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漳泉贸易港与日本的走私贸易

来源 :海交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_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世纪的中日关系,由于倭寇问题,变得异常复杂.人们通常把在漳泉沿海一带贸易的日本商人与倭寇混为一谈,其实他们与倭寇是有差别的.他们不烧杀,不掠夺,只是在漳泉沿海小岛或港口从事走私贸易.隆庆元年(1567),明朝政府虽然在福建漳州月港部分开放海禁,但对日本贸易仍属严禁.而此时的贸易形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象月港开禁前那样,有大量的日本商人来到漳泉沿海从事走私贸易,而是由漳泉商人主动将中国货物载运到日本贸易.
其他文献
晚明耶稣会士入华传道工作在知识分子阶层和民间形成很大的影响.耶稣会士积极与官员接触,通过与官员的私人关系进入知识分子的交际网络,在知识分子中传播新学说;同时跟从官员
<正> 我会顾问杨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8年11月26日在大连逝世,享年86岁。杨熹先生1922年10月出生于山东肥城。少年时期曾就读北京汇文中学。青年时期深造于南京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