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用工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yo2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模式,满足了企业灵活用工的要求的同时也使企业减少成本,提高效率,防范和规避了用工风险.然而在实践中,立法的先行性决定了在关于劳务派遣用工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上规定得不够细化,而法律的修改和完善又存在迟延和滞后性.同时在我国,关于劳务派遣用工相关问题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且不够深入,这就致使劳务派遣用工发生的很多问题存在救济困境而亟待解决,如用工企业滥用派遣制度规避风险、劳动纠纷中派遣企业和用工企业责任分配不明确、正式工与派遣工同工不同酬、劳动者社保缴纳不足等.本文拟从我国劳务派遣用工现状以及目前关于劳务派遣规制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更好地保障劳务派遣各方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劳务派遣行业的健康、有序和长远发展.
其他文献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基于同一法律事实、利益受损人数众多、可能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的经济犯罪案件;风险型经济犯罪应该是受害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从而破坏社会主义金融秩序,或者引发群体性事件危害社会稳定的严重的经济犯罪.二者有相同之处、又有所区别,通过比较分析,对更好地防范打击这两类犯罪具有深远意义.
时间序列分析在充分利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简单、快速地预测在未来较短时间内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精度高,便于掌握,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本文2006—2019年公安机关受理诈骗案件数的基础上,构建ARIMA模型,并对2020—2024年的公安机关受理诈骗案件数进行预测.
近年来,以浙江“包养协议”案因违反公序良俗被裁定驳回为代表,适用公序良俗原则裁定驳回起诉案件呈泛化趋势,并出现了一些乱象:一是在裁定驳回起诉上与立法旨意不协调,适用范围扩张等;二是存在公序良俗原则的滥用.迫切地需要对滥用公序良俗原则裁定驳回起诉的案件进行合理的规制.本文试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提出规制方式.
大数据技术为经济犯罪侦查提供了机遇,传统侦查模式发生了转变,这也对经济犯罪侦查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经侦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大数据下的侦查模式转变.公安高校要通过研发加强模拟教学训练,通过实地调研加强经济犯罪实战训练,通过校局合作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只有多措并举才能提升经侦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与实践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