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平庸的你如何突围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xcv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赋异禀的人永远是少数,芸芸众生资质平庸,但即使普通人也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那么资质平庸的人该如何在职场上做出一番成就呢?其实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你需要的是比别人更加熟悉职场规则、利用规则,只有熟悉“游戏规则”,才能更好地“玩游戏”。一名百度员工在离职时总结出11条职场心得,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适应职场人生。
  1.你要有同理心
  说复杂点儿,同理心就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说简单点儿,同理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白了,同理心就是“情商”;具体说,同理心就是领导交办一项工作,你要读懂他的目的、看清他的用意。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给团队成员安排工作时,一再询问“我说明白了吗”“有没有问题”,再三确认后,提交上来的东西仍然答非所问。所以我在接受任务时,总会向领导确认:你想要的是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
  2.听话,出活
  什么叫听话?有句老话叫“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谁是“东”啊?你的直属领导就是“东”,大部分时候,听他的话准没错儿。根据我的经验,一般来说,领导都比你水平高,起码在一点上是这样:他比你信息更全面、判断得更准确。因为领导更容易接触到更高层,更了解更高层的意图,你在自己的角度上认为“这么做对”,但领导在更高的层面,并不一定这么看。
  什么叫出活?就是领导给你的工作,你得按时完成并且汇报总结。如果这个工作要持续较长时间,那么你需要阶段性地给领导反馈。我们经常犯一个错误,领导安排的工作,他不问你也不说,黑不提白不提这事儿就算过去了。过去了?哪那么容易啊!领导都记着呢,你等他问你的时候:“小陈,上次安排你做的那事儿怎么样了?”他就已经在心里给你写上了标签:“不靠谱。”一个“不靠谱”需要用十个“靠谱”来扭转。
  3.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地受罪
  道理并不难懂,只是真到受苦的时候就含糊了。有人会说:“我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不好好享受生活啊?”这种想法很普遍,这本是一个价值观问题,没什么可说的,一个人想怎么生活都对。但是有一些朋友是在追求理想和享受生活中纠结的,和这些朋友是可以聊的。马云曾经说过:“我们追求的应是人生的大平衡,而不是一时一日的小平衡。”新东方也有一句话说:“怕吃苦吃苦一辈子,不怕苦吃苦半辈子。”两句话大意相同,值得深思。
  4.能忍多大事,就能成多大事
  有一天,我加班,晚上2点到家,收到老板的一封邮件,批评我工作不到位。我收到邮件后就很崩溃,很委屈。于是当即奋笔疾书,解释我是如何工作的,我做得如何有道理有效果,写了2000字。写完了,我冷静了一些,琢磨一个事:如果我是老板,对一个员工不满意,于是我写邮件批评他,我想看到的是他洋洋洒洒的辩解吗?显然不是。然后我就明白了,于是我把那2000字删了,简单回复了一句话:“我会反思工作的问题,然后尽快整改。”两个月后我晋升了。老板说:“我就是想看看你在面对委屈和压力时,会有怎样的反应,这体现了一个人的成熟度。”
  5.总躲着领导,你就危险了
  不少人躲着领导,尽量少跟领导说话,绕着领导走。因为跟领导近了事就多,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你想在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我建议还是应该主动多和领导沟通。有心的员工会随时抽时间和领导沟通,增加私人交流的机会:一起吃饭、一起抽烟、一起上下班,甚至一起打球K歌。通过这样的机会,你可以了解领导对于你的看法、对于工作的观点,这些都有益于你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有朋友担心这样做会引起领导反感,其实完全不会,领导们多是孤独的,如果他发现有一个员工虚心向他请教,他是非常高兴的。
  6. 千万别吝啬帮助别人
  当你正在忙于某项工作时,有同事来向你求助,很多时候我们会很直接,甚至粗暴地拒绝,殊不知这样做正在给你今后的工作种下麻烦的种子,不利于自己的人际关系。风水轮流转,在一家公司里,大家的工作互相交叉的概率很大,说不定你会用上谁,这些人脉关系需要平时去维护。今天你帮助了人家,说不定明天对方就会成为你的救命稻草,这非常可能。
  7.目标再目标,量化再量化
  没有目标的,都不叫工作;没有量化的,都不叫目标。在接受一项工作时,先问目标是什么;在布置一项工作时,先交代目标是什么。这个不说清楚,都是扯淡。不想成为蒙着眼睛拉磨的驴?那么除了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外,还得知道你的部门、你的公司的目标,最关键的,你需要知道,你的工作在总体目标中处在什么地位、扮演什么角色。如果你发现,你工作的目标和总体目标关系很小,甚至没有关系,那么你就很容易被拿掉。
  8.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的义务
  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能说“我做不了”“我做不到”。公司请我们来工作,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如果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就没有价值。工作推进中遇到困难,无法继续进行,这是很正常的事,我们需要做的是主动寻找答案和办法,哪怕你的办法不妥,那么就去问,但无论如何不能对你的领导说“我不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员工最关键的能力,没有之一。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特别正常,在这时,我们有一项义务,就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9.尽量不说“不是我,我没有”
  尽量不说“不是我,我没有”这样的话,因为这些话毫无作用,领导听惯了这样的推卸之词,丝毫不会为之所动。此时如果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反而体现了一种担当。即便真是被冤枉了,当场辩解往往也不是最明智的选择,可以先保持沉默,私下找机会和领导进行沟通。
  10.言多必失死得惨
  在公司里,少说闲话,不说是非话,不做是非人。你就相信一点:你说的每句话,你的老板都会知道。好话可能不一定,坏话则是一定的。还是做个正直的人吧,这样最简单,也受益最大。正直人的原则是:批评当面说,赞美背后讲。
  11.知道什么时候离开
  好多同事和朋友和我聊过离职的话题,我对朋友们的建议是,如果你因为觉得工作不爽,那就别离职,因为甭管到哪里,都会不爽:老板不喜欢、同事不可爱、工作太劳累、关系太复杂……我以我在多家大公司工作的经历担保:几乎所有我工作过的公司,令人不爽的事都是一样的。那么什么时候离开呢?有两种情况:1.在这家公司,你已经没有上升的空间,无法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了。2.在这家公司,你已学到足够的知识,可以在新领域或新平台上一展身手了。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一天,记者去采访罗斯福总统的夫人,问:“尊敬的夫人,您能给那些渴求成功的,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刚刚走出校门的人一些建议吗?”  总统夫人先是摇了摇头,然后回忆起年轻时的一件事。  几十年前,她尚在本宁顿学院念书。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她决定边学习边打工,并且最好是在电信业,因为这不仅是她的兴趣所在,还可以让她顺便多修几个学分。于是,她让父亲帮自己联系一下。没
我最喜欢夏天,树上的蝉叫个不停也觉得格外悦耳,热风拂面也觉得花香沁心,暴雨过后天空现出彩虹就会觉得很惊喜。打个赤膊、趿拉着拖鞋便能走过风雨变幻的夏天。  四婆婆家偷懒,水管没装水表,我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接一大盆水来,将换洗的衣服统统泡进去,倒上适量的洗衣粉。外婆支起我的胳肢窝,将我稳稳地甩进红色大塑料盆里,叫我站好,用脚使劲踩。我便会拼了命地踩,哪儿鼓起来就踩哪儿,踩得泡泡横飞,踩得床单咯吱响
“哇!又被外婆秒赞了!还转发了呢。”90后的左岸开心地笑着,心里暗喜。她在微信上创建了一个公众号,但她从不关心粉丝量,关心的是她的外婆和外婆们是否成为自己的公众粉。  外婆第一次听左岸的公众号,是用语音录制的。因为她知道80岁的外婆识字有限,眼睛非常不好,但听力还行。之后,左岸开始真正经营她的公众号。下班后,她仍认真地坐在电脑前,花上一个多小时,找各种资料,然后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和
思想有多远,成就有多高。  1998年,拉里·佩奇和謝尔盖·布林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创建了Google公司,在公司成立初期,二人为公司制定一年一度的工作目标,目标虽然具体细致,但显得琐碎且容易实现,因此造成公司员工没有远大理想,一些员工陷入迷茫之中,变得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公司的发展举步维艰。  面对困顿局面,佩奇和布林十分焦急,于是,二人多次召开“诸葛亮”会,多方查找原因,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祝贺你呀,杜萍,这次的征文大赛又是第一名。”老师一进教室,就向我走过来,喜笑颜开地说。同学们听到后,稀稀拉拉地鼓起掌来。不过,在掌声中,我也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我没在意,那些冷嘲热讽的话,我早就习惯了。“我就是我,是尘世间不一样的烟火。”很多年前,第一次听到《我》这首歌时,我就把它当成了座右铭。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追逐自己的梦想,它像暗夜里的一束光,为迷茫的我指明方向。我不担心以后能不能梦想
秉公诚之心,扬刚大之气。  明穆宗隆庆六年,应天巡抚张佳胤接手一件案子:有人告发前首辅徐阶的长子霸占百姓良田。  这起案子让张佳胤很是为难。谁都知道,徐阶与刚刚下台的首辅、自己的恩师高拱势同水火,而现任首辅张居正,又正好是徐阶的学生。如果自己秉公执法,势必会得罪张居正;要袒护被告,又有违自己的良心。思来想去,张佳胤决定辞职不干。临走前,他向首辅张居正写了一封辞职信。  在信中,张佳胤借口说自己能力
深秋,周末,暂时搁置高三紧张的学习和繁忙的备考,吟唱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骑着单车去郊外放飞心情。踏着稀疏的落叶,斑驳的阳光穿过稀疏的枝头,我漫步在田野。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空中,大雁依然是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列队南飞;不知从哪里飞来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在树上吵个不停;几只田鼠,从洞里钻进钻出,匆忙地筹备着过冬的粮食。秋天的水清,如西子明亮而
王红和李艳都是90后,两个人是闺秘密。一天,王红邀请李艳出去旅游。李艳报名北京师范大学专升本考试,紧张地复习让她也想散散心,就爽快地答应了。两人到了公园,王红想湖上泛舟,李艳怕水,但不好意思拒绝。湖上,王红划桨,李艳一动不动。王红给她打气:“我们的友谊的小船,不会说翻就翻的。”李艳按着胸脯:“吓死宝宝了!”  王红是她来到这座城市认识的最知心的朋友。当初,她失业了,还是王红托朋友给她找的工作;没有
英国现代杰出的现代主义戏剧家萧伯纳,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一天,瘦削的萧伯纳在菜市场与一位大腹便便的米商迎面相遇。这个米商为人刁钻,肥得像猪一样,萧伯纳看他肥头大耳的模样,顿时感到厌恶。而这个米商,见萧伯纳一副瘦骨零丁的长相,也有点瞧不起他。  于是,米商不屑地打量一番萧伯纳,以轻蔑的口吻嘲讽道:“萧伯纳先生,瞧你这副瘦弱可怜相,人们会以为英国发生了饥荒,国民都在挨饿呢。”  萧伯
想多了,便成了生活不可承受之重  轻描淡写的生活,只有两个关键字:轻与淡。  轻,就是不要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对名利地位要“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一旦生活中有了轻字,人就没有放不下的包袱,就没有无法释怀的恩怨,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淡,“薄味也,醲之反也。”淡可以明志,俭可以养德;淡看人生起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忘是是非非,换得心旷神怡;淡化物欲享受,不做物质奴隶;出门则淡妆轻抹,对人常淡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