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工作中的德育保健和情感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u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支柱。可是班主任工作越来越艰难。班主任往往扮演着医生的角色:学生有了什么错误,班主任来治疗;学生有了什么缺点,班主任来帮助克服;甚至学生有了哪方面的缺陷,班主任要帮着弥补。这是在给学生治疗疾病,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的保健。
  现在学校里优秀的班主任的主要表现是:处理问题有方法,能用自己的智慧约束孩子;管理艺术比较好,能够用自己的办法压制和提醒学生;处理事情很得当,既处分了学生,又不会闹出事来;工作勤勉,态度认真,能用眼睛看住学生。这些都是治疗,学生也需要这样的治疗。然而情况常常是治疗不了,伤势病情恶化的比较多。班主任应该尽力为学生的心理、行动、精神进行保健,而非单单去治疗。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有治疗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进行德育保健和情感教育。
  德育保健贵在平时,贵在坚持,保健应从学生的心理、行为、精神、情绪等方面入手,做到有连续性,有针对性,有时效性。
  
  一、德育保健之心理按摩篇
  
  1.用学生的过错引导学生。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会经常出现过错,教师要善于及时借用这个过错说理,防止其他学生重复这个错误。不论是本班还是别班,或是别的学校,只要出现学生过错行为,都可以在学生面前分析评议,借以防治。
  2.让学生关注社会专题,对不良现象评说议论,进而审视自己,完善自我。
  
  二、心理按摩之文化熏陶
  
  巴金先生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人大附中的翟晓宁校长说:文化即德育。中国文化中有许多的道德文章,读了可以培养品质,熏陶情感,启迪智慧。
  1.影视欣赏。选择富有教育意义、能震撼人心、给人以启迪的优秀影视作品,在恰当的时间播给学生观看,达到育人的目的。2006年10月,九(一)班学生出现学习上的精神疲劳,意志消沉,我就选了电影《少女穆然》给他们看,学生被穆然不惧病魔、顽强抗争、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感动,写下一篇篇情绪激昂的周记,学习面貌焕然一新。
  2.文学作品品读。借助优秀文学作品的独特作用,实现培育学生健康情感的目的。因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给学生读优秀文章,推荐优秀的书给学生读,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文章,陶冶学生的性情,优育学生的品德,让学生懂得道理、自我教育,使学生自我促进,自我发展。
  
  三、德育保健之行为引导篇
  
  中学生有较强的模仿意识和向上争胜的心理,如果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就会向好的一面努力上进。
  1.同伴教育。首先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让学生坚信:同样的条件,别人能,我也能。其次是设立学生德育小组,让同伴之间进行德育教育,因为学生比教师更了解同学的心理和家庭生活情况,更清楚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也就是说,他们更明白同学需要什么,因而他们的说服会更具有针对性,效果会更好。2005年我在八(一)班建立了一个学生德育小组,这个小组以团支书为组长,挑选班里的优秀学生为组员,共有8人。由他们在班里进行正面的德育引导,负责解决那些学生不愿反映给老师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系列化思想教育班会。初中是接受种子的时代,我们要把良好的思想种子植入学生的心田,让他们生根、发芽。我们可把美好的品德分化为一系列班会,进行有机的渗透。比如:学期初,我一连三周开了三个班会:第一周:“班风”议定班会,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和争辩后,明确为八个字:团结、自强、创新、诚实。第二周“班训”仪定班会:学生纷纷发言,推出自己的班训,最后定为:“同学们因有我而幸福”,“集体因有我而光荣”。学生统一了认识,提高了境界。第三周:“班级的建设目标”班会,学生更是热烈发言,说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班集体,并为实现目标想出了很多措施。
  
  四、德育保健之情绪疏导篇
  
  中学生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很容易出现问题行为。所以学生的情绪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情绪高涨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反之,情绪低落的学生,干任何事都是惰怠的。
  1.情绪疏导之情感宣泄。学生心在集体中难免有摩擦、矛盾;与教师难免有碰撞、冲突,会有失落与困惑、苦闷与烦恼、委屈与不满。如果这些积累起来,情绪必受到影响。我们一定要及时做好疏导。可以用两种方式:分散疏导和集中宣泄。分散疏导即教师与学生交流,做一个倾听者,听后给学生想办法,出主意。
  2.情绪疏导之活动教育。举行有针对性的活动来调整学生学习的情绪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情绪,设计并开展活动。当学生情绪低落时,举办“心灵独白”活动,让学生剖析自己,其他学生、老师帮忙、支招,给予解决;或反其道而行之,举办“幽默天地”活动,让愉悦代替苦闷,用笑声驱走烦恼。
  班级管理中有一条“根”,这条“根”就是情感教育,也可以称为“育情”。
  
  五、育情之教师篇
  
  《人生为一大事来》中:“教师犹如夏日里的浓荫,不管学生多躁,走近老师,就应感到一阵凉爽。”教师如何成为“夏日里的浓荫”?
  首先,教师必须用真感情教育学生,充满人文关怀。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一些教师往往是就现象说现象,就问题说问题,虽然倾注了满腔热情,但学生非但不领情,反而会发生敌对。这是师生之间发生情感误解,以致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其次,教师应加强课堂文化建设和自己文化素养,使文化气息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教育魅力。
  
  六、育情之学生篇
  
  在日常学校管理中经常有这种现象:学生明明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但就是不去做;明明知道老师为了自己好,但就不照着做。这就是学生情感的缺失。
  学生健康情感的培育关键是给学生构建一个情感平台,我认为儒家提倡的忠、孝、礼、智、信可作为情感平台。试想:一个有孝心、知羞耻、懂荣辱的讲信用的孩子,他怎么会做错事,不上进呢?
  总之,我们一定要把育情作为班级管理这棵大树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果密。
其他文献
2009年上学期开始时,我就计划在坚持常规管理的同时,开展更多形式新颖的活动,“六一”国际儿童节时我们决定到福利院去,和那里的小朋友们共同度过。  孩子总是讨人喜欢的,特别是两三岁的,长得健康漂亮的孩子更是如此。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漂亮美好的东西总是容易吸引人们的关注,那些残缺的,不漂亮的就会被弃之一边,不闻不问。儿童福利院里孩子大多带有一些毛病。看到那些因为有些残疾或是长得有些异于常人的
摘要: 本文分析了“趣”、“情”、“美”是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重要因素,是我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的重要手段,并且探讨了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键词: 音乐课 参与意识 培养    1.引言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课堂教学的
摘要: 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许多为人父母者,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等到发现之时,问题已经很难解决。本文结合了一些具体的事例,分析了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以期引起家长和学校的注意。  关键词: 高中阶段 家庭教育 误区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许多事是不能如愿的,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的,烦恼纠缠,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
一、案例背景    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系列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2008年9月25日,笔者在瑞安安阳实验中学七年级1班,聆听了叶老师的一堂随堂英语课。她的课就如她的人,简洁、朴实,但意义丰富。她在课中恰当使用的评价更是犹如春风,吹绿了学生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拓宽了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新课改也强调指出:要改革课程目标过分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
许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美术方面的才能,能够涂涂抹抹、写写画画,甚至长大后能成名成家。这种愿望是好的,然而一个孩子有无美术才能,能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决定因素很多,除了遗传因素外,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兴趣和主观努力。  所谓美术才能,是指人对形象中的线条、明暗、结构、色彩等方面而引起情绪变化的感受,并具有美术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如绘画、泥塑、雕刻、折叠等。那么怎样及早地
摘要: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素质发展的奠基时期,此时打下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人一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方向。不当的、急功近利的专业训练,不仅会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限制和阻碍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本文就幼儿竞技体育素质培养中应该考虑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幼儿 竞技体育素质 培养    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不少优秀运动员通过艰苦训练,不仅为自己的团队、省份,甚至国家争得了荣誉,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幼儿发展,教师为本;幼儿园发展,教师为本。教师是幼儿园的生力军。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普遍地存在着,教师不仅要承担琐碎、繁重的日常带班、教学工作,而且要参加幼儿园的教育研究活动。因此,如果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既呆板、枯燥又缺乏实效性,就会直接影响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这也是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园近年来着力探索易于为教师接
班级是学校教育学的基本单元,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与学习的基层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形成团结、合作、勤奋、积极进取的班级精神,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班集体能给学生的成长提供激励、导向、监督,激励他们充分发展自身的潜力,引导他们向全面发展,具有实践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路上走,督促他们不断调整自我的行为方式,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一、构建班级管理模式,建立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