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对胸腰段椎体强化术后术椎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s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胸腰段椎体强化术后三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在不同载荷下术椎的应力分布变化.方法:通过1例L1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和3例L1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分别呈弥散型、团块型、混合型患者的原始CT资料,通过Mimics 19.0、Geomagic Studio 2013及Solid Works 2017等软件处理,建立T11~L2椎体功能单元压缩性骨折及三种骨水泥弥散类型的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约束L2椎体下表面所有节点的各向活动,于T11椎体上表面施加均匀分布的400N面载荷,压力方向垂直向下,模拟正常人体上半身重量;同时在T11椎体上表面于不同方向施加10N·m力矩,模拟正常人体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6种运动状态.并在T11表面分别施加0.3MPa(低压力)、1MPa(中压力)、4MPa(高压力)分别模拟日常生活活动,比较4种模型在不同载荷情况下应力分布情况.结果:骨水泥注入后,在各级压力下,骨水泥呈团块型分布对术椎应力明显高于弥散型与混合型,4种模型术椎的应力与压力增加呈正相关,在6种载荷下,骨水泥呈团块型分布对术椎的应力均明显高于混合型与弥散型,混合型对术椎的应力较低,且在施加0.3、1、4MPa压力下,术椎在前屈载荷下所受应力最大,团块型应力最高,分别为63.295MPa、84.419MPa、174.96MPa;弥散型为62.348MPa、80.974MPa、160.95MPa、混合型为47.667MPa、62.171MPa、124.35MPa.结论:胸腰段椎体强化术后术椎应力与其所受压力及载荷方向相关,团块型骨水泥是导致术椎应力增高的重要因素,骨水泥呈混合型分布可能是理想的弥散类型.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生物是高中生需要学习的重点学科,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学科。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引起重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的教学设计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时,教师要做好教学的设计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现阶段我国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新课改背景下做好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
第一次记住吕德安这个名字,是在一本由米家路教授编选的旅美华人诗歌选集《四海为诗》里读到的他的那首《古琴》.以前只知道他是“第三代诗人”中的代表诗人之一,但并没读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