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哌酮哌拉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作用及耐药性分析

来源 :中国药物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b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头孢哌酮、哌拉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作用及耐药性.方法 以肉汤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以菌落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绘制杀菌曲线,计算抗生素后效应(PAE)、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后效应(PLIE)、亚抑菌浓度后效应(PASME);用K-B纸片扩散法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与单方制剂相比,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对克雷伯菌的MIC明显降低;从杀菌曲线看,与单方制剂相比,复方制剂的杀菌曲线降低明显;单方及复方的肺炎克雷伯菌PAE相差较小;3种复合剂PLIE对于肺炎克雷伯菌均为正值;对于肺炎克雷伯菌,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舒巴坦(1/1)的PASME为0.35 h,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克拉维酸(4/1)、(8/1)的PASME分别为2.94 h、4.31 h;复合制剂与单剂相比,其耐药率明显降低(P<0.05),且产β内酰胺酶(ESBLs)株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株(P<0.05).结论 与单方制剂相比,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具有更好的抗菌作用;可使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降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在抗肿瘤药物的早期研究中,新颖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得到广泛关注并在国内外实际药物研发中得以应用.本文分别在药物单剂量探索和多剂量探索中,介绍了基于算法、模型和模型辅助的3种设计方法,并分别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和统计方法,之后阐述其优劣性.新颖临床试验设计不仅可以减少研发成本和研究时间,也可以较早分辨药物是否有效,从而提高临床研究效率.
本文针对我国抗肿瘤中药的专利申请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抗肿瘤中药的开发利用和创新发展提供战略建议.以Patentics专利数据库为检索平台,对我国抗肿瘤中药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检索分析.我国抗肿瘤中药专利申请总量主要经历稳步发展(2000—2012年)、快速暴发(2013—2015年)和降温放缓(2016年至今)3个阶段,但专利申请质量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导致专利总有效率偏低(21%).其中现代医药企业和高校院所申请人的专利质量较高,医药企业的专利申请主要围绕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工艺,高校院所的专利申请主要围绕中
奥希替尼在美国获得多种特殊审评模式激励,新药注册审批与专利审查的时间周期高度重合.本文通过回溯奥希替尼的研发历程及其专利策略的特点,分析了药品加速审评审批的全球大趋势下首创型新药和跟进型新药研发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探索建立创新药专利专项审查管理工作机制,针对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药开辟专利审查快速通道,为创制安全有效的新药保驾护航.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脉络膜前动脉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血液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本院住院诊断为脉络膜前动脉梗死患者67例,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丁苯酞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静滴25 mg,bid,连续治疗14 d,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随访康复情况.结果:丁苯酞组患者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丁苯酞组患者治疗后14
透皮贴剂因其独特的剂型优势已成为仿制药的研究热点.由于剂型的复杂性,透皮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往往面临更多的挑战,需从药动学、黏附力、刺激性与致敏性、贴剂残留等多方面考察与原研药的一致性,目前国内尚无指南参考.本文结合透皮贴剂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合国外先进监管机构的指南及相关文献,对如何开展透皮贴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进行系统阐述,为国内申请人从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目的:对固相法及液相法2种体外细胞因子释放实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为评价新药是否引起细胞因子释放方法学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用2种不同方法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同孵育24 h,流式细胞磁珠微阵列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这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固相法中,IL-1β仅在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的5μg·孔-1有显著性释放(P<0.05);IL-6在2种抗体中均有显著性释放(P<0.05);OKT3所有浓度及CD28超级激动剂TGN1412的5μ
“分中心合同”是研究者发起的多中心研究开展的基础,是约定参与研究的各家机构相互权责的重要契约文件.本文通过对某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受理的158份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IIT)分中心合同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归纳分中心合同的一般特征及审查常见问题.158份IIT分中心合同均为中文文本,以高校附属医院和地市级医院为主,以肿瘤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为主,采用牵头单位统一模板为主.40份模板合同中,常见问题表现为:45.9%的IIT项目未提及研
目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aerodynamic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APSD)的首选测定方法是级联撞击器法(cascade impactor,CI),新一代撞击器(next generation impactor,NGI)是诸多CI中较新的仪器,已被收载在各国药典中,但由于方法的操作繁琐等问题,在方法学验证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建立的CI测定方法进行系统验证,以减少CI方法的变异性,可用于吸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NGI对盐酸氨溴索吸入溶液的APSD进行测定,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致重型药疹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在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关于抗菌药物致重型药疹的个案报道,进行汇总分析.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241例,其中男性131例(54.4%)、女性110例(45.6%),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中位时间为2 d,持续中位时间为15 d;致敏药物主要为青霉素类55例(21.7%)、氟喹诺酮类46例(18.2%)、头孢菌素类39例(15
目的 研究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尽早诊断.方法 检索山西省儿童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诊断为“肺栓塞”的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有4例,原发病均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4~7岁,中位年龄6岁.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2例气促,2例咯血,1例胸痛.体征主要为呼吸增快、一侧呼吸音减低.胸CT显示一侧肺实变,2例并发少量胸腔积液.4例患儿C反应蛋白(CRP)升高,波动于10.34~109.97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