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要素试论人教版到统编教材的顺利过渡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79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教材又称为部编教材或者通用教材,它整合了各个地方教材版本的优势,使教材内容更具实用性,教材深度递进更符合学生的求知需求。而语文要素则包括字、词、句、段、篇的语文知识,听、说、读、写、书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感悟、鉴赏、思考、辩论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要素是人教版教材顺利过渡到统编教材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本文着重阐述人教版到统编教材过渡过程中提取语文要素的关键点。
  关键词语文要素;人教版;统编教材;过渡
  中图分类号:D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116-02
  统编教材将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提取出来,使学生更易于接受语文知识,更乐于探索文字的魅力写文章的意境,更擅于运用创新的学习方法,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久而久之,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从人教版过渡到统编教材需要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如何准确提取语文要素,让学生在教材内容设置与转化过程中不会产生突兀感,快速适应统编教材内容成为语文教师各项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
  一、阅读理解的梯度设置
  (一)低年段阅读理解的语文要素提取
  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尤其在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语文阅读理解的重视程度,即便在过去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当中,阅读理解也占据着较大比重。而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理性思维尚未成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授阅读理解知识时,应遵循“逐阶递进”的方法,以打好学生基础为前提,逐步渗透阅读理解知识。
  比如二年级上册中的《雪孩子》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雪孩子哪里去了呢?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读一读前文小白兔与雪孩子玩耍时的场面,圈一圈课文中的动词与体现意境美的形容词,演一演小白兔与雪孩子玩耍时的真实情景,评一评雪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一朵朵美丽的云。通过读、圈、演、评的过程,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到课文的意境当中。接下来,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读两遍课文,并设置一些简单的阅读理解问题,比如雪遇到火为什么会融化?雪孩子为什么能扑灭柴堆中的火?学生们可以带着语文教师的问题,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提取出与问题相关的语文要素。
  (二)中高年段阅读理解的语文要素提取
  对于中高年段的学生来说,语文课文的阅读理解增加了难度,课文篇幅相对较长,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中每一个关键字词的含义,学会辨别课文的感悟色彩,阅读时感情饱满,思考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语文要素。
  比如四年级上册中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通过阅读这段话,学生应感受到周恩来总理从小就拥有一个博大的爱国情怀。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刻苦读书的具有正能量的视频,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带着满腔热忱与博大情怀,融入到课文内容当中,进而升华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佩之情。语文教师在提取语文要素时,应依据学段目标,并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真实情感,在感悟文章意境时,提升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尽快适应统编教材的语文学科内容。
  二、寻找共性,培养学生的复述与背诵能力
  (一)借助教材插图,丰富学生想象力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复述与背诵能力,可以先从简单的古诗词开始,逐步向短篇以及中长篇课文过渡。由于统编语文教材的每一个单元内容都附有五颜六色的插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照插图,联想一个课文的内容,在复述过程中,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词句,以进一步充实课文内容。
  比如三年级下册的《赵州桥》,课文当中附有赵州桥的图片,学生可以根据图片联想赵州桥的拱形大桥洞就像一个弯弯的月牙,桥上雕刻的栩栩如生的龙就像活了一样。通过图片元素自主创设一个河北赵县洨河上的真实赵州桥的影像,然后将自己联想到的内容复述出来。在复述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性对学生的复述内容进行纠错,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快速记忆赵州桥这篇课文的内容,进而解决由赵州桥所引述出来的各种问题。
  (二)真实演绎,熟能生巧
  在统编教材当中,有许多课文都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为了深入挖掘文章内涵,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脱离教材文本后,能够自主复述课文内容,提取出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语文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利用角色扮演、演绎真实情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加深對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比如四年级上册《牛与鹅》一文,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在阅读起来较为困难,如果平铺直叙来讲述课文的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应结合课文中的内容,选择学生代表来到讲台前,并文中出现的主要角色赋予每一位学生代表,让学生根据这个故事,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演绎一段精彩的《牛和鹅》的故事。在学生表演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提示,学生不能遗漏一些重要的语句,比如主人公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在表演这句话时,学生应声情并茂,使表演过程活灵活现,并且融入到真实的情境当中。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升文章复述能力,亲身感受到文章中生动的形象。此外,语文教师也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真实场景,以表演的形式将真实场景呈现出来,逐步养成一个爱讲故事,爱思考的好习惯。
  三、提取语文要素,提升写作能力
  (一)课外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阶段。此时,学生在写作方面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如何让学生均衡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好作文,是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以统编教材为依托,适时合理的提取语文要素,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语文写作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督促学生,购买一些实用性强的课外阅读书籍,比如童话类书籍以及成长类书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童话故事或者教育名篇,在阅读中汲取写作灵感,对课外读物中涉及到人物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场景描写、景物描写,以及一些优美词汇予以重点学习和掌握,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比如童话故事《白色画布》当中,包含了许多主人公的语言描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反复体会主人公的语言情境,从语言中撷取语文要素,找出故事中的中心思想。
  (二)结合现实生活,激活写作灵感
  在写作教学当中,根据作文题目,语文教师应带领学生融入到真实的生活情境当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在描写景物的记叙文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季节性景物,将学生带领到大自然当中,或者生活中能够体现季节性要素的场景中,像春天的绿草地、夏天的小河边、秋天的丰收景象、冬天的皑皑白雪等,学生们通过身临其境,能够在真实的自然景色当中,找到季节性元素,进而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描写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
  四、结语
  掌握语文要素对学好语文学科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尤其在人教版到统篇教材过渡过程中,如果采取提取语文要素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快速吸收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找到学好语文的捷径。同时也减轻了语文教师的教学压力,为教材版本的顺利过渡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智星,何晓明.抓紧语文要素发展学生思维——《花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J].小学教学,2019(13):73-76.
  [2]王文霞.明确语文要素,落实语言运用——二(上)第一单元教学例谈[J].小学教学,2019(13):45-47.
  [3]何新荣.论有效语文教学设计的四点要素[J].文学教育(上),2019(4):100-101.
  [4]陈美贞.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6):73-74.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时,首先就得重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地投入其中进行英语知识的探究,才能帮助学生促进自身英语成绩的提升。同时,如果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熟练地应用在日常交际中,英语综合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文主要对灵活教学方式下初中英语教学策略进行了相应的探究,从而为教师教学效率持续提升提供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 灵活教学方式;初中英语;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099-01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强调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
摘 要 新的课程教育改革,提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但对于作业来说是不是需要完全取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国从古至今的所有教育,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教学都需要学生完成课外的作业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那么对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如何更好地反馈给教师,唯一的方法就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本文就初中数学作业优化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摘 要 开放性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实施小学语文开放性课堂教学的途径即通过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因素的一系列的改革,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还获得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学习情景;学习内容;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8-0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学校更加注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情境教学法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立足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原则,就如何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075-01  情境
摘 要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本文试从创设积极性的游戏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424.2
摘 要 从小学开始锻炼逆向思维能力,可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也能为将来初中、高中及大学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数学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剖析和总结,以期对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面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数学逆向思维;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
摘 要高中的化学计算题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变化万千的,如果不能找到正确的化学解题方法,就很难提高化学解题的效率。因此,在最开始接触到高中化学计算题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这样才能提高高中生化学的解题能力。笔者通过查阅大量化学解题方面的文献,深入探讨如何在新课改下掌握高中化学解题的策略和技巧。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解题策略与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习科目,而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还能有效地对化学知识进行论证,并且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有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初中教师应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积极探索改革和创新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D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0-0026-01 
摘 要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写作方面的观察,让学生从“要我写”到“我想写”,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小学生;写作水平;方法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