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呐喊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ahofa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即人学。一个文本即是一面反映人类境况的镜子,也是一盏照耀人类文明的灯。就文学批评而言,既应该关注与文本密切相关的作家、世界、读者,更应深入文本内部,进行独立的、再创性的研读,从而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本文试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爱情经历及结局等方面,解析三岛由纪夫《春雪》中的主人公松枝清显的“多余人”形象,进而揭示这一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关键词:三岛由纪夫 《春雪》 松枝清显 多余人
  19世纪20年代,一部分俄国贵族知识分子——主要产生于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受过高等教育,头脑清楚,具有较高的天赋和才华——对上流社会的腐败强烈不满,但自身的局限性又使他们没有勇气和力量去反抗社会,更无力与本阶级决裂,他们在现实中找不到生活目标,陷入强烈的郁闷与孤独中。赫尔岑把这批具有病态性格的文学群像称为“多余人”①。20世纪90年代,王德禄在《论中俄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中首次从理论上将“多余人”作为一种“世界现象”加以探讨,大胆打破学术界长期形成的“多余人”封闭时空。不同的国家对“多余人”形象有不同的称谓。大体看来,生活在时代交替的夹缝中,承受着新旧价值撞击,既不满现状又看不到新的希望而忧郁孤独的人,大多可以被称为“多余人” 。
  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的绝笔长篇巨作《丰饶之海》,是由《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四部曲组成。这部巨作可以说是三岛由纪夫传奇一生的缩影,也是他文学、美学、哲学观念的集大成者。《春雪》是《丰饶之海》四部曲的第一部,大多文学批评认为这仅仅是一部描写王朝凄美爱情的小说,而使它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笔者认为文学批评不可一味遵循前人的研究结论,人云亦云,否则作品的深层意蕴就很难被挖掘开拓出来。如果细读文本,倾听作品中人物的声音,并结合作家自身经历、作品的创作背景,我们就会发现,《春雪》的主人公松枝清显是以一个“多余人”形象出现的,他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之间苦苦挣扎,无声呐喊。
  一
  出生在一个高级官僚家庭的三岛由纪夫刚出生就被祖母抱走抚养,从小他的生活就受到祖母的严格管理和限制,他的童年回忆被祖母阴暗的病房充斥着。“被锁在三重隔离的状态下。首先是与母亲隔离,其次是与户外自然的隔离,第三是与同年代的游玩伙伴隔离。”②小时候的三岛渴望自由、快乐的童年,但是笼罩着他的总是失望、孤独。他不断地寻找、追求,然而最终无果。三岛的母亲曾说,这种环境决定了三岛一生阴暗的命运。
  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迅速丰富。国内物欲横流,日本社会动荡不安。这一时期的青年们在历经战争的种种打击之后,他们的精神无疑也遭受到了极大的创伤,成为了内心充满迷茫和反叛的一代。这一时期,日本国民对当局统治极其不满,国内爆发了大规模游行。此时,日本国内知识分子敏锐地观察到繁荣富裕的经济状况下隐藏的阴暗面。作家重新思考“生存意义”“人的本质”“寻找自我”等问题并形象化地表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三岛由纪夫一直被评论界认为是二战战后派文学的代表。纵观他的作品,其中并没有关于战争的描写,但其深层与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将日本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社会现实抽象化,将战后一代年轻人对当时的社会观念、社会束缚的反抗形象地表现在小说中。三岛由纪夫在小说《春雪》中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日本大正时期的凄美爱情故事。作者对《春雪》的描写无处不饱含着诗意,既有爱情的幻灭、失恋的痛苦,又有对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环境的描述以及因人物不满现实而生发的困惑和不安,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多余人”形象。
  二
  《春雪》的主人公松枝清显是家中的嫡子,家境富裕,衣食住行都异常奢华,然而家风却遵循保守的旧传统。清显的父母松枝侯爵夫妇表面上看来夫妻恩爱,事实上同床异梦、貌合神离。“这样乍听起来,双亲的对话显得热烈的时候,清显就总是觉得双亲都在举行某种仪式。”③父母的龃龉在清显幼小的心灵投下了巨大的阴影。父亲是粗豪的乐天主义者,行径放荡,表面上富于人情味,实则往往不如外表冷漠的清显更能尊重别人的内在感情,其家长式的专制、自私时常让清显感到厌恶。母亲遵循传统的贵族观念,对丈夫麻木服从,根本无法进入清显纤细的心灵世界。清显常常想从充满虚伪的家庭牢笼中解脱出来,然而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对家庭的依赖使他没有勇气去反抗家族,更无力与整个贵族阶级决裂。清显觉得自己是优雅的带毒的刺,扎在家族的粗壮指头上,但这根刺本质上却是无害的。
  清显心性纤细,喜欢高尚,厌恶同龄人的粗鄙,常常沉醉于感伤中。面对残酷的现实,他只能钻进自己的象牙塔,用想象建筑的围墙封闭自己。他唯一的朋友就是本多繁邦,他们二人清醒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与众不同,与周围的格格不入。但他们的性格又是迥然相异的。在挣脱牢笼的过程中,清显既不愿向现实妥协,又深刻地感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唯有转向梦境、幻觉、想象,在爱情之海中泅浮。本多繁邦则面向坚固的现实,追求理性,积极地适应着现实世界。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轨迹是不同的。
  “我被孤零零地撇下了”“年华的虚掷。百无聊赖的青春……与世与人绝望地隔绝开来……谁也听不见的呐喊……徒有其表的华丽……空虚的高贵”。④这是松枝清显无望的呐喊。养尊处优的贵族生活、阴暗苛刻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他有些自私又优柔寡断的个性;他看似冷漠高傲,实则为自己的卑怯而苦恼。强烈的压抑使他内心彷徨煎熬,极力呐喊抗争,又无奈力量薄弱,孤立无援。当懦弱的清显与强大的家族势力抗衡时,清显被打倒了。从这个方面看,清显是家族的牺牲品,牢笼中的孤独者,时代的“多余人”。
  三
  《春雪》中的爱情是唯美的、浪漫的、短暂的。清显与聪子的爱情悲剧并不是全部来自外界,其悲剧结局本质上是由于清显自身的性格因素导致的。
  因为自己的美貌,加之贵族的身份、显赫的家世,所以清显在心灵深处养成了倨傲心理。清显熟知聪子对他的感情,高傲的性格致使他对爱慕自己的人采取轻蔑的态度,甚至冷酷对待。清显对聪子的大胆追求感到深深的不安。他害怕自己的幼稚软弱在聪子的成熟面前处于下风,既嫉妒聪子的大胆自由作风,又为自身的怯懦感到自卑。清显与聪子在雪中第一次接吻时,雪伴随了他们接吻的整个过程。“雪”代表一种美,这种美源于它的纯洁神圣的形象,也源于它短暂的存在,象征着清显本人的优雅、脆弱、虚无以及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本质,又暗示了这段爱情,如镜花水月般唯美浪漫,却转瞬即逝。
其他文献
摘 要:《米尼》是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转型之作。在这部长篇小说中,王安忆以主人公米尼、阿康为代表,叙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处于转折时期的上海一群都市男女青年的沉沦史。《米尼》无疑是一个彻底的悲剧,在这悲剧背后响彻着的是一曲交织着欲望与宿命的人性挽歌。  关键词:《米尼》 欲望 宿命 人性  在王安忆的写作历程中,《米尼》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论及《米尼》,王安忆在《谈话录——我的文学人生》中这样表述道:
我在人行道上慢慢走着,突然,一个女声叫停了我:“小帅哥,等一下。”  我停了下来,有些害羞,脸有些发热。我随手摸了一下鼻子,脑里出现了一个问号。我想,我又不认识她,她叫我干嘛。我看了看她,头发卷而金黄,脸上有不少斑雀,个子不高,有些微胖。  “小帅哥,读初几了?”一口奇怪的普通话。  问我这干嘛?我心里更奇怪更不安了。  “初三。”我小声撒了个谎,显得十分没有底气。老师说过多次,不要把自己的真实情
家风,乃一个家族的兴衰之根,一个家庭的荣辱之本。“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而这家规便是能够影响一个家庭所有成员在社会活动中行为表现的家风了。家风是一把尺,能丈量出一个家庭的文明程度,家风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一个家庭的素质涵养。   作为千万家庭中的一员,我家也有着自己的家规家风,它是几代人的生活积累,更是每代人的做人准则,既是对前辈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后辈为人处世的指引。我家的家风概括起来可
那年,头发乱飘的吴剑旸站在讲台上。   ——题记   下课铃照样叮当响起,不会的人照样摸不着头脑,教室照样吵闹。   “再来看一遍这道题!再讲两分钟……”他提着三角板憔悴不堪。一些自视清高的人嚣张地散布反动言论:“这么简单还讲?没有一次准时下课……”他半带歉意半带无奈或是百感交集急火攻心地说:“要考虑全班同学嘛……毕竟还有人不会。”   慵懒的阳光点亮空中小小的尘埃,悄悄地溜上了讲台,吓得
在那个年代里被称作为“童养媳”的奶奶6岁就嫁入太爷爷家,给长她几岁的爷爷做了名正言顺的媳妇。从此,便在那栋简陋的茅草屋里,在那家纯朴善良的普通农家,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開始了她一生的清贫劳作,一辈子的艰辛耕耘,同时也一路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化。体会了满清政府腐败的压迫,感受了干旱,洪涝灾害,饥荒岁月的绝望,饱尝了日本帝国主义者残忍侵略的恐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其中苦难滋味不由
摘 要:陈应松的农村题材小说多是为了揭示农村的种种社会弊病,他的《野猫湖》和《无鼠之家》除了拥有许多相似处以外,也反映了农村的“欲望”之弊,野猫的叫声预示着人们情欲的萌动,也显示了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病象。本文以《野猫湖》和《无鼠之家》的情节为出发点,讨论陈应松在这两篇小说中揭示的问题所在。  关键词:陈应松 《野猫湖》 《无鼠之家》 欲望  陈应松作为一名当代作家,拥有近三十年的创作历程,他在进行
摘 要:清代泰州仲氏闺秀诗人对春季物候的感受,一方面传承了春恨主题,并将春恨情结与思亲怀人、伤离痛别、伤老忧生等情感交汇融合,另一方面抒写了对阳春美景的无限遐思和百般眷恋。  关键词:春季物候 泰州仲氏 闺秀诗人  春季物候种类繁多,姿态万千。《管子·形势解》云:“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譹?訛作为自然物候中万物生发的春季,有着迥异于其他季节的诸多物候,并且跟随时间的推移,许多物候自身又呈现
阅读下面的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民国初年,有位商人在外闯荡大半辈子,积聚了许多金银财宝。他想回老家享受天伦之乐,于是除了留一小部分作为盘缠外,把其他财宝都换成了宝玉,装在一把雨伞的竹柄中,穿上普通人的衣服踏上了归途。一个雨天,他在一家小店吃完午饭,打了个盹。等他醒来,却发现那把伞已不知去向。这可是他大半辈子的积蓄啊!但他没有惊慌失措,看看身边的包裹纹丝不动,心里明白了几分。第二天,小镇上开出
摘 要:在唐诗中,存在较为重要的结构形式——对句,不仅要求音韵的对等,而且要求语义、类别范畴的对等。于是唐诗成为对等原则最重要的分析案例和批评实践的场所。海外华人学者高友工,借用与修正了由罗曼·雅各布森提出的“对等原则”,对唐诗进行结构主义分析,开创性地运用了西方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方法,从语言学和结构主义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阐发研究,重新发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特质,也扩宽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小学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教学模式被提上日程。这种模式不仅是基于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而提出的,而且可以为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教育模式的革新提供支持。故此,本文就家校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应用展开以下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家校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