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历年古诗命题情况,笔者认为,考查的集中点主要体现在“炼字”“炼句”“炼意”三个方面。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三个方面切入,并且必须包括这三个点。
一、必须明确描写对象(写了什么)
答题时必须将诗句所描写的“对象”明确地找出来,不管设问者有没有要求,一定要将它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前提。一般来说,诗歌是由一些具体的物象即描写对象构成,进入诗歌的物象就因为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而被成为“意象”,写景抒情诗或托物言志诗歌的“意象”一般都很清楚。
如《粤秀峰晚望》,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
横空老鹤南飞云,带得钟声到海幢。
从诗句中就很容易找出“归艘、钟声、江、青山、远帆、老鹤”等具体的描写对象,而他们就是诗歌中所说的“意象”。
如果是叙事诗、哲理诗、咏史诗,就不必拘泥找具体的意象,可以通过找作者所叙说的事情、描写的历史故事等方面入手。
二、必须明确写作方法(怎么写)
写作方法就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采用的表现手法,通过一定的写作技巧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含蓄的表现、或者直接表现,诗歌中常见的手法可以分为下面的几种情况。一是抒情手法,如借景抒情,融情入景,间接抒情,托物言志,怀古怀今,即事感怀;二是表现手法, 如衬托、对比、虚实结合,赋、比、兴等;三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根据分析,诗歌中最常见的写作方法就是衬托、对比、虚实结合,考生分析时从这三个点切入基本就可以了。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问: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三、必须明确效果作用好处及思想感情(达到什么目的)
我们分析任何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首诗歌,都必须要明确这样写的效果、作用以及好处,其中包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因为题目没有问到这样的问题就以为答题时不用顾及,那就不对了。如: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问: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析: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命题者虽然没有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但答题时我们一定要把“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这种有关作用的句子分析到位,否则,就要扣掉相应的分数。
综合上述方法,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这里明确了第一点,写了什么)
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这里明确了第二点,怎么写)
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这里明确了第三点,达到了什么效果)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这里明确了第一点,写了什么)
“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这里明确了第二点,怎么写)
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这里明确了第三点,达到了什么效果)
【作者简介】
魏羲之,高级教师,执教于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省骨干教师,发表教学论文多篇。
责任编辑 李婷婷
一、必须明确描写对象(写了什么)
答题时必须将诗句所描写的“对象”明确地找出来,不管设问者有没有要求,一定要将它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前提。一般来说,诗歌是由一些具体的物象即描写对象构成,进入诗歌的物象就因为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而被成为“意象”,写景抒情诗或托物言志诗歌的“意象”一般都很清楚。
如《粤秀峰晚望》,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
横空老鹤南飞云,带得钟声到海幢。
从诗句中就很容易找出“归艘、钟声、江、青山、远帆、老鹤”等具体的描写对象,而他们就是诗歌中所说的“意象”。
如果是叙事诗、哲理诗、咏史诗,就不必拘泥找具体的意象,可以通过找作者所叙说的事情、描写的历史故事等方面入手。
二、必须明确写作方法(怎么写)
写作方法就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采用的表现手法,通过一定的写作技巧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含蓄的表现、或者直接表现,诗歌中常见的手法可以分为下面的几种情况。一是抒情手法,如借景抒情,融情入景,间接抒情,托物言志,怀古怀今,即事感怀;二是表现手法, 如衬托、对比、虚实结合,赋、比、兴等;三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根据分析,诗歌中最常见的写作方法就是衬托、对比、虚实结合,考生分析时从这三个点切入基本就可以了。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问: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三、必须明确效果作用好处及思想感情(达到什么目的)
我们分析任何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首诗歌,都必须要明确这样写的效果、作用以及好处,其中包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因为题目没有问到这样的问题就以为答题时不用顾及,那就不对了。如: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问: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析: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命题者虽然没有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但答题时我们一定要把“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这种有关作用的句子分析到位,否则,就要扣掉相应的分数。
综合上述方法,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这里明确了第一点,写了什么)
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这里明确了第二点,怎么写)
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这里明确了第三点,达到了什么效果)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这里明确了第一点,写了什么)
“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这里明确了第二点,怎么写)
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这里明确了第三点,达到了什么效果)
【作者简介】
魏羲之,高级教师,执教于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省骨干教师,发表教学论文多篇。
责任编辑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