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切忌禁锢学生的思想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_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参加了一次教学观摩活动,其中有一节思想品德课引发了我对教育的一些思考。课上,老师在讲完了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后,让学生做练习:请同学们每人对受骗的乌鸦说一句话。学生纷纷发言:以后别再虚荣了,不能听了恭维的话就得意忘形,要接受教训,要多一个心眼……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投以满意的目光。又一位学生举手,她说:“乌鸦,你别难过了,再吃肉时我分给你一块。”许多同学和部分听课老师都笑了起来。老师却变了脸色,很负责任地对她说:“你也太是非不分了……将来到社会上非吃亏不可……”那位同学有点委屈,试图说服老师,又说:“乌鸦受骗心里正难过呢,此时一定需要好朋友的安慰……”老师没让她说完,便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
  那时,我突然想起这样一件事:美国一位家长,因幼儿园老师提前让孩子认识了“O”,而将老师和学校告上了法庭,指控老师扼杀儿童想象力、封闭其思想、影响其心智发展。美国固然有美国的国情,但这一事件本身足以让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深思。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而人的灵魂在思想,一旦思想被封闭了,造就人的工程必将失败,使教育成了悲剧。
  对于前文所引教学环节,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一方面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不断探求、认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机械、僵化地认识事物,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创新,张显个性。
  课上小同学的发言,走出了一般思维的圈子,有独到之处,是个性的显露。对此教师不能盲目封杀,而应当恰当引导。
  第二,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情感应当是丰富的,缺乏同情心和爱心、对他人冷漠无情的人岂不成了冷血动物?今天,我们都在提倡奉献爱心、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更应责无旁贷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爱心,爱护童真和儿童的天性。
  当然,我们也讲爱憎分明,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爱憎观,让充满爱的世界更美好。
  第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比教育学生如何战胜对手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合作。学生将来立足社会靠的是真诚、技能和善待他人,而不是阴险狡诈、与人为敌、至人于死地。在当今的社会竞争中我们更需要的并非是你死我活,而是在一定规则下的双赢。
  课上老师对小同学发言的评价“……将来到社会上非吃亏不可……”看似善意的衷告,实则让人恐惧,尤其对心地纯真善良的儿童来说,势必会在她的心头蒙上一层阴影:社会真的那么可怕?真的是“好人做不得”?
  第四,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标”的今天,绝不能再囿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要具备更新更科学的理念。那种致力使学生成为接受的工具、教师的影子,使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做法很不可取。
  教师要让教育教学的手段、设计等适应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作必要的调整,而不是逼着学生“就范”。课上出现“蹊跷八怪”的情形很正常,也并非全是坏事,也许其中正蕴藏着心灵的顿悟、情感的激发和智慧的火花。
  归根到底一句话:教育切忌封闭、禁锢学生的思想。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呢?
  首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教师先必须解放自己的思想。如果教师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思路狭窄、方法单一,怎么能培养出灵、活的新人才?教育的使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育人观。要关注和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需求并作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提升教育的品位、水平;要关注和深入研究服务对象——学生,探求他们发展成长的规律,促使他们不断改进和完善自我;要重视育人过程中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和谐性。
  教育者不能只是僵化地传授所谓的知识,让受教育者成为自己的影子,而是要用高尚的灵魂、健全的人格、科学的思想、客观的态度、现代的理念去影响学生,让他们自我铸就,让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唯有如此,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发展进步。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不仅是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更严重的是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所说:“教育可以培养创造性,也可以扼杀创造性。”学生头脑中常会产生许多新鲜、特殊甚至奇异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新的形象(实则是智慧火花的并发)。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定要打破传统。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生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劳动的创造。”这就告诉我们,成功的教育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以达到使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思考周密,认识深刻且具有独创性目的。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业上获得发展,还要使他们的个性、特长等诸方面也能得到发展。大千世界,多彩人生。每个学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观察、在思考、在想象。同是观察,有人喜欢着眼于整体观察,把握整体特征;有人乐于观察局部,对细微处不轻易放过。同是思考,有的喜欢求同,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征;有的喜欢求异,追求答案的多样性。同是想象,有人习惯于由此及彼的联想,有人却突发异想,犹如天马行空……教师必须细心保护学生智力活动的天然个性。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标的形势下,教育工作者只有解放自身和教育对象的思想,才能迎接教育的新春,才能培养出新型人才。
  
  责编 王学军
其他文献
吊环是石油钻井作业中起降钻柱必须的提升工具,工作时瞬间要承受巨大的拉伸载荷。DH型单臂吊环采用20SiMn2MoVA钢整体锻造,经930℃×2h正火-680℃×3h高温回火-910℃&#
[摘 要]我校是兵团直属学校,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兵团的思想,在学习生活中用兵团精神激励自己,用实际行动为兵团的发展贡献力量。结合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际,设计了《兵团精神我传承》这一节远程同步课堂,具体包括设计理念、教育目标、筹划准备、实施过程、延伸拓展、总结反思六个方面的内容,让我校的学生近距离感受几代兵团人身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关键词]兵团精神;传承;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又是收入问题.农民增收与农民的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因此,拟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角度
[摘 要]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语言基础课,英语教学要实现其定位和功能,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多种媒体手段,走出各种形式化的信息技术应用误区,切实提高信息化技术服务于英语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误区;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125-01  英语课程是中
[摘要]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自主管理学习的一种学习行为,强调学习的自主、自愿、自选、自控和高效。以微课促进学生地理自主学习有效开展的策略有:根据学生学习需要确定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微课细节;选取生活化地理实例,提高微课趣味性;实施教师合作,以教学设计及多媒体教学理论保证微课质量;加强地理微课资源开发,完善地理微课结构,提高微课适用性。  [关键词]自主学习;地理
《密探》是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重要作品之一.康拉德在该部作品中对叙事时间技巧的巧妙使用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小说中的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经常发生偏离,这种时间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中常用的“设疑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颇有成效。教师设疑时应注意遵循直观性与趣味性、深刻性与新颖性、承前启后性、现实性与应用性等原则,同时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愤悱”情境,鼓励学生质颖,使学生敢问、会问,从而加深认知的深刻性。  [关键词]设疑;质疑;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