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学生民生意识培养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教学,学生所学习的历史,都与民生、民计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作为教学需要思考学生民生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民生意识;培养策略
  作为教师,必须在自己的学科课程教学上让学生建立起学科课程学习的责任意识。如学习历史,学习相关民生理念方面的历史,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够增进民生意识。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生意识,笔者做出如此的思考和实践,现拙于笔端,权且抛砖引玉。
  一、 培养学生民生意识需学生全面熟悉历史事件
  历史教材所选入的内容,包含着大量真实丰富的民生内容。这些民生内容,是古今中外人类民生传统的综合体现,集中体现。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历史的局限性,区域之间的局限性,社会形态的局限性,历史事件中所涉及的相关民生问题也不尽完全相同,其所体现出来的民生质量也有高低之分。历史是动态发展的,无论是古代史,还是近代史和现代史,历史事件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不足为奇的。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虽然对历史事件有着大致的了解,但不等于学生就可对事件中所体现出来的民生问题有着比较甚至相当足够的认识。尤其可能在相关事件中所体现出来的民生问题还持有怀疑的态度。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民生意识,我们不可能将教师意识强加于学生,甚至是所有的学生。学生全面熟悉历史事件,需从当时社会现实、区域特色角度去熟悉相关历史事件,从历史事件中,挖掘出带有民生传统的相关内容,也只有这样去做,才可以形成学生对广泛意义上历史事件中关于民生意义的认识。
  如我们古代的屈原、王安石、陈胜等风云人物,他们之所以在某些方面让世代人们去青睐,其原因大都是他们的历史行为与民生内容和民众疾苦具有直接甚至就是某些方面之间接的联系。如伟大的思想家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吾哀民生之多艰”从一位距今有着几千年的人物中所表现出的“吾哀民生之多艰”光辉思想,当应让我们的学生得以比较根本意义上的启迪。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今天如此辉煌的时代,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处于社会主义高度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键阶段,则应当建立起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民生意识。
  二、 培养学生民生意识需学生充分剖析历史事件
  历史教材所呈现的历史事件,都不是那样平白无故地产生的,它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基础,尤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根源。从此意义上说,培养学生民生意识,首先需要让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去发现事件发生过程中所能够体现出来的民生意识。历史课程内容,一些民生意识就蕴含在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中,大都未在事情发展过程后进行相关的阐述。要想让学生得以民生意识的培养,需要我们的教学对象去充分剖析教材中的历史事件。
  如教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内容时,让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历史事件进行剖析,如让学生去剖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增强经济实力,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情况。诸侯国为了增加经济实力,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民族的生活有没有关系?学生感到具有很大的关系,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到一定的程度,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生计问题,也相应提高了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又如,让学生去剖析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池塘),修芍陂(池塘)不仅仅解决了相关灌溉的问题,还解决了相关的排水问题,这样的排灌两用的芍陂,让民众可以在旱涝问题上不再减产,尤其在洪水大发期间,民众的生活还会得到保障,相应提高着民众的幸福指数。
  三、 培养学生民生意识需学生认真探究历史事件
  历史,有人可以认为是对民生生活和民众疾苦的关注,但站在不同的角度,则有可能不会就是这样。如果站在我们教师具有相关阅历角度去思考,引领学生学习历史,形成学生的民生意识,应当不可能出现某些方面的过错。但是,这样将自己意志强加于学生,那一个个学生也是不大可能去乐意接受的。如果有学生不是这样以为,那完全会出现学生抵触于我们教师的情绪,更有可能会产生怀疑历史真实可信的情绪,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培养学生民生意识需学生认真探究歷史事件。让学生认真探究历史事件,需要学生能够具备探究历史事件的科学精神。
  如教学相关的近代史内容,都离不开对孙中山先生的一生进行研究,孙中山致力于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与民生、民计和民众具有怎样的关系呢?学习相关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内容时,让学生去做出比较细致的探究,做出比较深入的探究,进而产生比较深刻的认识。如学生从19世纪90年代,孙中山所倡导的改良主义维新变法,从孙中山先生上书李鸿章,希望清廷重视民生问题的行为中,从先生所倡导的“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思想中,感到先生是一位关注民生、民计和民众的楷模。虽然先生当时所提倡的遭到拒绝,但先生在1924年又提出“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学生经过比较仔细的研究发现:孙中山是一位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学生还比较有意义地发现,虽然先生的革命没有获取民生意义上的成功,但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建立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极具启迪、鼓舞和导向意义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学生的探究和主动意义上的探究,学生也形成不了历史事件中的民生意义上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8.
  [3]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应建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全新标准和要求,不仅应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政治学科理论知识,还应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政治知识体系并能够运用政治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此文,通过大量实践调查发现目前高中政治教学中依然有着较多问题需要有效方法及时进行解决,为此,文章首先对问题进行了总
摘要:虽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为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这一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就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行动导向;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一、 引言  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及时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
摘要:高中的政治课程与社会新闻联系密切,仅从书本上获取到的信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而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就是一项非常好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身对相关课题的选择研究,通过几个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同完成一项探讨,本文就高中政治的教学实施策略,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合作探究教学的原则和相关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合作探究;探究策略  高中政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职教育的建设进度也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中职教学科目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中职计算机影视制作专业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的中职教育工作者在不断研究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将影视制作专业与计算机技术有效的进行了结合和模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型人才,由此可见,中职计算机影视制作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是未来必须要进行的,本文就中职计算机影视制作专业
摘要:微课程是近些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教学方法,理论研究表明,科学地使用微课程进行教学,能够比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微课程和各科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尝试在实践的过程中探索找到科学使用微课程的方法,我认为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尝试运用微课程进行教学,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将微课程和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更好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