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往事:63年前的一场“战疫”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fsdfsdfsfa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芝芳(右二)与唐怀芬(右一)巡查登辉堂隔离病房。图片提供/ 王芝芳 复旦档案馆藏

  疫情袭来,滔天巨浪,医护人员以血肉之躯筑起大堤守护着国人的健康、国家的安定。
  疫情消散,大幕落下,这些英雄收拾行裝,“非常silently走开”。
  岁月会吹散细节,亲历会成为往事,而勇气、智慧、博爱会镌刻在众人的记忆中永不磨灭。
  今天,我们追寻的,就是一个甲子之前发生在复旦大学校园的一段抗疫往事,和几位不“著名”的英雄。

集结:复旦版“方舱医院”


  1956年和1957年,我国连续暴发两场流感。1956年属于A1亚甲型病毒流感,上海疫情高峰出现在6-7月。据1957年3月31日出版的《复旦》校刊报道,这场疫情令复旦大学猝不及防,“单在隔离病室治疗的就有535人,除造成停课,停止一切集体活动的严重情况外,还用掉营养费5000元,医疗费3000元,损失1762个工作日,而患病者身心所受的痛苦更不待言”。由于患病学生众多,学校专门将大礼堂登辉堂(现名相辉堂)设为隔离病房。复旦大学档案馆保存了时任保健科护士王芝芳提供的两张照片,其一为参与隔离病房的8位医护人员合影,其二是她和唐怀芬护士正在登辉堂内巡查患病学生,靠窗摆放的病床卷着白色的纱帐。

  复旦“方舱医院”已经过去63年了,漫长的岁月中,这段岁月并未磨灭,总在不经意间被人忆起,被人记录。

  1957年的流感更为猛烈,后来被称作“亚洲流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最严重的流感疫情。据研究,这场A2甲型病毒流感的病毒由A1亚甲型病毒经中间型变异而来,1957年2月在贵州省首先暴发,3月传播至其他省份,短时间内导致超过25万人患病,在全球范围内则造成100万-400万人死亡。1957年3月27日《文汇报》报道:“流行性感冒最近正在上海蔓延。据十天来不完全统计,30所大、中、小学校,有1678人发病。”上海高校纷纷“中招”,同济大学、华东师大各有200多人患病。《复旦》校刊则称,“截至本月30日止,本校(复旦大学)已有60多个同学因患流行性感冒被送进隔离病室,因喉咙痒、轻微发烧等病状而到保健科就诊的人数,也超过了150个。”
  邢醒医生也保存着一张小小的三寸照片,9位白衣战士在登辉堂前大草坪上微笑合影。照片背后,标注着“五七年防治流行性感冒”。邢醒1953年进入复旦大学保健科,一手创建了化验室。在两年的流感疫情中,邢醒承担了数千人次的化验任务:“很多人发热,38、39度。我负责化验,如果白血球高,一般是炎症引起的发烧,如果白血球低,那基本是病毒性的(流行性感冒)。”
  照片中的9位医护重点服务登辉堂隔离病房。邢醒回忆:“当时人太多了,有传染性。佩琳院(注:保健科所在地)没有病房,就在大礼堂隔离,设置了床铺,食堂负责送饭。”55级历史系阮国英详述了当年的情形:“隔离病室在二楼的大礼堂内。当时二楼大礼堂是平整的,不像八十年代改造后有坡度。学校将长条椅撤到一旁,里面安放几十张病床,一排一排,整整齐齐。”
  阮国英总结说:“像现在武汉的方舱医院,只是当时我们说隔离室。”
1956年登辉堂医护小组合影。前排左起:王芝芳、唐怀芬、李伟民、吴荣山。后排左起:佚名、陆菊娣、沈翠梅、任健。图片提供/ 王芝芳 复旦档案馆藏
1957 年登辉堂医护小组合影。前排左起:唐怀芬、沈翠梅、邱瑾、王芝芳。后排左起:吴荣山、孙承烈、邢醒、王奉荣、杨银春。图片提供/ 邢醒

奋战:一切服从防治流行性感冒


  有了前一年的前车之鉴,学校的应对措施也在不断升级。1957年3月31日校刊中提道,“学校领导除设立隔离病房、进行各种积极措施外,希望全体师生员工切勿麻痹大意,大力加强预防工作,注意环境与个人卫生……希望尽量少上或不上热闹公共场所”。到4月13日,校刊称“流行性感冒仍在我校蔓延。据统计,最近两星期来,进登辉堂隔离治疗的,已达八百人次;在保健科门诊处治疗的,也已达三千人次。”学校领导在探望关心的同时,应对措施也更为细致,包括改善病人食物营养、停止测验和体育课、制定传播扩散应对预案、澄清谣言等,并再次要求在校师生重视疫情,“尽量不与外人多接触,也不邀请外人来校游玩或留宿”。可见,当时疫情处于学校整体掌控之下,教学秩序基本正常,仅测验项目停止,也没有关闭学校和外部的人员交流。
  控制疫情的全部压力,集中到学校保健科上。据邢醒回忆,当时保健科一共有19人,分别为科长李伟民,医生沈翠梅、吴荣山、宋捷林、韩辛尹、郑葆堤、邹致仰、吕萍,护士唐怀芬、惠锦棣、王芝芳、王奉荣、焦蟠蒂,药房吴映雪、周新茀、邱瑾,挂号张松福、管理人员邱福祥、化验室邢醒,其中7人以登辉堂隔离病室工作为主,因人手不足,学校事务科孙承烈、杨银春2人支援登辉堂,承担勤杂工作。其余则留守保健科维持多达三千人次的诊疗。工友3人,分别为范寿全、时兆荣、“丁妈妈”。另有食堂师傅负责餐食。   保健科李伟民科长虽未出现在1957年的照片上,但他无疑是疫情期间的一线指挥。当时住在隔离病室的学生杨翱卿写到,“有限的白衣战士,不仅要进行比平常忙乱的门诊,隔离病房还要昼夜值班,星期天也毫不例外。保健科李伟民科长像慈父般站在你的身旁,沈医生(沈翠梅)像慈母般走遍每一个病人的身边。”从同期校刊中可以看到,为了应对疫情,李科长花了不少心思,“保健科采取了‘一切服从防治流行性感冒’的特别措施,门诊时间放长,任何时间都可以为病人诊疗,每天都有人通宵值班。为了克服病人多、医务人员不够的困难,市公费医疗办公室也抽调出二位医师来我校支援。”作为为数不多的男士,李科长还自己动手“在休息的时间,亲自为同学搬运床铺、棕绷”。
  幸运的是,流感虽来势凶猛,但并未在复旦肆虐多久。记录中的受访者在登辉堂隔离一周左右均已康复。病情从3月底兴起,到4月13日预计已现峰值,随之迅速消散。到4月27日的校刊中,疫情已悄然无声。4月26日《解放日报》曾报道《本市流行性感冒患者日少》“急诊及门诊病人已接近平日数量……流行性感冒病人已占极少数。因流行性感冒而影响生产、学习的工厂、学校也已恢复正常状况。”据邢醒回忆,登辉堂“方舱医院”运行时间应在半月以上,但未满月,两者可互为印证。在当时火热的革命背景中,在全校紧急动员抗疫下,疫情更像是一段嘈杂的噪音,学校的发展很快调回了主旋律上。

温情:疫情中的复旦日记


  疫情来势汹汹,卷入漩涡中的学生心情亦是大落大起、翻江倒海。57级新闻系徐成淼两年都不幸染病,其中1957年的日记详细记述了自己病情起伏的经历:
  三月二十七,到合作社买了个口罩,以防最近流行的感冒与脑炎。
  三月二十九日:流行性感冒来了,我真怕我会生病。下午发热,怕是感冒了。……我得小心,很小心。……寝室里,万忠实已经染上了,他就睡在我下铺。
  三月三十日:然而终于还是病倒了。上午全身酸倦……送到了隔离病室,后来温度升至39℃。病是痛苦的,可是护士和行政给我们照顾得很好,我得感谢他们。
  三月三十一日:今天温度退了些。有个姓王的护士与我很亲近,老叫我“小孩儿”。晚上突然烧到40℃,烧得实在受不了。那时突然想到死。不!我年轻,还是“小孩儿”呢。
  四月一日(二日补记):昨夜如梦幻一般过去了,今晨醒来,头昏昏,身体酸痛而且无力。嘴巴也发苦了,什么也不想吃。病,真是痛苦。
  四月二日:今天体温逐渐下降了。下午已经是36.8℃了。
  四月三日:明天我要出院,大王来问我:“你要走了吗?”声音中像有惜意。
  徐成淼日记中的“大王”是王奉荣护士。当时,保健科上上下下都以病中师生为重,为苦难中的“小孩儿”们送去抚慰。
徐成淼《我的复旦四年》中记录了1956年和1957年流感经历。
1957年邢醒在化验室工作中。摄影/ 舒宗侨

  新四班耕灵在《隔离病室》一文中写到:“深夜,……当被那痛苦催醒而呻吟时,白衣大夫早已静停在我身边,替我注射‘百乃定’,给我吞服‘氯霉素’,使我减轻了痛苦的折磨。很多事实都紧紧地扣着我的心弦,深深地感染着我。我亲眼看见一个护士,因为操劳过度而在生物实验室的后面,背着人在呕吐着清水,她抹了抹嘴,闭目养神一下之后,又进了病室,替患者按脉搏的跳动,用红笔在表格上做上记号。护士每天要为每个同学按脉搏、量温度四次。又有一位护士因劳顿而病了两天。患病同学的数字在不稳定地增长着,伙食团的老唐,为了不让同学挨饿,一次又一次,一次再一次,一连三次地去烧青菜猪肝面,赤豆般大的汗珠从他的额上挂下来,他还带着和蔼的微笑去替同学盛装面条。工友一次又一次地替同学冲开水倒痰盂、送铺盖。”
  杨翱卿于4月1日《在痛苦然而又是幸福的日子里》一文中写到:“早上天刚亮,工人同志就把洗脸水送在你的跟前,每顿饭菜送到你的床边,丰满的菜肴,雪白的馒头,甜的牛奶,脆的水果,这一些东西该多么好吃呀!虽然我一点味道也觉不出,但我能感觉到工友同志送给我们的是羊糕和美酒。”
  耕灵与杨翱卿的记录刊登在当时的校刊上。徐成淼的日记出版于2005年,正能量的“抗疫日记”虽然迟来,却依然能传递医护人员全心全意为师生健康付出的心意。

余音:复旦人的涓涓记忆


  复旦“方舱医院”已经过去63年了,漫长的岁月中,这段岁月并未磨灭,总在不经意间被人忆起,被人记录。
  徐成淼在1961年还曾去保健科看望“大王”和其他护士,分享毕业的喜悦。2008年他还撰文回忆这段经历。
  李伟民在流感疫情中请舒宗侨等人拍摄了一些现场照片,后来组织了展览记录抗疫过程,展览结束后将照片赠送给相关医护人员。如今我们能看到的照片,估计多数来源于此。
  已故化学系章道道教授,当年是助教,也被隔离在登辉堂。生前她曾告诉丈夫王新民教授,学校很关心患病隔离师生,对他们照顾有加,在当年物资贫乏的情况下,还提供牛奶、鸡蛋,还有油煎的荷包蛋等,以补充营养。
  55级历史系李孔怀(后为国务学院教授)记得历史系有好几个女同学被送到登辉堂隔离,其中就有他的妻子阮国英。两人在毕业后相恋,携手至今,忆及这段往事令两人开怀。
  复旦大学档案馆收录保存了多件1957年抗击流行性感冒的照片、报刊、个人档案。
  63年过去了,当年的青春医护,有的已经离开人世。李伟民科长以101岁高龄谢世。两批登辉堂抗疫医护人员中,邱瑾、任健、吴荣山(73岁谢世)、陆菊娣(78岁谢世)、唐怀芬(91岁谢世)、沈翠梅(97岁谢世)、孙承烈(90岁谢世)、杨银春(90岁谢世)均已先后故去。
  徐成淼惦记的“大王”王奉荣护士,今年92岁高龄,目前定居美国,和儿子同住。
  王芝芳護士,今年亦92岁,住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养老院中,腿脚尚便利,爱吃零食,保持着每天记日记的习惯,每位访客她都拉着合影留念。
  邢醒医生,今年89岁,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现仍住在复旦宿舍区,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闲暇时喜好和好友搓搓麻将,以自己拿手的小吃点心招待。63年前的往事,在她清晰的回忆中、在后辈师生的探访中悠悠地记录下来。
  复旦人永远铭记曾经的抗疫英雄。
其他文献
日本在舉办奥运会期间,还不忘在台湾问题上下绊脚石,竟然号称:准备在石垣岛部署地空导弹和岸舰导弹部队。“吃人”酒桌  近日,“某企业女员工酒桌被侵害”一事持续引发关注。网友纷纷表示对恶俗的酒桌文化深恶痛绝。痴人说“檬”  面对中国输不起?《纽约时报》成为“歇斯底里反中国金牌得主”。在中国奥运金牌数领先美国的时候,这家媒体发表长篇大论,攻击中国的体育制度,对中国在体育方面的卓越成绩指指点点,称“中国不
浦东足球场效果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足球的发展需要场地,既要有用于高水平竞技的专业足球场,也要有让民众亲近足球的社会场地。当下,这样的建设正热火朝天。  同时,一支球队在名称上冠以某个地名、主场落在某地是不夠的,还需要真正从灵魂上融入当地社区,成为公众的代表,这样才能打造“百年老店”,营造深厚足球文化。中国足球在这方面要走的路,还有很长。专业场地建设如火如荼  4月16日,中超球队广
4月12日下午3时许,一架特殊的班机由美国旧金山飞抵上海浦东机场。  这趟东航MU590航班,是中国驻美大使馆组织的包机,飞机上共有180名中国未成年留学生。姜媛13岁的儿子正正,就在这架回国的包机上。随着飞机降落,姜媛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毕竟,这是在近乎断流的国际航班之外,凭空多出一条横跨太平洋天堑的温暖之桥!”  180名未成年留学生,年龄绝大多数都在12至16岁之间。诸如姜媛这样的
上海杨浦区同济小学课后足球社团活动。摄影/高靓  “今天晚托班做了什么?”  “跳绳、拍球、玩游戏……”  “好玩吗?”  “好玩!”  开学第一周,北京市朝阳区三年级小学生冯盼盼(化名),对新学期的新变化表示很满意。之前,她的放学时间有两个,3点半或者4点半。从这个学期开始,学校所有班级放学时间都变成了5点半,每天下午4点半到5点半这一个小时,学生们都到操场进行各种运动或者开展活动。这对于活泼好
大国逐鹿新军事革命,从太空到水下,从战术到战略,各类致命新武器接踵而出。这些人类最新科技的结晶,或将改变未来的战争形态,对那些战争机器来说,充满着极度诱惑。当然,这些诱惑的“潘多拉魔盒”,最好还是不要打开。JSOW 联合防区外武器系统  美国AGM-158ER的增程型联合防区外空对地导弹,是JSOW联合防区外武器系统的一种,射程可以达到555千米,主要用于远距离空对地巡航打击,可从对方防空区外精确
你很可能听说过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拿来做丹药和烟花,而西方人却用来制造枪炮。这种说法当然是错误的。中国宋代开始大规模在军事上使用火药、火器,而众所周知,宋末元初,蒙古军队的攻城略地也采用了火炮。至元末明初,元朝政府军和各路起义军都动用了威力惊人的火器。在明末,无论是明政府援朝抗日的作战,还是明政府军和后金军队的对决,火炮、火枪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着重要战事的走向及结果。  那么,
每次参加戴敦邦老师的主场活动,我总被嘉宾云集、笑语喧哗的情景所感染。戴老师也特别来劲,与画室里埋头苦干的形象判若两人,幽默诙谐,妙语连珠,还时不时地来几句自嘲。此时此刻,师母总是跟随戴老师出镜,从容不迫,优雅大方。戴老师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创作太过投入,把一只眼睛也搞坏了,所以外出得借助师母这根有温度的“拐杖”。  师母在向新朋友介绍我时总会说:“这是我阿弟。”对方肃然起敬,我马上解释:“不
从3月20日早晨6点开始,借由抖音“超级大牌直播日”直播IP活动,路虎品牌创新性地发起了一场“2020春·路虎发现季 全新路虎发现运动版30小时云游上市会”,分享奇瑞捷豹路虎的硬核制造实力,致敬路虎发现家族30周年。在本次线上发布会上,全新路虎发现运动版“云游上市”,第八季“发现无止境”活动也正式启动。  全新路虎发现运动版提供5款车型选择,售价为35.68万—45.58万元。作为奇瑞捷豹路虎基于
春节期间,坚持在家进行消毒作业,与家人们一起通过电视了解防疫最新情。摄影/ 李铭珅  1月18日凌晨,2020贺岁档电影预售启动,《唐人街探案3》领跑,预售票房一天破亿,目标票房直指50亿元俱乐部而去。  1月20日,随着“人传人”的确定,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爆点。下午,原本定档大年初一的《囧妈》《夺冠》《熊出没》纷纷宣布提档到大年三十,表面上是要跟春晚别苗头抢市场,背后隐藏的其实是电影人深深的不安—
截至1月15日零点,美国因党争导致的政府部分关门已经25天,刷新有史以来最长纪录。尚无迹象表明,这次“停摆”会很快结束。  这25天里,政府运行效率急剧降低。80万联邦政府雇员中,42万人在“必要”岗位上无薪工作,38万“非必要”人员被迫无薪休假。一周经济损失为12亿美元,GDP增速放缓0.05%。  发生在世界第一富国里的这一幕,很难让人相信是真的。特朗普要国会拨款50亿美元造美墨边境隔离墙,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