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精品课程的构建与运用策略研究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精品课程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一贯重视的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方向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级各类评比的开展,涌现大批精品课程网站,体现了网络时代教育教学技术发展的新潮流。但同时,这些网站质量良莠不齐,支持课程开发的力度也不尽人意。总结、反思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得失,研究其构建及运用的策略,可从课程平台与评审平台分离、有效助教、有效助学、有效助管及打造硬件、深度加工、实践探索、注重互动等角度入手,打造精品课程。
  【关键词】精品课程 网络技术 策略
  无锡市从2009年开始,先后进行了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程资源的评比,明确对网络化的课程建设提出了要求,从最初的有网站到有完善栏目、内容翔实的课程平台,再到有能高效组织互动教学的学习平台,节节攀高的标准其实体现了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内涵的逐步深入。在这一背景下,主管部门、学校甚至行业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近年来网络精品课程的数量呈大幅上升的趋势。仅2013年一年,无锡市职业学校就建成市级精品课程资源30门,网站质量和技术含量也因为行业企业的参与得到了飞速提升。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隐忧,如这些网络课程几乎都是为了评比集中竣工,资源的实际使用频次很低,师生参与建设和使用的热情不高,教学组织功能的设计源于开发公司的想象,与实际教学脱节较大,后续的更新和维护不到位等。因此,研究如何更加科学、高效地构建和使用网络精品课程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构建网络精品课程的策略研究
  (一)课程平台与评审平台分离
  大多数学校的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是随主管部门的政策起舞,评审的时间决定了开建和完工的时间;评审的标准决定了建设内容和深度。至于如何在迎合政策导向和评审标准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每门课程本身的特点,很多老师反而无暇顾及。于是为了降低工作量与成本,很多课程选择了将评审网站与课程网站合二为一,栏目设计完全以评分标准为参考。从表面上看,网站充分迎合了评审的口味,能有效抓取分数,但是这样组织的网站往往未关注到网络精品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真正内涵,整体架构设计也未从引导学生自学的角度出发,在其最本源的功能上有所弱化。
  在实践中,把网络精品课程的评审与课程平台分开建设是一个较好的做法。评审网站一般只需文档资料,简洁大方的数个静态页面足以呈现。而课程网站需要承载更多样的内容,实现更复杂的功能。以一个门户网页作为导引,分别制作评审网页与课程网站,既保证了可以明确的指导思想建设网络精品课程的不同功能模块,在工作量上不需增加许多,也满足了学生、专家、教师、管理人员等不同使用角色的需求。
  (二)有效助教
  教师是网络精品课程的主导,承担着设计教学环节,更新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监管与指导的责任。网络精品课程在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帮助教师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高效便捷地完成教学任务。基于此种考虑,可以在常规课程网站上增加具备后台成绩分析功能的在线考试系统,能时时进行文字、语音、视频甚至远程协助的在线指导系统,能发布、收取并评价的在线作业系统等,这些功能如果能无缝嵌入课程网站,就可以帮助教师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手段,探索网络教学的新模式。
  (三)有效助学
  学生是网络精品课程的主要用户,网络精品课程平台的结构须从学生的学习特点着手设计。以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为例,要包括项目资讯、计划制订、计划审核、实施开展、展示提交、交流修改等环节在内的指导内容。这些内容除了常规的图、文、音视频展示外,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设计能加强学生体验的虚拟仿真系统,能提高学习主动性的互动交流系统等,帮助学生真正开展突破时空限制的有效自学。
  (四)有效助管
  课程管理手段的网络化革新是以往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忽略的部分,但其实科学高效的管理是保障课程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使用网络技术手段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能。如:建设师资测评系统管理教师、建设成绩分析系统管理学生、建设实验室预约和设备保修等系统管理设备、建设开放的更新系统管理资源等。
  二、运用网络精品课程的策略研究
  随着大批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完成,研究如何让这些成果落地运用的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了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面前。从目前看,大批的网络课程资源被闲置,有些摆在公共服务器的资源点击率甚至不超过十次,而评审过后这些资源也面临着无人更新的窘境。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打造硬件,保障网络精品课程使用
  精品课程资源通常都存放于校内外的服务器中以供师生使用,但是从使用终端来看,教师和学生电脑的普及率、校园网络的覆盖率、校园网络的带宽都达不到让资源完全开放共享、随时使用的条件,加之很多学校并不鼓励学生在低年级过度使用电脑,因此,支撑网络精品课程资源使用的硬件环境有待进一步打造,从而构建随时能学、随地能学、适时更新的网络课程使用环境。
  (二)深度加工,多形式展现教学资源
  从形式上看,网络教学资源类型一般包括文本、音视频、幻灯、动画、图片等,呈现课程内容时,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选择表达最清楚、准确的方式。从2013年无锡市评选的30门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来看,文本使用率为100%,视频使用率为86.7%,幻灯片使用率为71%,图片使用率为39%,动画使用率为16%,音频使用率为10%。由此得知,大多数教学资源还是以office、wps、pdf或是flashpaper转换而来的swf格式文件为主,资源的内容和本质没有太大的变化,这种传统教学资源简单数字化的做法显然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注重资源的深度加工,内容上对接生产任务,形式上使用声、光、虚拟互动等呈现手段,用更直接的方式缩小学生与学习项目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有效自学。
  (三)实践探索,摸索使用网络课程的科学模式
  从本质上看,网络学习实际上是传统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在学校教学现状中,对于网络学习的使用通常呈现两个极端,过度使用和很少使用。学校和教师应当真正关注学习内容,确定网络学习所占的不同比例。既要保持传统课堂教学长期积累的经验,也要研究在哪些时候需要通过网络课程资源来拓展学习时空。作为信息时代出现的全新教学手段和媒介,网络精品课程作为常规教学补充和拓展的定位应当明确,不能越俎代庖。以机械制图讲解“读组合体视图”这一内容为例,网络动画和虚拟模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组合体各部分的组合状态,知道投影的概念,但是教师如果在授课过程中过早使用这些资源,会无形中削弱学生的思考强度,让学生对网络虚拟资源产生依赖。反之,如果在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想象训练后再以网络虚拟资源作为补充验证,课后布置网络习题予以巩固,则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四)注重互动,营造热烈的网络学习氛围
  网络学习中包括了教师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集体、学生个体与学生集体、学生集体与学生集体、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关系。一个网络精品课程网站的使用程度不高,实际就反映在这些多边关系的冷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注意鼓励教师使用课程网站进行日常备课、布置作业、测验、解惑、互动等行为,引导学生养成使用网络精品课程平台进行学习、练习、交流甚至日常管理的习惯,只有人际关系的发展才能提高网站的使用率和更新率,营造出热烈的网络学习氛围,而不是让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始于建站者,最后又终于建站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滚磨光整加工作为提高和改善零件表面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其高效,低成本的特点在机械加工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在使用离散元法进行滚磨光整加工过程的模拟计算时,由于现有计
针对变速器壳体多档位拓扑优化的问题,以某前横置变速器壳体为研究对象,以柔度最小,即刚度最大为优化目标;借助Hyperworks分析软件,运用折衷规划方法,对变速器壳体进行拓扑优
通过对冷轧轧制过程的分析,建立了轧机的六自由度结构模型,在Bland-Ford-Hill轧制力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张力波动和摩擦因数波动对轧制力的影响,推导出振动状态下含有阻尼因
Factors affecting rice quality and their impacts on market price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On-farm survey and market survey was undertaken in three selec
新型铸铁在汽车、机电、航空等行业的零部件制造中有较多应用,研究其高速切削时的刀具磨损问题具有实际的意义。研究单向行切、双向行切、环切这三种走刀方式及不同轴向切深
陕北高寒地区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制约,一直以来养殖品种单一,只有鲤、草、鲢、鳙等常规品种。本文对在该区域引进并试验养殖罗非鱼进行了技术分析,对生产条件、养殖技术和日常
油净化设备的设计多具有复杂性和重用性,将模糊可重构设计方法应用到油净化设备系统的设计当中,提出油净化设备系统模糊可重构设计方法.文章分析了油净化设备系统的各项设计
采用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实现了一例Pilon骨折病例的术前模拟。首先利用患者脚踝部的CT扫描数据在MIMICS软件中对患处进行了三维重建,并对骨折形成的碎骨进行了分离。然后利
在已有伪刚体模型的基础上,将柔顺机构里大变形柔顺杆的轴向变形和横向变形的影响都考虑进去,增加伪刚体模型的自由度,提出一种具有两个转动副和一个移动副的多自由度伪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