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忘过程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看到遗忘的一条重要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先快后慢的。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得比较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能够得以巩固而不至于遗忘,基本的方法就是及时地、经常地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复习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笔者经过研究和实践,认为课堂小测试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课堂小测试的原则
1.基础性原则
小测试在内容上强调基础性,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力求通过测试,一方面督促学生做好复习工作,及时复习所学的“双基”知识,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另一方面收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教”真正适合于“学”。
2.适时性原则
是否安排小测试应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而定,不能由于小测试的开展而影响新授课的进程,在确保新授课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去安排;小测试可在课前,也可在课中、课后进行,应视测试内容等情况而定,测试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分钟。
3.针对性原则
主要是针对新的教学内容来开展,例如课前小测试,重在检查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所必备的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兼顾上节课所学的旧知识。
4.参与性原则
在测试的整个过程都强调学生的参与,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测试题的命制到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课堂小测试的操作
1.命题。立足于一个“简”字,着眼于方便学生答题,答案的字数不宜太多,应以听写、默写、填空、判断、选择等题型为主;在题量上也应做好控制,尤其是在实施课堂小测试的起始阶段,由于学生的意识、速度行为还跟不上,做好题量的控制就更为重要;重在对知识了解、识记方面的考查,可适当渗透对知识理解、灵活运用的检测,以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命题方面,应注意逐步引导、指导各层次学生的共同参与,尽可能让试题来源于学生,达到评价学生、激励学生的目的。例如可以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轮流负责;也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命题,指定学生轮流统稿等等。
2.呈现。试题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用小黑板事先准备好,也可以投影展示等等,都应体现一个“快”字,杜绝教师边抄题学生边做的做法。
3.测试。最好设置专用的测试本,便于后续的评价;学生答题时只需写出题号和答案即可,不需学生抄题,以提高测试的速度;一般情况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在不会的可以看教材,实行宽严结合的办法。在测试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巡视收集信息,以便于评价和调整教学策略。
4.评价。评价的方式应注重多元化、多样化,调动学生充分参与评价的过程,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①学生自评;②同桌互评;③前后桌互评;④小组之间交叉评;⑤命题小组成员评;⑥教师给先完成的学生评,后引导他们参与评……
为了鼓励学生,评价结果可由学生自己下,允许在修正答案后自行评价;评价结果可用百分制也可以用等级制;要求将评价结果依次写在测试本的封面上,把学生参与测试的次数作为期末计算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三、体会和感想
1.课堂小测试对督促、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经常性的复习有很大的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2.由于课堂小测试强调“双基”的检测,兼顾知识灵活运用的考查,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为了一切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巩固,有利于各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3.对学生来说,课堂小测试有一定的压力,因此课堂小测试能收到一般的课堂练习所未能达到的效果。
4.恰当地安排课堂小测试不仅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减轻师生的负担。
5.在实施课堂小测试时,必须落实好“快速、变化、参与”六字基本要求,以保持学生旺盛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
总之,恰当的课堂小测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及时化解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养成“学而时习之”的良好习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两块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石。
一、课堂小测试的原则
1.基础性原则
小测试在内容上强调基础性,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力求通过测试,一方面督促学生做好复习工作,及时复习所学的“双基”知识,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另一方面收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教”真正适合于“学”。
2.适时性原则
是否安排小测试应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而定,不能由于小测试的开展而影响新授课的进程,在确保新授课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去安排;小测试可在课前,也可在课中、课后进行,应视测试内容等情况而定,测试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分钟。
3.针对性原则
主要是针对新的教学内容来开展,例如课前小测试,重在检查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所必备的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兼顾上节课所学的旧知识。
4.参与性原则
在测试的整个过程都强调学生的参与,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测试题的命制到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课堂小测试的操作
1.命题。立足于一个“简”字,着眼于方便学生答题,答案的字数不宜太多,应以听写、默写、填空、判断、选择等题型为主;在题量上也应做好控制,尤其是在实施课堂小测试的起始阶段,由于学生的意识、速度行为还跟不上,做好题量的控制就更为重要;重在对知识了解、识记方面的考查,可适当渗透对知识理解、灵活运用的检测,以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命题方面,应注意逐步引导、指导各层次学生的共同参与,尽可能让试题来源于学生,达到评价学生、激励学生的目的。例如可以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轮流负责;也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命题,指定学生轮流统稿等等。
2.呈现。试题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用小黑板事先准备好,也可以投影展示等等,都应体现一个“快”字,杜绝教师边抄题学生边做的做法。
3.测试。最好设置专用的测试本,便于后续的评价;学生答题时只需写出题号和答案即可,不需学生抄题,以提高测试的速度;一般情况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在不会的可以看教材,实行宽严结合的办法。在测试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巡视收集信息,以便于评价和调整教学策略。
4.评价。评价的方式应注重多元化、多样化,调动学生充分参与评价的过程,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①学生自评;②同桌互评;③前后桌互评;④小组之间交叉评;⑤命题小组成员评;⑥教师给先完成的学生评,后引导他们参与评……
为了鼓励学生,评价结果可由学生自己下,允许在修正答案后自行评价;评价结果可用百分制也可以用等级制;要求将评价结果依次写在测试本的封面上,把学生参与测试的次数作为期末计算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三、体会和感想
1.课堂小测试对督促、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经常性的复习有很大的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2.由于课堂小测试强调“双基”的检测,兼顾知识灵活运用的考查,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为了一切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巩固,有利于各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3.对学生来说,课堂小测试有一定的压力,因此课堂小测试能收到一般的课堂练习所未能达到的效果。
4.恰当地安排课堂小测试不仅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减轻师生的负担。
5.在实施课堂小测试时,必须落实好“快速、变化、参与”六字基本要求,以保持学生旺盛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
总之,恰当的课堂小测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及时化解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养成“学而时习之”的良好习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两块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