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重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形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大学生 积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078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的是人们的思想建设,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定位和培养独立思想的重要途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1.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1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有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人格教育、法制教育等,其中政治教育是重中之重。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价值观的建构进行统一指导,为统治阶级所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具有阶级性、实践性、综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阶级必定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高高悬挂的空中楼阁,只存在于党内、国家各种大会、学校课堂之上。其实,思想政治教育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儿歌所唱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用歌谣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拾金不昧的思想品德与修养。
1.2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前进的重要力量,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工作。中国革命是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文化落后、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度里发动的。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异常复杂和艰巨,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重要性。
在新时期、新的环境之下,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经济实力的发展,同时就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能够下足功夫,保证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的统筹发展。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更需要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保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能够与时俱进,更成为以后对于国家发展和自身发展有益的思想基础和保障。
2. 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在大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把握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树立明确的目标才能为之努力,战胜前进路上的种种困难,最后取得成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目标,把个人的选择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把个人的才智兴趣充分的发挥在崇高的远大的目标上,从而实现自己价值,为国家民族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创造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对人类、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青年,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学生,引导青年学生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同时批判、抵御西方腐朽落后思想文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准确把握当前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任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当代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驶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在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形式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实现人生价值,创造无悔青春。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1:19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大学生 积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078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的是人们的思想建设,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定位和培养独立思想的重要途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1.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1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有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人格教育、法制教育等,其中政治教育是重中之重。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价值观的建构进行统一指导,为统治阶级所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具有阶级性、实践性、综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阶级必定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高高悬挂的空中楼阁,只存在于党内、国家各种大会、学校课堂之上。其实,思想政治教育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儿歌所唱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用歌谣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拾金不昧的思想品德与修养。
1.2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前进的重要力量,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工作。中国革命是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文化落后、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度里发动的。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异常复杂和艰巨,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重要性。
在新时期、新的环境之下,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经济实力的发展,同时就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能够下足功夫,保证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的统筹发展。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更需要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保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能够与时俱进,更成为以后对于国家发展和自身发展有益的思想基础和保障。
2. 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在大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把握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树立明确的目标才能为之努力,战胜前进路上的种种困难,最后取得成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目标,把个人的选择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把个人的才智兴趣充分的发挥在崇高的远大的目标上,从而实现自己价值,为国家民族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创造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对人类、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青年,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学生,引导青年学生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同时批判、抵御西方腐朽落后思想文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准确把握当前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任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当代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驶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在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形式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实现人生价值,创造无悔青春。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