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村民挖掘“绿色宝藏”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engde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月艳阳下,桃香四溢天。省级贫困村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张祖村的花卉苗圃里,花团锦簇、游人如织。现任张祖村花卉苗圃基地经理的李细新,看着一辆辆从苗圃中拖着苗木出来的汽车,感到由衷的开心。
  今年已66岁的李细新,80年代曾任汀祖公社企业厂长,90年代曾任村民小组组长,2005年至今自主创业,创建了张祖村第一家花卉苗圃基地。
  “看着村里的土地大片撂荒,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贫困户没有工作脱贫无望,作为一名亲身经历过饥饿年代的老党员,我感到很心焦。”问起建设苗圃基地的缘由,李细新如是说。
  张祖村背后就是鄂州最高峰——四峰山。这里山地、林地资源丰富,而离城远、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一直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拦路虎”。如何能把荒地利用起来,又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成为摆在李细新面前的一大难题。
  脱贫致富还是要靠产业支撑。“一名老乡在外地做园林绿化工程,对苗木的需求量很大。”曾在外打工的丈夫带回来消息,让李细新欣喜若狂,苗木培育可是一个“绿色宝藏”,这不就是自己苦苦思索的产业吗!
  “我们开始还不想把地租给她,怕土地用途改变后无法还原,宁可荒着。”一位贫困户开始时对流转土地建苗圃持怀疑态度。李细新多次上门做工作,介绍建苗圃基地不会改变土地用途,是绿色纯天然的。流转土地农户既可以拿租金,以后还可以在里面工作。诚心终于打动了他,同意将土地流转。
  由于缺少资金,基地最初只流转了十几亩。“要先流转贫困户撂荒的地,优先招聘贫困户工作。”李细新从一开始就这样要求自己。第一年,基地处于建设阶段,投入大、获益少,李细新拿出自家积蓄以及园林公司支付的定金,全部足额支付了租金及劳务费。
  “李经理对我们贫困户种植苗木是包销售、包技术。”一位现在也种植苗圃的贫困户如是说。但做到“苗圃两包”,也让李细新费了很大功夫。“我不是科班出身,半路出家種苗木,这门技术都是偷师学来的。”李细新笑称,技术都是从书本上自学和外地参观请教老师“他学”来的。而如今,她无私把种植技术手把手教给了村里的贫困户。
  技术传开了,还要带头包贫困户的销路,而这也让贫困户对李细新竖起了大拇指。李细新一直主动将自家客户介绍给其他贫困户,并提醒他们防范风险。但市场瞬息万变,一客户与贫困户订购苗木违约了,贫困户一分钱没拿到,还要支付其他费用。贫困户向李细新求助,她二话没说,就拿出自己的钱,为贫困户垫付工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别人有困难时都应该帮忙,何况是贫困户,我再不帮他,他还要继续返回贫困状态,仍然需要帮扶。”李细新如是说。
  自家苗木基地建起来,但产业化、规模化不够,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有限。为最大限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李细新先后两次将自家25亩苗木流转给村集体绿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以提高村集体收入。为支持修建村湾公路,她无偿移植所种苗木用于扩大路基。
  如今,在李细新的带动下,28户农户开始种植花卉苗木。一块块苗圃,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与客户,让张祖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苗圃村”,也为脱贫攻坚挖到了一个巨大的“绿色宝藏”。
其他文献
疫情就是危机,疫情就是变局。年初开始暴发的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速度最快、范围最广、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运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来看,就务必要在危机中培育新机,于变局中开好新局,要在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持续数月的疫情让国民经济遭遇冲击,企业的生产形势、居民的消费信心都亟待重振。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极为不易,“应变局、开新局”面临诸多困难挑战。
“從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多植树、多保洁,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在团风县方高坪镇宋墙村“支部主题党日”上,村党支部书记王支元与20多名党员用朴实的语言,传递出了满满的正能量。2月6日的“支部主题党日”,团风县开展了“谋划开局大家谈”活动,万余名党员纷纷作出“一句话”承诺。该活动是推进党建“实事承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让各级党组织明确2017年工作目标、党组织书记作出服务承诺、党员增强身份意
大家好!我是唐垚钢,很高兴今天能与大家一起分享关于青春的感悟。  我的家乡盘源村,是咸宁市的重点贫困村。2014年,因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回乡成为了一名农村基层村干部。  刚进村的时候,村干部待遇很低,每个月工资只有800元。基层工作涉及民政低保、两费收缴、矛盾纠纷、森林防火等各方面,再加上我们村是原来两个村合并,基础条件差,村民对村干部的评价一直不是很好,工作上也怎么不配合。  当时我就想,要用
我叫韩飞,来自保康县马良镇松树堡村,今天给大家分享我和柿子的故事。  自打我记事起,老家的山上就有一片茂密的柿子林。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每到秋天,那一颗颗灯笼似的红柿子便成了我童年里最美味的记忆。  在外漂泊的那些年,我也时常买些柿子,够大也够甜,但总觉得缺少了家乡柿子的那种味道。  松树堡村平均海拔1000多米,属高寒山区,逢年过节回老家,看到家乡泥泞的道路、撂荒的山地、空心的村庄,我
做好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到实处。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做好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政治生态建设各方面全过程,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到实处。  突出政治方向,着力用习近平
一年来,高校工委一手抓高校党建,一手抓改革发展。坚持示范引领,针对干部、教师、学生党支部不同特点,举办主题党日示范观摩会76场,收集意见建议近万条。邀请全国高校思政工作先进个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川来汉,为600余名党支部书记作优秀党课宣讲,进一步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  下一步,高校工委将进一步构建高校党建工作新格局。落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开展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大调研,研究出台关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如何凝聚广大青年,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积极探索,通过建立青年人才党支部、提供干事创业舞台和搭建青年党员教育培养平台等措施,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在这片山区土壤挥洒汗水,如一注清流激活“源头活水”,展现出勃勃生机。  建储备库 汇聚青年人才  去年底,该乡谋划组织16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党员,成立青年人才党支部,不断健全组织架构,确保青年人才工作有人抓,人才
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  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贯彻落实“两个维护”情况的督促检查,推动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精神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的贯彻落实。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
“跨界换岗”之忧  折射干部选任新要求  “人民医院院长跨界换岗”之所以引发普遍关注,无非是人们对此举是否合规、是否合理存在一定忧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时代对干部选任提出了更高要求。干部选任要透明公开,只有透明公開才能强化监督。干部选任要程序规范,只有程序规范才能化解疑虑。“跨界换岗”,其问题不在于“院长”能不能当“台长”,而在于“院长”能不能当好“台长”,因此“换岗”“轮岗”要以实事求是为原
“上午,与桃园村的村干部和党员们一起打扫环境卫生、扶贫帮困。下午现场听村“兩委”班子介绍如何配合支部抓工作落实,并进行现场交流。晚上,七点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学习《准则》和《条例》……”  这满满当当的一天,正是枣阳市杨垱镇第二期“微型党校”学员们的一周学习日常。  从三月份起,枣阳市杨垱镇为进一步提升村支部书记的整体素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计划用一个月时间对全镇的42个村(社区)的支部书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