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诗学思想的“通”与“变”——以新派诗和同光体派为例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m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是中国诗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现代学者对这一时期所产生诗歌与诗学思想的评价,往往依据于当时流行的西方文学理论的标准。由于评价体系和理论基础的不同,批评家对中国诗歌的评价结果也产生了巨大的差异,甚至面对同一位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竟然产生出截然相反的论断。本文以黄遵宪诗歌及其诗学思想为例,展现出后人评价的混乱与矛盾之处,并指出各种文学批评前后自相矛盾的内在原因。此外,以沈曾植为代表的同光体派是当时具有重要影响诗歌流派,代表了不同于黄遵宪新派诗的诗学主张。文章以这两种诗学思想为例,阐释了此一时期中国诗歌内部的'通'与'变',进而探讨西方理论对传统诗歌的建构方式和过程。
其他文献
《淮南子·天文训》一篇,包括了若干乐律学内容,而且比较艰深。围绕这些问题,许多学者已经付出了大量劳动,且获得了可喜的成果。虽然如此,有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对其中的“和、缪”“徵生宫,宫生商”“角生姑洗”“日冬至,音比林钟”等问题进行再探,并对黄翔鹏先生的研究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
本研究共收集到最新的文字资料30件、图像资料33件,合计共63件。本文以此63件文献资料为基础,以史为纲,通过梳理、整合、比对、分析各方资料,重新对日本现代尺八的渊源问题作出了思考和判断,并由此勾勒出日本现代尺八的历史发展脉络图式,最后总结得出:日本现代尺八并非由南宋时期传入日本,而是自隋唐时期直接输入日本后,沿着自我发展的需要改造传承至今,应被视为日本音乐民族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和必然产物。
期刊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发行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音乐理论学术季刊。本刊致力于为海内外音乐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师生提供学术耕耘的园地。为进一步方便作者写作和读者阅读,现公布稿约及著录规范如下:(一)本刊欢迎研究背景清楚、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篇幅为1万字左右的论文。来稿请附上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3—5个关键词、作者简介(含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工作单位、职称和职务),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及传真号码、身份证号码。翻译稿请附原文和版权授予书。投稿若是科研基金项目,请注明项目名称和
期刊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数字化出版的发展,高校学报和学术期刊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为应对这一新形势,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的部分期刊,于2011年初联合创办了系列网刊"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简称"专业网刊"),对各期刊文章同步进行数字化编排和专业化重组,共同打造10个主要一级学科的专业网刊
期刊
期刊
儒家思想对未来全球整体价值体系的建构具有潜在的示范作用。这里的“整体”指一种形而上的、具有多维度性的视野。“意识研究”既包括物质维度,又包括非物质维度,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当于中国哲学中“有”与“无”之间的关系。“意识生态”不仅仅指在宇宙大生态体系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意识”或“本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意味着意识或本我与多维度性本身之间的关系。这一范式与中国思想特别是当代新儒学之真精神可以相互印证。儒家思想具有普适性,故而可以且应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国际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应作为儒家理想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