些特点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并且会急于知道自己想法的对错。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动脑,并且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择重而问的提问方法
  学生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但是也不是提问什么内容都可以,对于学生在开始阶段提出的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重点,并提问。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摩擦力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上一课中提出:学生要预习摩擦力这一章节的预习任务,并且在不懂或者感兴趣的地方作出标识并提出问题,以便在课堂学习中,与教师所列出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比对,从而把握整个知识的脉络。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完成,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周胜凤,关民.如何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6).
  [2] 陈瑞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J].宁夏教育,2009(4).
  [3] 高亚妮,梁海生.物理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报论丛,2009(3) .
  (特约编辑南宾)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提问——解答——反馈”是教师实施启发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抛出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解答,层层深入,随着问题的解决,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也获得了必要的知识。这样的课,应该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但认真反思一下,这种一团和气的课堂、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个性、创新思维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堂效率也随之提升。但从传统教学向新课改过渡,不仅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更是在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这个过程漫长而曲折。新课改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技能。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的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在承认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以小组成员合作探究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
郑谷乃唐季极负盛名的诗坛名家,诗人于中和元年(881)因避黄巢之乱而入蜀。郑谷一生著述颇丰,然现在仅存三百余首,其中,蜀中诗逾四十首。他的入蜀诗内涵丰富,涉及面广,视野开拓,
初中生是一个刚刚脱离童年期的群体,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社会、看待社会中的人和事,并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此同时,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在逐步地形成。但是他们毕竟还没有成年,他们的想法还不够成熟,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不够健全甚至有失偏颇,可见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一项不能忽视的工作。而语文作为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所以我个人觉得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指出,阅读教学需要完成多元目标:提高适应各类语体、文体的阅读能力;发展阅读过程中的信息提取、思维加工和问题求解能力;培养对自然、对
圆锥曲线第一定义,是个重要概念,对它的准确理解与正确运用,是学好圆锥曲线的关键.本文以椭圆和双曲线说下其应用.  一、焦半径  【例1】 设F1,F2是双曲线x216-y220=1的左、右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若点P到焦点F1的距离等于9,求点P到焦点F2的距离.  分析:已知双曲线上的点到一个焦点的距离,求该点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是双曲线第一定义的直接利用形式.  解析:由||PF1|-|PF2|
纯粹经济损失是欧洲法学界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也是民法领域的一个新兴的概念。本文在阐述纯粹经济损失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英国侵权法上有关过失引起的纯粹经济损失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