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网的法律人罗翔老师: 一个有人性光辉的人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__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3月9日,或许是B站历史上最为神奇的一天——一位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开设了自己的频道“罗翔说刑法”,凭着几句简单的开场白,便以旋风般的速度创下纪录:一条视频,一级号,两天,一百万粉丝,被誉为“2020最速百万粉传说”。前来“蹭课”的年轻网友,因为他独树一帜的授课风格,得以第一次了解到刑法这门艰深的学科。他本人也被戏称为“法考郭德纲”“律界段子手”。
  其实从去年开始,罗翔的讲课视频就因极具个人风格而被众多网友剪辑、搬运,频频登上微博和短视频平台。视频中所列举的案例大都很猎奇,“粪坑自卫”“熊猫伤人”……但正如一位观众概括的:“虽然(案例)标题骇人,却干货十足,配上罗老师单口相声式的讲解,就连我一个非法律专业的人也听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是弹幕里的高频词,但让千万网友买账的不只是他语言的趣味性,而是他对法治、人性的尊重与深刻理解,以及讲解中闪现出的人性微光。以被他反复援引的“粪坑自卫”案为例:上世纪80年代,一名险被强暴的女子把歹徒推進粪坑,歹徒往外爬了三次,女子就踩了他三次,直到彻底把他踩进粪坑。这个案件当年引起诸多争议,不少学者认为,女子踩第一脚属于正当防卫,第二脚、第三脚就属于事后防卫。对这种显然囿于书本、脱离现实的说法,罗翔痛心疾首。“什么叫危险排除?什么叫一般人标准?你把你自己代入一下,如果你是这个女的,你踩几脚?”他语调升起,大呼:“我踩了四脚,老子还得拿块砖往他头上砸。”“这其实就是一般人。”人从来就不是完全的理性生物,因此执法者一定要处在当事者的角度去看问题。“事后理性是什么人?是事后诸葛亮。”罗翔说。
  法律的基础应该是“以人为本”,法律是为人服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而不是反过来。他提醒学生:“千万不要陷入技术主义。很多学生学习了法律之后,就带有一种强烈的傲慢,瞧不起老百姓,学着学着就丧失人性了。”
  有时候,罗翔也会讲一些和课程无关的内容。他会讨论“人为什么要讲诚信”的话题,也会探讨法律的哲学定义,还会引用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名言“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借此鼓励学生,不管拿到多烂的人生剧本,都应该努力把它演好。有毕业“回炉”的法学生说:“学了几年法律,很多时候都是机械地学、为了考试而学。但从罗翔老师身上,感受到了对生命的敬畏、对常识的尊重、对正义的向往和对法治的追求。”
  人们由此描摹出这样一个形象:一个有人性光辉的人。“人性”,也是罗翔的学生、粉丝们喜欢他的理由。他的两位研究生都表示,当初就是被罗翔对法律中人性的阐述和研究所吸引,直觉告诉他们罗翔会是一位良师益友。事实上在成为“网红”之前,罗翔早已是“校红”。据学生透露,每年选罗翔老师的课的人数,都会超过课容量三到四倍,而那些不幸没选上的同学,还会搬板凳去旁听。因为人实在太多,每节课的体验都很“窒息”。
  除了讲课,罗翔在业内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他28岁获得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到中国政法大学执教,43岁的他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已出版四本专著,在法学期刊上撰写发表了二十余篇文章。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他提到自己的外公也曾是一名老师,从小对他要求严格。临终前外公给他留下一纸遗言:“后辈子孙当自卑视己,切勿狂妄自大。”因此,他一直用传统知识分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有人质疑他的教法是“教学娱乐化”,罗翔对此表示:“如果法律能像相声那样深入人心,普及法治观点,那很让人欣慰。希望这些‘段子’能调动更多思考。”他希望学生能培育真正的法治理念,比他走得更远更好。正如他在B站发表的视频《B站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罗翔》中所说的:“我只是海滩上的一个拾贝者,希望同学们看到海边那些贝壳的美丽,也想让同学们看到背后的大海。”他给学生的寄语总是“愿你成为法治之光”。“法治之光”,在罗翔看来意味着一方面要追求良善,另一方面也要自觉遵守规则,“其实,那句留言也是写给自己的。”
  罗翔在著作《圆圈正义》中把“正义”比作用任何仪器都无法画出、但客观存在的完美的圆。“所有的法律人为什么要追求公平、正义,因为正义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断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让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其他文献
“如果我命数至此,死在了疫区,就把我的骨灰无菌处理后洒在长江里,让它漂回湖南,报答、陪伴我的祖国、家人、老师、朋友,还有我的理想。”  正月初一,长沙90后小哥郑能量站在清冷的武汉街头,望着身边不时疾驰而过的救护車,默默地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段话。这是武汉封城的第三天。就在当天下午,他从长沙宁乡家中出发,冒雨开车4个多小时,驱驰300多公里,一路“逆行”前往武汉——“知道此行凶险,已抱必死之心
对于品德学科来讲,其并非等同于一般的知识性学科,其学科的特殊性,往往会让很多教师人为地或不自然地就把品德课边缘化或者极端化,面对品德学科的作业设计问题,往往会出现如下两种思潮。  一、无负高效  在平日的教学中,当与身边的老师闲暇时聊起品德学科是否也该设计作业的时候,大家笑着告诉笔者,他们心中的确也有品德的减负增效——不要做作业!乍一听觉得也挺有些道理,我们不是一直在提倡让学生快乐学习么?而品德又
好书推荐:《鱼翅与花椒》  作者扶霞·邓洛普在牛津长大,于剑桥大学取得英国文学学士学位。1994年,扶霞在获得了英国文化协会奖学金补助后,前往中国四川大学就读一年。其后又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接受了三个月的专业厨师训练。书名中是两种中国人吃的、有异域风情又很与众不同的东西。鱼翅是一种非常有名的珍馐,但对西方人来说非常奇怪;花椒则是四川的特产,当年没什么人知道它。所以作者想用这两种东西来表达那些她在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形的,如校园的围墙;无形的,如鲁迅先生《故乡》中的“可悲的厚障壁”。有形的墙,每天要面对;无形的墙,有时也难以回避。有的墙是安全的保障,是迷人的风景,是故事的载体;有的墙是情感的隔膜,是观念的差距,
文题  根据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国家级森林公园,傍晚时分经常有周边居民前往锻炼,当地园林局考虑到越来越多的市民夜间登山的需求,拟在山中步道装上路灯。有部分居民说:“公园晚上黑乎乎的,安装路灯应该挺好的。”可是,鸟类专家对此却非常担忧:“一旦安了路灯,那么森林公园独特的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会永远失去一些珍贵生物。”  是考虑居民锻炼的安全,还是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理念。请你针
適用主题:风景在远方;未知的诱惑;人生若只如初见;惊鸿一瞥;走出去;有限与无限;旅行的意义;心动之旅;保持新鲜感……  朋友喜欢旅行,尤其喜欢猎奇和探险,未知的地方对他充满了吸引力。他说:“我倒不是想挑战自己,我就是喜欢初到陌生之地的新鲜感觉。初见之美是多么让人心动!当我经过一番跋涉,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立即会被全新的感觉深深吸引,与周围的一切心灵相通。”  朋友的这种感觉,我也有过。记得那年坐飞
在从医之前,我曾经干过一段时间伐木工的工作。那时,伐木工的工作条件简陋,使用的工具仅是一把斧子。有一次我们需要把一棵树砍倒,然而这棵树周围有不少建筑物,怎样才能让大树倒地时砸不到这些建筑物呢?经过测量,我们在地上划了一道线。大树只有顺着这条线倒下,四周的建筑物才会是安全的。  我协助一位老伐木工完成这项任务。他脱下外套,拣起一把斧子挥舞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大树轰然倒地,准确地压在我们划的线上。
這是一组特殊的婚纱照,照片中,68岁的陈中元和62岁的谭四菊已经结婚43年。去年底,谭四菊被确诊为胰腺恶性肿瘤中晚期。为了让老伴开心,陈中元同意了女儿带他们去拍婚纱照的建议。选头饰、穿婚纱……当谭四菊身披洁白婚纱站在陈中元面前,陈中元情不自禁地说道:“好看!”在摄影师的指导下,老两口调整着不同的拍照姿势。有几个瞬间,笑着笑着,谭四菊流下眼泪,陈中元也泪眼婆娑……摄影师说:“那一刻,我内心受到极大的
我们的教育强的是技能训练,强调把基础打扎实。弱的是什么呢?  是理想境界。而缺的恰恰是一些灵魂性的东西,比如超越的思想  对中国的教育系统,有两个视角是我近来一直在思考的。  一年多以前,我和一位以色列的年轻创业家聊教育。他说,以色列的教育从孩子还小时就非常自由,学校只上半天课,剩下半天自由活动,而且对孩子的兴趣爱好非常支持。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天生的“优势儿童”,因为这些孩子的学习可以“自我驱动”
2019年7月,贾晨宇接到北京服装学院学校通知,她即将就读的模特专业将参加国庆70周年的群众游行,让她提前一个月报到。激动之余,19岁的贾晨宇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贾晨宇从小就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初一那年,为了纠正她的体态,妈妈把她送去了模特班。第二年她参加了中国超级模特大赛,一举获得“十大优秀模特之一”的称号。高一时,贾晨宇因不俗的表现与国外一家知名的模特经纪公司签约,自此走上国际秀台,并荣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