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病”与“情痴”:晚明情感话语在《红楼梦》中的回响

来源 :红楼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88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痴”是理解《红楼梦》的重要概念.在《红楼梦》中,基于“痴”与疾病、情感的互动关联,又形成“痴病”“情痴”等范畴及相关叙述,而这些皆可视为明晚情感话语的延伸与回响.在晚明通俗文学的情感书写中,有关“情痴”的叙述以“情欲有别”“情有真伪”为观念基础,致力于演绎“去欲从情”的情感故事.《红楼梦》中宝黛共犯“痴病”的设定以及对“情痴情种”的叙述,包含了对晚明通俗文学传统的继承与突破.《红楼梦》对“情”“病”关系的重组,对“真情发泄”困境的思考,迥异于晚明富于戏剧性的情感奇观,蕴含着曹雪芹对“真情”的全新认识.
其他文献
在版权领域使用区块链的分布式公共记录和智能合约,能够增强版权归属的透明度,降低中间环节费用,使创作人得到公平补偿.但该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凸显在所有权确认的漏洞、智能合约的法律问题和潜在的权利滥用等方面.本文从区块链适应既有版权法律制度的方式、版权法应作的法律回应、智能合约的科学设计以及嵌入式监管在区块链版权管理系统的应用限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区块链技术适用于版权保护的现实路径.
随着媒介融合战略向纵深发展,我国传统媒体的更迭也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尽管我国传统媒体产业结构有了新的面貌,但仍存在市场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壁垒阻滞高、成本结构松散、垂直整合难度大等结构失衡问题,造成融合发展的后劲不足.本文剖析了我国传统媒体市场结构的失衡现状与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推动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变革.
“正邪两赋”的气化人性论是《红楼梦》原型叙事中的重要类型,经由唐君毅、牟宗三对于中国人性论的各自阐发,发掘“情性之教”的儒学传统中的相关因素,可以更为稳妥解读《红楼梦》中“情”的诸相,丰富与深化对“情”的知察、安排与超越.
《敢教日月换新天》一改主流专题片的单向线性传播模式,构建起网状叙事产品体系,成为主流专题片融合传播的一次成功实践.《敢教日月换新天》由多个故事组成的共承“百年风华”精神主旨的非线性网状叙事作品集群,通过高品质内容与不同媒介特性之间的匹配,使每一种媒介形态都发挥出最佳叙事功能,充分释放了跨屏联动的优势,并通过增强作品的社交平台对话性,达到跨越圈层的裂变传播效果.
当下中国的国际传播需要打造国家文化资本,以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打造《红楼梦》文化资本,构建中国国家软实力,也由此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议题.《红楼梦》文化遗产具有美学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象征价值、真实价值等多种价值,可以从传播主体、渠道、效果等层面着手,打造《红楼梦》文化资本,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
《红楼梦》继承了《金瓶梅》以来世情小说中的滋助药叙事,创造性地将其与清代的温补风俗相结合,将补药知识运用到小说情节结构中.小说着重展现了作为病态进补的补药叙事、作为财富与权力象征的补药场景以及作为典型小说意象的补药药方等三重网状叙事模式.补药构思从结构上与补天、补裘等相互照应,补天无才、补裘无功与补药无益三者互为表里,事实上构成了社会-家族-身体毁灭的叙事结构.小说家不仅敏锐呈现出清中叶补药文化的丰富细节,而且将其与小说叙事、人物和结构紧密结合,艺术性地变补药知识为补药叙事.
《红楼梦》的雅集叙述,在接续诗文惯例的基础上,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视角.一是宝玉的“当下”视角,他置身于大观园雅集之中,尽情感受那令人销魂的无限芳华;一是作者的回忆视角,大观园的衰败和大观园女儿的飘零历历在目,令人强烈感受到“盛会不常”“盛衰无常”的人生缺憾;还有石头的全知视角:在大观园如鲜花着锦之时,已经知道了它的衰败;在大观园女儿青春烂漫的时节,已经知道了她的飘零,因而即使置身繁华,也会以诗谶等方式发出悲悯的叹息.三种视角的综合采用,赋予了《红楼梦》雅集叙述丰富的层次感和弥漫全书的悲剧情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理念rn慎海雄(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年来的文艺创作,包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节目和剧作,都是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对总台工作的一系列指示、批示中找线索、找答案、找灵感而来.《大决战》如此,此前的《跨过鸭绿江》等一批影视作品亦如此.受新冠疫情影响,好多以前可以顺理成章办成的事情现在变得很难推进.上级领导机关为了这些作品能够顺利推出,下大气力协调各方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充分体现出我们的制
期刊
随着社会媒介化和国际交往多边化程度的加深,影视国际传播正在成为自塑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影视国际传播在自我革新的同时开启了新的发展空间,新形势要求培养符合新时代条件的影视国际传播人才.
《红楼梦》以生动细腻的艺术笔法显现了上至贵族老少、下至仆人小厮的种种“情”的表现.这种“情”在大观园内外的表现截然不同,大观园外充斥着滥情和淫情;大观园内则显示着纯情、烈情、真情和痴情.《红楼梦》不仅对各种“情”做出了极具艺术功力的显现,而且对其价值做出了深刻的反思.《红楼梦》与《牡丹亭》等讴歌真情的小说戏剧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让有价值的真情同样归于了毁灭,这是《红楼梦》的独特价值,是对晚明以来尊情、重情思潮的深刻反思,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识和浓郁的悲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