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车是高铁时代不能少的“盐巴”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前,因为老京张铁路(现S2线)设置了平交道口,北京四道口、五道口、学院南路等地的人们出行深受影响,网上也不乏抱怨和吐槽。然而,当北京市铁路局近日宣布,为保证京张高铁2019年全线开通,百年小站清华园站从2016年11月1日起停止办理客运业务时,众多北京市民却深感不舍,纷纷以拍照、购票等方式留念。
  网络上,有人回忆说,过去能以道口阻挡为由,冠冕堂皇地向老板解释为何迟到;有人曾在这里经历痛苦,因为在道口阻隔的瞬间,与女友对望好似度日如年;有人回忆,当初正是在等待火车通过的时候,经历了人生的巨大改变,与陌路人成为好友,还邂逅了人生另一半……
  与这条铁路、这个小站有关的故事,在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不同版本。当小站即将消失,当道口成为通途,以后再也听不到汽笛鸣响,那些或痛苦或美好的经历,在很多人心中都成了值得留恋的片段。
  事实上,随着高铁时代到来,很多曾被我们诟病的绿皮车正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怀却与日俱增。一些依然在运行的绿皮车,也深受公众欢迎。
  去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在京津冀区域内开行和加开的绿皮车,包括津蓟、京蓟、S2线乃至京原线等市郊市域列车,旅客发送量高达182.3万人次,约占铁路部门在该地区国庆期间总发送量的16%。特别是北京站、北京西站加开的去往十渡、野山坡等景区的绿皮车,更出现了一票难求、趟趟爆满的景象。
  是什么让我们在这个高铁飞驰的时代,如此留恋那些曾经的绿皮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快节奏的时代偶尔希望体验慢生活。节日期间选择乘坐绿皮车出行,除了担心开车太堵之外,恰恰是因为许多旅客特意来寻觅当年乘坐绿皮车的那种感觉。在车轮撞击钢轨的“咣当咣当”声中,乘客多年前的记忆被次第激活。
  在清华园小站即将消失的消息传出后,网上网下发起纪念活动的,很多都是80后、90后大学生。这或许表明,慢未必就是落后的代名词,快也并非我们生活的全部。年轻人对于绿皮车的怀念,也许恰恰折射和反映出大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这也给铁路部门今后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
  我们不排斥技术进步,但也尊重情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绿皮车或许会像当年的蒸汽机车一样退出历史舞台。但我们对绿皮车的记忆,却会像那不能忘记调味生活的盐巴,时间越久,回味越长。
  观点运用:百年沧桑;留恋;情怀;快时代与慢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差异性……
  (本文原载2016年11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华放
其他文献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形的,如校园的围墙;无形的,如鲁迅先生《故乡》中的“可悲的厚障壁”。有形的墙,每天要面对;无形的墙,有时也难以回避。有的墙是安全的保障,是迷人的风景,是故事的载体;有的墙是情感的隔膜,是观念的差距,
文题  根据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国家级森林公园,傍晚时分经常有周边居民前往锻炼,当地园林局考虑到越来越多的市民夜间登山的需求,拟在山中步道装上路灯。有部分居民说:“公园晚上黑乎乎的,安装路灯应该挺好的。”可是,鸟类专家对此却非常担忧:“一旦安了路灯,那么森林公园独特的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会永远失去一些珍贵生物。”  是考虑居民锻炼的安全,还是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理念。请你针
適用主题:风景在远方;未知的诱惑;人生若只如初见;惊鸿一瞥;走出去;有限与无限;旅行的意义;心动之旅;保持新鲜感……  朋友喜欢旅行,尤其喜欢猎奇和探险,未知的地方对他充满了吸引力。他说:“我倒不是想挑战自己,我就是喜欢初到陌生之地的新鲜感觉。初见之美是多么让人心动!当我经过一番跋涉,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立即会被全新的感觉深深吸引,与周围的一切心灵相通。”  朋友的这种感觉,我也有过。记得那年坐飞
在从医之前,我曾经干过一段时间伐木工的工作。那时,伐木工的工作条件简陋,使用的工具仅是一把斧子。有一次我们需要把一棵树砍倒,然而这棵树周围有不少建筑物,怎样才能让大树倒地时砸不到这些建筑物呢?经过测量,我们在地上划了一道线。大树只有顺着这条线倒下,四周的建筑物才会是安全的。  我协助一位老伐木工完成这项任务。他脱下外套,拣起一把斧子挥舞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大树轰然倒地,准确地压在我们划的线上。
這是一组特殊的婚纱照,照片中,68岁的陈中元和62岁的谭四菊已经结婚43年。去年底,谭四菊被确诊为胰腺恶性肿瘤中晚期。为了让老伴开心,陈中元同意了女儿带他们去拍婚纱照的建议。选头饰、穿婚纱……当谭四菊身披洁白婚纱站在陈中元面前,陈中元情不自禁地说道:“好看!”在摄影师的指导下,老两口调整着不同的拍照姿势。有几个瞬间,笑着笑着,谭四菊流下眼泪,陈中元也泪眼婆娑……摄影师说:“那一刻,我内心受到极大的
我们的教育强的是技能训练,强调把基础打扎实。弱的是什么呢?  是理想境界。而缺的恰恰是一些灵魂性的东西,比如超越的思想  对中国的教育系统,有两个视角是我近来一直在思考的。  一年多以前,我和一位以色列的年轻创业家聊教育。他说,以色列的教育从孩子还小时就非常自由,学校只上半天课,剩下半天自由活动,而且对孩子的兴趣爱好非常支持。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天生的“优势儿童”,因为这些孩子的学习可以“自我驱动”
2019年7月,贾晨宇接到北京服装学院学校通知,她即将就读的模特专业将参加国庆70周年的群众游行,让她提前一个月报到。激动之余,19岁的贾晨宇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贾晨宇从小就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初一那年,为了纠正她的体态,妈妈把她送去了模特班。第二年她参加了中国超级模特大赛,一举获得“十大优秀模特之一”的称号。高一时,贾晨宇因不俗的表现与国外一家知名的模特经纪公司签约,自此走上国际秀台,并荣登
2020年3月9日,或许是B站历史上最为神奇的一天——一位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开设了自己的频道“罗翔说刑法”,凭着几句简单的开场白,便以旋风般的速度创下纪录:一条视频,一级号,两天,一百万粉丝,被誉为“2020最速百万粉传说”。前来“蹭课”的年轻网友,因为他独树一帜的授课风格,得以第一次了解到刑法这门艰深的学科。他本人也被戏称为“法考郭德纲”“律界段子手”。  其实从去年开始,罗翔的讲课视频就因
考场作文精彩片段(一)  朋友们,你们或许都听过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吧,“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铿锵有力的词句,书写着对青年人的希望与嘱托。而梁启超先生和与他同时代的许多有识之士一样,都有异国求学的经历。你们可曾想过,留学之于中国,之于中国青年,之于身为中国新一代青年的我们,都意味着什么吗?  留学对中国青年,是一条道路。他们通过这条道路走向国际,走向他们的向往。杨振宁、李政道在这条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节档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热映,激发了人们对宇宙空间探索的空前热情。当观众被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情怀打动时,中国科大石头科普工作室的学生们,对电影的技术细节做了计算分析,经过中国科大教授的把关,得出了有趣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