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策略:为小班幼儿开展图画书故事表演搭建支架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llg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活用优质的图画书资源服务于不同年龄班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是幼儿园图画书教学实践面临的重要挑战。研究者以图画书《11只小猫做苦工》为例,详细阐述了运用减法策略改造图画书。以支持小班幼儿开展故事表演活动的做法。包括:减情节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完整了解故事框架的经验;减表演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积极表达的经验;减语言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文字理解的经验;减主题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主题理解的经验。
  [关键词]语言教学;减法策略;图画书;故事表演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1/02-0028-04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图画书可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语言环境,是幼儿获得语言经验的重要来源之一。图画书故事表演是图画书阅读的延伸,实质是以表演的形式帮助幼儿对知识和经验进行深加工。目前市场上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优质图画书数量较少,利用已有的较丰富的适合中大班幼儿阅读的图画书资源,将之改造成可供小班幼儿开展故事表演活动的素材,是值得尝试的办法。如果要将改造过程本身融入到课程中,使之与幼儿一日生活及幼儿园课程结合起来,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
  支架(Scaffolding Instruction)理论源于维果茨基有关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原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教育中成为一个形象的隐喻:在学生积极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过程中,教师如脚手架一般为之提供支持,即“对儿童力所能及的避之,对儿童力所难及的助之,对儿童力所不及的为之”(刘儒德,2012)。支架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考虑支架建构的具体目标、着力点以及支架建构的策略。在已经确立“活用中大班幼儿的图画书资源服务于小班幼儿的表演活动”的目标后,支架着力点的选择尤为重要。已有研究表明,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适时互动、深度加工的阅读方式,如“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问答过程中”“请幼儿动手操作与图画书内容相关的实物材料”“给幼儿充分的阅读时间”等,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表达和理解水平的提升。因此,在改造图画书资源的过程中,以促进幼儿对图画书内容的深加工为着力点,以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图画书教学经验为基础开展研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研究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对支架建构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2006年起,我们开始了“儿童艺术启蒙教育”课程的探索,并于每年5月进行图画书故事表演的专项行动研究。各小班教师和幼儿共同选定一本图画书并将之改造成为可以用于图画书故事表演活动的素材。经过七年的行动研究,研究者摸索出了一套减法策略。减法策略的实质是把原有的理解难度较高的图画书故事内容小班化、本班化。小班化是指改造图画故事书的内容使之适合小班幼儿理解和表演,改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包括生理发展水平和思维方式等。本班化是指改造后的内容要适合本班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研究者以小班故事表演活动《11只小猫做苦工》为例,详细阐述如何运用减法策略为帮助幼儿理解图画书内容、促进其语言和表演水平发展提供支架。
  《11只小猫做苦工》是一位小班幼儿家长推荐给大家的图画书。小班幼儿虽然不能完全理解故事情节,但对其中小猫和大怪物的形象十分喜欢。知道这本书里藏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之后,幼儿非常期待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于是小班教师和幼儿开展了一个共同分析情节、一起改编故事、一起表演游戏的改造活动。
  一、减情节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完整了解故事框架的经验
  适合小班幼儿讲述的故事一般应具有简单、重复、短小等特点,以便幼儿理解和记忆,如《贪吃的小蛇》《好饿的毛毛虫》等。《11只小猫做苦工》的故事内容可分为13个情节片段,分别是:小猫出门、小猫摘花、小猫过吊桥、小猫爬树、小猫钻口袋、小猫被抓、小猫拉滚子、小猫想办法对付怪物、小猫拉滚子、小猫设计木桶陷阱、怪物钻进木桶、小猫把怪物滚下山、小猫走天桥回家。如此多的情节,即便让大班幼儿完整复述都有难度,更不用说小班幼儿了。因此,研究者将减法策略的第一步拟定为“减情节”。
  在讨论如何缩减情节的过程中,幼儿们几乎吃饭前午睡后都在讨论哪个情节可以省略掉,在图书角中他们也会边看《11只小猫做苦工》边说:“我们去摘花吧!这花多美丽啊!”集体讨论时,教师鼓励每位幼儿都积极发表意见。幼儿A说:“老师,不能把‘小猫爬树’去掉,因为小猫最喜欢爬树了。”幼儿B说:“我们可以把‘走吊桥’去掉,因为太危险了。”年龄最小的幼儿C也发表看法说:“把怪物去掉,因为他太难看啦!”经过几次讨论,幼儿们一起作出了决定:小猫过吊桥比较危险,两次留一次即可。两次拉滚子可以只保留一次。怪物钻进木桶和滚下山都是小猫战胜怪物的情节,可以只留其一。于是经过共同讨论和修改,13个故事情节变为了9个故事情节:小猫出门、小猫摘花、小猫爬树、小猫钻口袋、怪物抓小猫、小猫想办法、小猫拉滚子、怪物钻木桶、小猫回家。
  “减情节”的过程中,幼儿与师生共同协商讨论,并自主参与故事框架的重建。经过这个过程,他们获得了了解故事完整框架的经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也更有信心去复述和表演故事。
  二、减表演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积极表达的经验
  减法策略的第二步是对表演难度“做减法”。在进一步分析故事表演内容时我们发现,故事的部分情节可能并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如,表演“小猫钻口袋”和“大怪物钻木桶”情节需要幼儿钻入一个狭窄的空间,这可能会使部分幼儿产生恐慌心理。于是教师意识到要和幼儿一起作进一步调整。
  小班幼儿平时常玩“钻山洞”游戏,教师建议将“钻口袋”情节改为“钻山洞”,得到了幼儿的一致支持。因为是自己熟悉与喜爱的活动,幼儿在表演故事时更投入,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鲜活、形象的语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幼儿A钻山洞时还在“山洞”门口停留了一小会儿,脚还不停地往上踢了几下,示意后面的幼儿“这是我的尾巴”。在爬山洞过程中,他们非常投入,还煞有介事地喊“别踩我的尾巴”。这种积极表达的情绪也延伸到了其他活动中。午睡后的户外活动中,快下山的太阳照射出幼儿斜斜的影子。幼儿B突然说了一句:“别踩我的影子!”其他幼儿立即会意这是上午扮演的“小猫钻山洞”情节里的话,于是大家一起非常开心地玩起了踩影子的游戏。“怪物钻木桶”情节的改造也参照了幼儿平日活动的经验。如区域活动中,幼儿D和幼儿E在玩开车的游戏,突然D的车子撞到了E的车子。E说:“你怎么开车的啊。是不是喝酒了啊?”得到对方“承认”的回答后,E说:“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你记住了!”之后讨论“怪物钻木桶”情节时,当老师问幼儿小猫可以用什么方法战胜怪物时,幼儿D和E提出让“怪物醉酒而亡”的结局设想,并得到了其他幼儿的认同。   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改造故事情节中不适宜幼儿表演的部分,降低表演难度,不仅可保护故事框架的完整性,也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故事联系在了一起。
  三、减语言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文字理解的经验
  “减语言上的难度”是减法策略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减难度”有两层意思:一是将故事中口头语言的难度调整为适合小班幼儿理解和表达的水平;二是将书面语言改造为小班幼儿容易理解的生动符号或图像。
  1.将故事中口头语言的难度调整为适合小班幼儿理解和表达的水平
  原图画书中有这样一些表达:“呜嘿啊哈!呜嘿啊哈!”“猫们,在院子里好好干活吧!都使出力气来给我拉滚子!”“呜嘿啊哈”是怪兽特有的笑声,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这样的笑声可能会有谐趣的效果,甚至会激发其创造更多有创意的怪兽笑声乃至怪兽语言,但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要理解这种幽默语言还有一定难度,理解不好反而会成为其认知与记忆的负担。另外,图画书中还有很多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过长的句子。一般来说,小班幼儿听、读这样的句子没有问题,但要求他们在游戏中复述出来困难就大多了,因此需要缩减句子长度,降低句子复杂性。教师和幼儿商量后决定,将“呜嘿啊哈”改成“哈哈哈哈”,将“在院子里好好干活吧!都使出力气来给我拉滚子!”改成“快!给我拉滚子!”对于更长的句子,教师以儿歌的形式进行了改编。例如,教师将图画书中的语言分为“发愁”和“鼓士气”两部分,其中“鼓士气”的部分“我们绝不能认输,我们可是很厉害的11只小猫呢!打起精神来!”改成了更押韵的“我们是怎样的小猫?我们是勇敢的小猫,我们是聪明的小猫,我们是厉害的小猫”。这种朗朗上口的儿歌语言小班幼儿更加容易记忆,在表演游戏中也就更加能说、敢说、会说了。
  2.将书面语言改造为小班幼儿容易理解的生动符号或图像
  原图画书中有许多文字指示牌。如“禁止采摘”“禁止通过此桥”“禁止爬树”“禁止人口袋”“禁止入木桶”等,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认读难度较大。为此,教师用图像指示牌代替了文字指示牌,便于幼儿理解。
  教师和幼儿改造好故事内容后。决定做一本全新的图画书并和其他小班幼儿分享。教师先描出图画书中图像的线条,然后由幼儿填色。教师把大家商量出来的“哈哈哈哈”和“我们是怎样的小猫?我们是勇敢的小猫,我们是聪明的小猫,我们是厉害的小猫”写在书上时,幼儿对书面语言学习也产生了兴趣,因为他们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文字包含的信息就是他们自己熟知的和希望表达的。画图画书中指示牌和为表演活动制作指示牌的经验,也引起了幼儿对生活中指示牌的关注。在做好了图画书所需要的指示牌后,幼儿还热情不减,制作了一些表明日常规范的指示牌,如“禁止奔跑”“禁止大声讲话”“安静看书”“禁止踩草坪”等。他们郑重其事地将“禁止踩草坪”标志安放在校园的小山坡上,将“安静看书”标志安放在了活动室的“绘本吧”里。当某位幼儿在图书室大声讲话时,其他幼儿就会提示他看“安静看书”的指示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这种“减语言难度”及做新图画书的过程,对幼儿来说正是一种自然的引导。提供适宜幼儿理解水平的文字和经验对于小班幼儿很重要,教师创设情境帮助幼儿主动获得这种经验同样也很重要。
  四、减主题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主题理解的经验
  优秀的图画书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内容。在将图画书内容改造成可供表演游戏使用的素材的过程中,教师宜为小班幼儿选择一条故事线索作为组织语言、思维、情绪活动的凭借,便于其理解和记忆。图画书《11只小猫做苦工》中有许多值得挖掘的主题思想内容,如“机智地解决问题”“生活常规与安全意识”“与他人协作”“从众心理”等。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和生理发展特点。教师们研究讨论后认为,掌握足够的生活常规和安全意识是小班幼儿最为需要的。
  小班幼儿初次离开家庭到幼儿园生活和学习,他们对幼儿园及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他们会去尝试各种不同的“玩法”,只要是有趣的东西就都想试一试、摸一摸。如果没有基本的常规和安全意识,他们在摸索过程中难免会遭遇伤害。《11只小猫做苦工》图画书中有关于规则和安全的丰富内容,因此在对图画书进行解读、改造、分享与表演时,教师就有意识地强化了这方面的内容和线索,以帮助幼儿获得有关这方面内容的鲜明经验。这样的处理对于小班幼儿形成规范和安全意识有比较明显的作用。例如以往下楼梯时有些小班幼儿会两级两级楼梯往下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教师虽多次提醒但效果不佳。在对《11只小猫做苦工》内容进行改造与开展故事表演的过程中,幼儿对小猫因不遵守相应的规则而遇上大怪物的情节印象深刻,活动结束后他们围绕生活常规展开了讨论,教师顺势建议大家讨论“跨级跳楼梯”这一问题。就像《11只小猫做苦工》中得到了教训的小猫开开心心地走天桥过街一样,幼儿再走楼梯时就不再跨级跳了。从图画书到故事表演再到将规范运用到一日生活中,幼儿深刻感受到了图画书蕴含的意义所在。
  通过降低情节复杂程度、表演难度、语言表达难度以及精简主题内容四个“减法”的改造,小班幼儿读的这本《11只小猫做苦工》不再是他们草草读完或因看不懂很快就放弃阅读的图画书,而是他们爱看且乐于深入阅读的图画书了。通过以上改造活动,幼儿将自己的经验整合进了对图画书内容的理解中,因而他们对图画书内容的表演更加准确和生动。
  在运用减法策略改造图画书的过程中,幼儿与教师、同伴不断交流互动。他们凭自身经验重构了图画书内容,在改造中获得了完整了解故事框架的经验,对图画书中的文字和主题内容获得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有了更多积极表达的兴趣,他们将这些经验与兴趣整合于一场表演活动中,也延伸到了一日生活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脚手架作用,支持和引导幼儿走向最近发展区。减法策略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有效的支架策略,借此盘活了图画书资源。促进了幼儿从纸质书本浅阅读到故事表演深加工的发展。需要说明的是,支架是可变动的。优秀的图画书是需要不断重读的,每一次重读都是阅读者认知结构上的一次重构。在不同的阅读阶段,幼儿会发现不同的主题内容、情节难度、表演层次等,他们需要的支架也需进行不断的调整。也许,到了大班,幼儿需要的就是一起做“加法”了。调整的依据在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点和生活经验的变化发展,调整的目的是创设适应幼儿发展水平的发展性环境,帮助幼儿成为“愉快有效的交流者”。
其他文献
我的家乡——济南,它被人们誉为“泉城”,因为这儿有七十二眼名泉,所以让它闻名中外。  在美丽的济南,名气最大的就要数趵突泉公园了,它一年四季的景色非常惹人喜爱。  春天,刚发芽的几株小草,带着泥土的清香探出头来。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嫰叶的柳丝,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欢迎春姑娘的到来。泉水“叮咚叮咚”地流着,真像春姑娘优美的琴声。  夏天,苍翠欲滴的叶子透露著夏日的勃勃生机。
要是学校里一年到头老放假,这一年的光阴要过得多么快活,多么迅速;你看,年假一个来月过得有多么快,还没玩耍够呢,又到开学的日子了!不知道先生们为何这样爱教书,为什么不再放两三个月的假,难道他们不喜欢玩耍吗?那怕再放“一”个月呢,不也比现在就上学强吗?  小坡虽然这么想,可是他并不怕上学。他只怕妹妹哭,怕父亲生气;此外,他什么也不怕,没有他不敢做的事儿。开学就开学啵,也跟做别的游戏一样,他高高兴兴的预
2007年12月12~17日,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在广西幼儿师范学校召开了2007年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幼师院校转型与学校发展战略”。来自全国各地的幼儿师范院校、高等教育出版社、幼儿教育杂志社等46家单位共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邵宝祥教授、刘英陶教授,以及学会副秘书长、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分社社长王宏凯,广西教育厅师范处副处长覃艳娟等嘉宾应邀参
有一次,美国商人约翰·巴布森乘飞机到以色列参加一项商务谈判,到达的那天刚好是周六。在美国,巴布森倍受交通堵塞之苦,因而看到这里街上汽车稀少、交通顺畅,他感到很奇怪。“你们首都的车辆就这么多吗?”他问他的犹太商人朋友谢文利。   谢文利解释道:“你可能不了解犹太人的习惯,我们从每一周的周五晚上开始,一直到周六的傍晚为止,是禁烟、禁酒、禁欲的时间,一切杂念都要抛开,一心一意地休息和向神祈祷,人们一般
小宝家有只老山羊,生了二十几只小山羊,便理所当然地成为羊群的头羊。每天,小宝放学后,都要赶着羊群到山坡上去吃草。老山羊总是昂首挺胸地走在最前面,如果有哪只羊脱离队伍了,老山羊严肃地“咩咩”一叫,那只羊准会乖乖地回到队伍里去。   不久,小宝家里盖了个新羊圈。这天,小宝打开栅栏,想把羊都赶到它们的“新家”去。   谁知老山羊还以为是赶它们去吃草呢,带着羊群出了院门向山坡跑去。小宝一下子急了,跑到
寒假即将到来,学生自由支配的時间也增加了,但这期间往往也容易成为未成年人安全管理的“真空期”。学校和家长要多教育孩子注意安全,做好安全防护,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欢乐的寒假。  1.防盗、防火、防触电。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要关好门窗,如果有陌生人敲门的话,千万不能开门,不可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注意室内电器、煤气等的安全,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家用电器不要随便碰触和使用,以防触电、火灾和煤气中毒等事件的发生。 
【摘要】本研究以高师院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和观察学习理论的双模教学——模拟与模仿教学在培养职前幼儿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的具体应用问题。  【关键词】职前幼儿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模拟教学;模仿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7/08-0053-05  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
晚清沈宗畸以诗名驰骋北京,号称京师“四大才子”之一。袁世凯当政,沈宗畸不愿附和,以至于晚年生活困顿。   1910年的腊月,天寒地冻,沈宗畸寄居在租来的房子里,望着冰冷的锅灶,悲上心头。这时,外面传来敲门声,沈宗畸开门一看,站在门外的是陈昭常,他的肩上还扛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陈昭常以前曾拜沈宗畸学习诗词,二人的关系亦师亦友。   进得屋里,陈昭常放下布袋,四处看了一下,问道:“沈师,吃过了吗
【摘要】学前融合教育在我国很多地方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大部分幼儿园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学前融合教育,但是普遍缺乏技能。目前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面临三方面矛盾。幼儿园、特殊学校和相关高校应携起手来共同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融合教育;现状;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1/02-0070-03  一、问题的提出  自
学生写句: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老师点评:   缺少修辞手法的润色,语言不够优美。      改后升级:   春天来了,嫩绿的草丛中夹杂着星星点点的小花儿,有的一簇簇地挤在一起,有些零星的躲在草丛中,仿佛调皮的花仙子,匆忙间撒下的花束,给草坪增添了灵动而顽皮的气息。   老师点評:语言朴素而简洁,“星星点点”“一簇簇”“零星”都符合小花的特点,拟人手法的运用给春天增添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