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焦桐花开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兰考回来已经一个月了,我的脑海里时时想起那个地方,那个到处弥漫着泡桐花香的兰考大地,那棵叫做焦桐的泡桐树,那片几百亩地紫罗兰宝石一样绽放的泡桐花海。
  清明前后,正是泡桐花开的时节。煦暖的阳光照耀着兰考大地,葱郁的麦苗茁壮成长。麦田间、道路旁,一树树紫红的、淡蓝的泡桐花,一簇簇一串串在枝头绽放,如诗如画般在大地上盛开,吐露着昂扬向上的春天气息。
  车行兰考的乡路间,我向同车的老人询问焦裕禄书记在兰考的事迹,司机师傅和车上的人们都争着向我讲述他们见到和听到的事情。在焦裕禄纪念馆,我看到了一件件焦书记生前穿过的简朴衣物和用过的农具。在复原的焦裕禄生前办公室内,有一件大家都知道的焦书记的藤椅,那是焦裕禄留下的89件物品中最珍贵的一件。隔着玻璃窗,我们依然能够清楚地看到那件古铜色老旧的藤椅右侧有一个碗口大的洞。那是焦书记在工作中为缓解肝部疼痛时用硬东西顶着藤椅,天长日久顶烂的大洞。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那一年,正是这个地区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他一到兰考,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工作中,焦裕禄同志身先士卒。在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在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在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从焦裕禄纪念馆出来,迎面的两棵高大泡桐树,花开芬芳馨香扑鼻。漫步于蘭考县城内,你会感觉到一股高尚的家国情怀萦绕在自己身上,这是一种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力量,就像身边路旁盛开的泡桐花,在温暖的春风中尽情地绽放。
  经一位诗友的引领,我们前去朱庄附近的焦桐树下寻访泡桐树的春华。出县城向东北走五六里地,就到了历经50多年的风霜雨雪、焦书记亲手栽植的泡桐树下。
  1963年3月,为了治理风沙,兰考县委果断决策要在全县大范围地种泡桐树。“泡桐树成活容易,只要有土有水它就能活。”如今,当年的小树苗已有两人搂粗,20多米高,树冠覆盖面积近一亩地,当地人们都亲切地称它为“焦桐”。在焦桐的西南侧,当年为了防风固沙,还先后种植了600亩的泡桐树。沙土治理好了,这里一茬茬的泡桐树成了经济林木,不光能卖钱,还能作为观赏林陪伴着焦书记亲手栽下的焦桐。
  每年的清明前后,这棵赋予了焦裕禄精神象征的大树,都会绽放出紫中透红的喇叭状的花朵,一朵朵一串串,在枝头随着春风摇曳,清香的气息弥漫大地。在焦桐树下站一会儿,仿佛看到焦书记的身影又在为兰考人民忙碌着。行走在桐花飘香的兰考大地,那一棵棵盛开的泡桐花,仿佛是一曲曲歌颂焦裕禄的颂歌。泡桐花,不仅在兰考大地盛开,在开封在河南在焦裕禄的故乡山东,在全国的每一片土地上,到处都盛开着泡桐花,绽放着质朴温暖人心的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其他文献
百年回首转瞬中,  神州赤县换新容。  红船高揚理想帆,  井冈飘飞战旗红。  无数英雄埋忠骨,  多少先烈化长虹。  明月有知当落泪,  苍天含恨起悲风。  而今我辈承前志,  代代不忘继初衷。
璧山组建“群众工作队”、巫溪“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创新举措,为基层党组织如何壮大服务力量提供了借鉴。  但目前,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力量方面,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力量配备不足。如村级党组织一般有委员3—5人,而行政村平均人口规模为五六千人,多的达到一万多。其次,服务能力不强。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老龄化、低学历现象。一些村(社区)党组织党员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再次,服务主体单一。基层党组织没有发挥
“不光不能挑了,盒里装几个就只能买几个!”想买苹果的陈女士挺纳闷,家门口的几家水果店都“升级”了,可买水果却比以前麻烦了:很多种水果被分装进塑料盒,要买只能论盒买。  苹果、梨、柑橘、猕猴桃等这些水果,追求精包装显然是商家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商家为了止损,比如,水果装盒后顾客就不会像挑选散装水果一样来回摸,而且裝盒对水果也是保鲜措施之一;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精包装”使卖相更好,进而
穆清阁遗址。  秋冬之交,慕名来寻访神秘的元上都遗址。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出城向东北方向行驶,远处的山岗连绵起伏,东西两边的草原广阔无垠。行不多时,至闪电河北岸,一块镌刻有“元上都遗址”的巨石映入眼帘。湮没在芳草萋萋中的元上都  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和文武大臣的雕像群。这些雕像造型逼真,内容丰富,是元世祖一生戎马生涯、统治世界、治理天下的历史浓缩图。雕像群中央的便是忽必烈,右侧是
1柏林寺的院墙一角。  地名,既是区域地貌范畴的语言标志,又是区域历史文化的载体符号,保留着一定区域久远的文化记忆和民族血脉。以胡同命名的街巷遍布全国,但大规模集中出现和使用的,非北京莫属。胡同是北京的肌理和气质,不必说元朝蒙古人的音译,不必说明朝《宛署杂记》的考据,单单没有骑车逛过鸽哨里短短长长的胡同,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上个世纪的老北漂。  胡同是北京的美人尖,有北京大妞的局气与敞亮。就像弄堂
孔子是中国最大的教育家,在甘肃武威市就有一座孔庙,也叫文庙,或者圣庙,是位列曲阜、北京之后的全国第三大孔庙建筑群。怀着对圣人的尊崇,我们在瑟瑟冷风中走进了文庙。有幸的是,武威摄影协会副主席刘忠成为我们此行的义务导游。  仿皇家宫阙建筑群  文庙坐落在武威城东南隅,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正统二年,朝廷命官、兵部右侍郎徐日希主持凉州事务期间,因见学校颓废,遂请命于朝,倡议修建学宫。徐日希
咸肉菜飯是江南人家的传统美食,它把咸肉、青菜与大米合在一起,正所谓有菜有饭、风味独特。有首诗赞道:“咸肉菜饭香又醇,难得江南美味真。年年盼得霜打菜,好与新米作奇珍。”  宋美龄女士虽然爱吃西餐,但咸肉菜饭也是她菜谱中的一道经典美食,她常常要求从江南带去的厨子给她做上一碗菜饭。鲜嫩翠绿的青菜,与肥瘦兼有的咸肉丁搭在一起,简直就是绝配,加上糯滑香甜的新米,粒粒香浓。用筷子划一小块杏色的猪油,就这样吃上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在過去那些靠双手、心智和耐力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传统工艺匠人身上,凝聚着敬业、精益、专注的自我品质和创新、进取、负责的工作态度,他们曾在农耕时代有限的条件下,缔造出整个民族各行各业璀璨壮观薪火相传的质艺巅峰。有人说,真正的匠人,不是指那些技术娴熟的人,而是指那些在被信赖的同时可以交出一份超越信赖的答卷,并以此为目标不断努力的人。在大工业时代飞速运转,甚至存在某些浮躁风气的今
壮观的上虎跳。以骑行的方式在中虎跳的峡谷公路上。来自英国的情侣在中虎跳徒步。  因为职业的原因,我多次穿越金沙江虎跳峡谷,有徒步逆金沙江而上,也有顺沿金沙江而下,还有坐汽车沿着弯曲的公路從峡谷中穿过,但最好的方式还是徒步。  在深秋的一天,我又站在了虎跳峡的上虎跳峡口,准备再一次考察虎跳峡谷里的村寨风情文化,然后出峡谷到达三坝乡探访纳西族村落,以及哈巴雪山脚下的哈巴村、哈巴雪山的高山杜鹃花海、东巴
“嘿,你知道吗?今天有‘那节课’。”坐在后排的同学神秘兮兮地说。  那是1998年,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  “什么课呀?”我问。  “生理卫生啊,该讲‘那节课’了。”同学坏坏地笑着说。  “哦!”我恍然大悟。  自从生理卫生课本发下来,最让大家脸红心跳也最能勾起大家兴趣的,不就是“那节课”吗?  终于,在所有同学的忐忑和期待中,上生理卫生课的时间到了,然而老师迟迟没有出现。该不会是不上了吧?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