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技术全球化与中国自主创新”为主题的研讨会上,如何创新成了与会人员着重讨论的问题。
在创新周期缩短、突变、全球化的时代,如何将创新转变成效益?在近期召开的一次主题为“技术全球化与中国自主创新”的研讨会上,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张亚勤总裁、联想控股董事会主席柳传志、海信董事长周厚健一致认为,企业研发要为企业战略服务,中国企业应该加速研发向产品转化的过程。
工程院更适用
随着规模的扩大,很多中国的企业都设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张亚勤认为,中国的企业应该把不同的创新融合起来,让自己的产品和市场有更多的差异化,有更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更多的是需要工程院而不是研究院,大部分企业不需要也不具备基础研究的职能。”张亚勤解释说。
他认为:“工程院主要从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针对产品进行技术开发;二是对技术的采纳、适应和应用;三是针对市场,结合商业模式进行创新。”
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企业创新的最重要一环。“一个全球性的公司需要全球化的战略运行,这是一种理念和文化。对微软中国来说,创新其实不仅仅是技术和科技的创新,很重要的也是市场和管理的创新。”张亚勤说。在他看来,中国的企业在走向世界,联想并购IBM PC部门、TCL并购法国汤姆逊的部分业务,都遇到过类似问题。跨国公司在中国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公司就遭遇了集体性的水土不服。所以创新需要四个“化”,就是人才技术全球化、产品多样化、市场本地化、服务个性化。
创新要转化为生产力
周厚健认为,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创新体系非常关键。“经济和技术全球化正在改变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中国企业原有的优势正在逐渐减弱,低成本竞争会导致亏损。可以这么说,中国的彩电企业在2001年以前没有一家是挣钱的。为了保证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海信从1997年就开始建立比较完善的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周厚健说。
正是有了一个完善的创新体系,海信在很多产品上都由弱到强,并最终超越对手。比如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领域,此前大部分市场都被西门子和泰克公司占据。2005年海信自主研发了一套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在经歷了七八个月艰苦的市场融合之后,终于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此外,在北京奥运项目全球招标上,海信也拿下了近70亿元的合同。
周厚健在回顾海信的发展历程时认为,创新是企业的发展之本,因此,政府有必要扶持大企业发展核心技术。他认为要完善政府采购,通过政府采购加强对本国企业的支持。同时,良好的创新机制的建立,离不开保护知识产权。张亚勤还将其总结成“IT=IP(知识产权保护) IQ(人才)”,他举例说,欧洲在上世纪18世纪中叶的产业创新和工业创新,是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英国创立了切实可行的专利保护制度。这也是欧洲工业革命获得成功,英国在此后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技术创新服从企业战略
在研讨会上,柳传志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说,技术研发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联想正是依靠这样的思路,通过发展集成技术不断向核心技术逼近。10年前,联想推出的“一键上网”功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推出后很受客户欢迎,还使电脑的毛利率提高到了15%,而其他国内同行则不到10%。
柳传志认为,同样的技术、同样的研发、同样的投入,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管理人员手中,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谓“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不是说随便一家企业就行。因此,当政府准备进行某项技术创新时,选什么样的企业,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因素,都是决定最终结果的根本性问题。
在创新周期缩短、突变、全球化的时代,如何将创新转变成效益?在近期召开的一次主题为“技术全球化与中国自主创新”的研讨会上,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张亚勤总裁、联想控股董事会主席柳传志、海信董事长周厚健一致认为,企业研发要为企业战略服务,中国企业应该加速研发向产品转化的过程。
工程院更适用
随着规模的扩大,很多中国的企业都设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张亚勤认为,中国的企业应该把不同的创新融合起来,让自己的产品和市场有更多的差异化,有更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更多的是需要工程院而不是研究院,大部分企业不需要也不具备基础研究的职能。”张亚勤解释说。
他认为:“工程院主要从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针对产品进行技术开发;二是对技术的采纳、适应和应用;三是针对市场,结合商业模式进行创新。”
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企业创新的最重要一环。“一个全球性的公司需要全球化的战略运行,这是一种理念和文化。对微软中国来说,创新其实不仅仅是技术和科技的创新,很重要的也是市场和管理的创新。”张亚勤说。在他看来,中国的企业在走向世界,联想并购IBM PC部门、TCL并购法国汤姆逊的部分业务,都遇到过类似问题。跨国公司在中国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公司就遭遇了集体性的水土不服。所以创新需要四个“化”,就是人才技术全球化、产品多样化、市场本地化、服务个性化。
创新要转化为生产力
周厚健认为,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创新体系非常关键。“经济和技术全球化正在改变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中国企业原有的优势正在逐渐减弱,低成本竞争会导致亏损。可以这么说,中国的彩电企业在2001年以前没有一家是挣钱的。为了保证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海信从1997年就开始建立比较完善的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周厚健说。
正是有了一个完善的创新体系,海信在很多产品上都由弱到强,并最终超越对手。比如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领域,此前大部分市场都被西门子和泰克公司占据。2005年海信自主研发了一套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在经歷了七八个月艰苦的市场融合之后,终于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此外,在北京奥运项目全球招标上,海信也拿下了近70亿元的合同。
周厚健在回顾海信的发展历程时认为,创新是企业的发展之本,因此,政府有必要扶持大企业发展核心技术。他认为要完善政府采购,通过政府采购加强对本国企业的支持。同时,良好的创新机制的建立,离不开保护知识产权。张亚勤还将其总结成“IT=IP(知识产权保护) IQ(人才)”,他举例说,欧洲在上世纪18世纪中叶的产业创新和工业创新,是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英国创立了切实可行的专利保护制度。这也是欧洲工业革命获得成功,英国在此后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技术创新服从企业战略
在研讨会上,柳传志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说,技术研发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联想正是依靠这样的思路,通过发展集成技术不断向核心技术逼近。10年前,联想推出的“一键上网”功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推出后很受客户欢迎,还使电脑的毛利率提高到了15%,而其他国内同行则不到10%。
柳传志认为,同样的技术、同样的研发、同样的投入,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管理人员手中,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谓“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不是说随便一家企业就行。因此,当政府准备进行某项技术创新时,选什么样的企业,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因素,都是决定最终结果的根本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