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平衡的多种解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cl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平衡是重要的化学基本理论,既是高考的难点,又是热点,近年来的高考化学试题中多次考查了化学平衡,而化学平衡中考查较多的是等效平衡。
  一
  1.等效平衡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于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要换算成只从正反应开始,俗称“一边倒”,对应组分的起始浓度相同,达到平衡后,同一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这就是等效平衡原理。
  2.等效平衡规律。
  (1)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体积变化的反应。
  如果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转化为方程式同一半边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与对应组分的起始加入量相同,则建立的化学平衡状态是等效的。
  例如:常温常压下的可逆反应。
  2SO+O?葑2SO
  ①2mol 1mol 0mol
  ②0mol 0mol 2mol
  ③0.5mol 0.25mol 1.5mol
  ④a mol b mol c mol
  上述前三种配比,按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转化为反应物,则SO均为2mol,O均为1mol,三者建立的平衡状态是完全相同的,最后一种配比,a,b,c三者满足的一般条件是:a+c=2,b+=1,即“同温同容,体积可变,等量等效”。
  (2)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体积不变的反应。
  如果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转化为同一半边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之比与对应组分的起始加入量之比相同,则建立的化学平衡是等效的。例如:
  H(g)+I(g)=2HI(g)
  ①1mol 1mol 0mol
  ②2mol 2mol 0mol
  ③0.5mol 0.5mol 0mol
  ④a mol b mol c mol
  上述前三种配比,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转化为反应物,两种情况下,H(g)与I(g)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1,因此上述三种情况下,建立的化学平衡状态是等效的。最后一种配比,a,b,c之间满足的一般条件是a∶b=1∶1(c≥0),即“同温同容,体积不变,等比等效”。
  (3)对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体积可变反应或体积不变反应)。
  如果按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转化为同一半边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之比与对应组分的起始加入量之比相同,则建立的化学平衡状态是等效的,即“同温同压、等比等效”。
  二
  解等效平衡问题的方法很多,其根本方法都是想方设法建立等效平衡,在等效平衡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就能顺利达到最终的平衡状态。
  1.应用等效平衡的三条规律,解答等效平衡问题。
  例1: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葑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作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效平衡问题,紧紧抓住题干给出的限定条件: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可应用规律之三:“恒温、恒压等比等效”,在等温等压条件下,把加入的物质按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转化为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即为等效平衡。题中A、B、C三者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2∶1∶2,选项A、B中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2,与题中的比例相同,为等效平衡,平衡不移动。C可设想分为两步加入,先加入1molA,0.5molB,1molC,此时为等效平衡,平衡不移动;再加入0.5molB(此法与一次性加入1molB等效),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右移动,符合题意。D中均减少1mol,也可设想分为两步进行:先将A减少1mol,B减少0.5mol,C减少1mol,此时为等效平衡,平衡不移动;再减少0.5molB,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左移动。故选C。
  练习: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葑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A和2molB,达到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其它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的是()。
  A.2mol C
  B.2mol A,1mol B和1mol He(不参加反应)
  C.1mol B和1mol C
  D.2mol A,3mol B和3mol C
  答案AB。
  2.应用过渡态法解等效平衡问题。
  为了达到等效平衡,为可逆反应牵线搭桥,设置过渡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平衡状态只与始态、终态的相对量有关,与所经过的途径无关。
  例2:加热装有1mol HI气体的定容密闭容器,发生如下反应:2HI(g)?葑H(g)+I(g)(△H>0)。在t℃反应达到平衡时,I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若起始时在该容器中加入2mol HI,在t℃反应达到平衡时,I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若t=t,则x=x
  B.若t=t,则x<x
  C.若t<t,则x=x
  D.若t<t,则x>x
  解析:可设想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t℃时,在容积相同的两个容器中各放入1molHI,达平衡时,I的物质的量分数均为x,温度不变,仍为t℃的情况下,将两个容器中的HI气体压入一个容器,由于该反应为等体积气体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I的物质的量分数仍为x,但HI的物质的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第二步,在容器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变为t℃,重新达到平衡后,I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此时达到的平衡状态与在t℃时,在相同容器中一次性投入2mol HI,达到的平衡是同一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
  其中第二步:若t=t,则温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x=x,则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若t<t,即升高温度,由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故x<x,则选项C、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
  练习:在恒温、恒容下,有反应2A(g)+2B(g)?葑C(g)+3D(g),现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途径Ⅰ:A、B的起始浓度均为2mol•L;途径Ⅱ:C、D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mol•L和6mol•L。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
  B.两条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同
  C.达到平衡时,途径Ⅰ的反应速率v(A)等于途径Ⅱ的反应速率v(A)
  D.达平衡时,途径Ⅰ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为途径Ⅱ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的
  答案AD。
  3.应用始态、终态浓度法解等效平衡问题。
  一个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不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若按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转化为反应物,即“一边倒”,只要对应组分的起始浓度相同,所建立的平衡就是等效的。
  例3:将2.0mol PCl和1.0 mol Cl的混合气体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PCl(g)+Cl(g)?葑PCl(g);达到平衡时,PCl5的物体的量为0.4mol。如果此时移走1.0mol PCl和0.5mol Cl,在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
  A.0.4molB.0.2mol
  C.小于0.2molD.大于0.2mol小于0.4mol
  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在VL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 PCl和1.0mol Cl的混合气体,达到的平衡与在L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和0.5mol Cl达到的平衡是等效的,因为两种情况下,对应组分的起始浓度是相同的,故在L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和0.5mol Cl,达到平衡后,生成的PCl的物质的量为0.2mol。设想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将1.0molPCl和0.5mol Cl充入L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生成的PCl为0.2mol。第二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容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由于平衡向左移动,故PCl5的物质的量小于0.2mol。如图2所示:
   等效于平衡后移走1mol PCl和0.5molCl
  图2
  本题正确答案为C。
  练习:一真空密闭器中盛有1mol PCl,加热到20℃时发生反应:PCl(g)?葑PCl(g)+Cl(g),反应达平衡时,PCl所占的体积分数为M%,若在同一温度和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的是2molPCl所占的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关系是()。
  A.M>NB.M<NC.M=ND.无法比较
  答案B。
  总之,等效平衡的解法还有多种,诸如极端假设法、始态、终态浓度法与过渡态联合使用法等,解题时,审清题意,抓住题设条件是解题的前提,关键是建立等效平衡,然后逐步求解,最终可确定答案。
其他文献
班级是学校教育学的基本单元,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与学习的基层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形成团结、合作、勤奋、积极进取的班级精神,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班集体能给学生的成长提供激励、导向、监督,激励他们充分发展自身的潜力,引导他们向全面发展,具有实践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路上走,督促他们不断调整自我的行为方式,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一、构建班级管理模式,建立一支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支柱。可是班主任工作越来越艰难。班主任往往扮演着医生的角色:学生有了什么错误,班主任来治疗;学生有了什么缺点,班主任来帮助克服;甚至学生有了哪方面的缺陷,班主任要帮着弥补。这是在给学生治疗疾病,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的保健。  现在学校里优秀的班主任的主要表现是:处理问题有方法,能用自己的智慧约束孩子;管理艺术比较好,能够用自己的办法压制
一、前言    从2008年5月我院成立评估领导小组和评估办公室开始,到2009年6月2日教育部专家进校进行正式评估为止,我院的迎评促建工作经历了1年零1个月。在学院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圆满地完成了评估工作。电子信息系在学院迎评促建工作中激发出了空前的热情,付出了极大的辛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迎评促建主要工作    1.成立了系评估工作领导小
用低温低湿烘烤工艺、中温中湿烘烤工艺、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对K326品种,上、中、下3个部位的未熟烟叶、初熟烟叶、适熟烟叶和过熟烟叶进行烘烤。初烤烟叶评吸鉴定结果表明,低温
一    汉中是联结川陕陇鄂交通的纽带,“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西汉刘邦、三国蜀诸葛亮都在汉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刘邦曾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在汉中拜将封台,入主中原;刘备在汉中称王,诸葛亮以汉中为基地,囤积粮草,六出岐山,讨伐中原。谈到古褒斜栈道,首先就要谈及古代川陕交通中几条重要的路径。围绕汉中,从关中入蜀的通道有“南三北四”之称。北边从关中到汉中的四条道路有:  1.子午道
所谓“对策命题”,就是申论考试中紧接在概括要义之后的一个测试项目,是一个必考的重要内容。在考题中,凡要求考生“提出克服弊端的对策建议”、“拟写解决问题的方案”、“写出事件的善后处理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之类的提法,均属对策命题。  申论考试的目的是要选拔合格的国家公务员,一个合格的公务员,最重要的是要具有针对所发现的问题症结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处理措施的能力,这是社会所需要的生产力,
数学试卷讲评课是在测试之后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一种课型。教师上好讲评课对学生已学知识有着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作用。  讲评过的试题,再考时有的学生依然会出错。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应从提高讲评课的实效性做起。下面笔者就提高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实效性谈谈自已的体会。    一、做好讲评前的准备工作    (一)对试卷进行详细的分析  测试完后,教师应及时地对试卷作好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