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前不久,成都下起暴雨,成都地铁上有人拍到很暖的一幕:老奶奶的鞋子被雨淋湿了,同行的老爷爷脱下自己干的鞋子和袜子,赶忙给她换上,自己則换穿着已经湿了的鞋子,毫不在乎周围人的眼光。网友将这一幕拍下后发到微博上,并配文:“平凡的感情最真挚。”其实,只要有温暖与爱,生命就常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成都下起暴雨,成都地铁上有人拍到很暖的一幕:老奶奶的鞋子被雨淋湿了,同行的老爷爷脱下自己干的鞋子和袜子,赶忙给她换上,自己則换穿着已经湿了的鞋子,毫不在乎周围人的眼光。网友将这一幕拍下后发到微博上,并配文:“平凡的感情最真挚。”其实,只要有温暖与爱,生命就常在!
其他文献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凡笑着生活的人,他们都不曾因为苦而放弃,只因扛而成长。谁不希望自己活得轻松,没有压力,一切随性?但如果真的这样去做了,最终会发现这个世界和自己在做对。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觉得自己轻松了,那也不是因为生活越来越容易了,而是因为自己越来越坚强了。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
国学大家南怀瑾小时候学习不好,小学毕业时成绩倒数第一,只得到肄业证书。他不愿听从父亲的建议去商店做学徒,决定在家自修。于是,父亲请博古通今的叶公恕来辅导南怀瑾。 为了让南怀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为他制定了严格的计划。一日,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南怀瑾偷跑出去玩,刚好被邻居撞见。南怀瑾知道邻居信佛,平日善良、温和,开口闭口都是“慈悲”二字。于是,南怀瑾向邻居求情,“请不要告诉老师我偷玩的事情,否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但鲜为人知的是,梁启超在忧国忧民、勤奋著书、匡国济世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他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儿孙身上,言传身教,悉心培养,九个子女均在各自领域取得成功,被人形容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俊才”。 梁启超一生所写家书超过百万字,在这些家书里,没有疾言厉色的训斥,没有居高临下的口气,有的只是一位慈祥可爱的父亲
“老板娘,来一碗羊汤,一个烧饼!”我大声喊道。“好嘞!一碗羊汤,一个烧饼!”正当我抵挡不住寒意搓手取暖时,一碗热乎乎、冒着香气的羊汤就端到了我的面前。一刹那,似乎羊汤散发的热气使我整个人都暖和起来了。 “丫头,你爺爷这几天怎么不和你一块儿来了啊?”老板娘用围裙擦擦手,关切地问道。“他回北京了。”我回答。这时,小表妹嘟哝着:“你都连喝三天羊汤了,我看都看腻了。”老板娘笑着说:“小孩子哪儿懂羊汤啊,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那么生物体是如何实现维持稳态的呢? 一、生物具备抵抗外界扰动的调节机制 目前普遍认为,人体具备维持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无论是外界抗原的进入,还是外界温度的骤变,亦或是过多盐分的摄入,我们人体都有稳态调节的机制和能力来抵抗这种干扰。在面对外来的抗原,例如病原体或者是花粉时,我
像秋水长天,像收割后的土地,像阳光下的落尽了树叶的冬天的枝干。 首先是一颗清明的心,删去心里的一切庸俗的、烦琐的、混乱的、粘连的杂念。 删去一切的多余。多余的计较,多余的嗟叹,多余的眼红,多余的纠纷,多余的闲言,多余的打扮。 删去了一切多余之后生活便活灵灵地凸现。晴川历历汉阳树。明月出天山。清水出芙蓉。冬天到了,春天還会远吗? (小宝摘)
谁不喜欢自己呢?可如果一味地记着自己,或许你就远离了他人;反之,如果你将他人放在心上,凡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你便会赢得他人的尊重。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道出的正是这一道理。 齐豫:做最好的自己 台湾歌手齐豫,因为一曲《橄榄树》而蜚声歌坛。能演唱三毛作词的歌曲,是许多歌手梦寐以求的事。齐豫这位刚出茅庐的小歌手,就能演唱三毛的歌,对她来说,是莫大的荣幸和幸福。 这首歌词原名叫《小
时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似浩荡山风呼啸而来,使万物好像都改变了原来的容颜。而在这场汹涌洪流中,亦有安之若素者不惊不喧,风韵犹存。 在咿呀学语的年龄,小巷便蜷伏在这一隅净土,悠悠静谧。曲折的小径缓缓延伸去,站在巷口,就能感受到阵阵清凉。细微的脚步声像雨天檐上水流轻唱,似在低低诉说小巷过往。偶有稚童急急跑过,躲闪着行人,轻快的脚步声踢踏成原始打击乐,在这尾窄窄青石小巷内叩击回荡,如游鱼划过水后便向更
【2017年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冬天的存在,是為了温习春天的暖。在你最需要的时候,送你一缕春风,等于送你整个春天;在你最踯躅的时候,送你一缕春风,等于送你无限希望;在你最苦痛的时候,送你一缕春风,等于送你完整的幸福…… 请以“送你一缕春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适当进行抒情或议论;②不少于600字。 【名师题解】 文章关键词“你”,是赠予的对象。可以是
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我背靠储藏室的木门,比平时任何时候都站得挺直,然后妈妈用一把尺子抵住我的头顶,郑重地用笔在门上刻下一道记录我成长的线条。 也记不清是哪一天,当我的视线慢慢顺着那些疏密不一的线条下移,直至定格在最开始那条最模糊不清的线段上,我才猛省到,自己已被时间悄无声息地改变了。 那扇門却永远记录下属于我的光阴的故事。 九年来的每个早上,外公总会紧紧握住我的手,陪我走那段并不远的上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