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不愿意理我?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21211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与人交往上,我们需要树立公平意识和互惠意识。顺利时对别人不管不顾,而麻烦时却希望大家鼎力相助,不仅不可能,也是很多人忌讳的。
  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大三女生,上大学两年多来,我发觉自己的状况越来越差,学习不如以前了。我是学英语专业的,入学初期成绩特别突出,尤其是阅读和写作,在班里数一数二。听力和口语也比较好,虽然不是最好,但也是很不错。可现在都不行了,好像所有的优势都失去了。我很希望得到同学的帮助,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理睬我。与我说话没有兴趣,爱答不理的,想找人帮助都得不到,我心里很痛苦。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喜欢凑热闹,很多时候同学们聊天我根本插不上话,时间一长我就与大家越来越疏远了。现在,我想与大家交流,可人家不愿意理我,我该怎么办呢?
   小 敏
  小敏:
  你好!从你的来信中看得出你很焦虑,也很痛苦。你是一个要强的女孩,希望自己成绩优异,同时也希望自己得到大家的接纳与喜爱。现在,你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渴望得到同学们的帮助,更渴望自己的学习成绩尽快提高。但同学们并没有像你期望的一样热心帮助你,这令你很失望。
  你说大家不愿意理你,一入学就如此吗?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一群新人,以前互不相识,人和人之间都是陌生的。每个人都需要认识别人,被别人认识,而后选择相互投缘的朋友,建立合适的同学关系。想来,刚入学的时候,你并没有不被理睬的感觉。那时候,你的成绩很突出,春风得意,充满自信,你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你也没有留意别人是否需要你的帮助。可能你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了,也可能是由于性格的原因,你从一开始就给同学留下印象——你不喜欢交往。所以,你说你与同学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由此看来,在与人交往的问题上,我们需要树立公平意识。也许我们身上有优势、有资源,各方面发展不错,这时要主动帮助不如我们的人,或许人家正处于艰难之中。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万事不求人,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不会遇到麻烦。当自己顺利、开心的时候,主动帮助有麻烦的人,等于为自己贮备资源。一旦我们面临“不测”,才会有人乐于帮助我们。否则,顺利时对别人不管不顾,而麻烦时却希望大家鼎力相助,不仅不可能,也是很多人忌讳的。
  另外,在与人交往问题上还要树立互惠意识。身处市场经济社会,人们的经济意识、成本意识、效益意识日益增强。虽然我们不赞同凡事讲投入产出、讲效益最大化,不能把所有的人际交往都纳入交换的轨道,但拥有基本的效益观念是必须的。因为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人们都希望自己有最好的发展,这就决定了人们在处事交友上,一定更愿意与资源较多、性格较好、能够达成良性互动的人来往,这才有利于自己的进步。所以,当你觉得同学、周围人不愿意理你,建议你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我资源匮乏,或者是交往方式需要改进呢?
  了解以上两种观念后,你可以尽快调整自己的做法。如果察觉是自己待人不够大度,只肯索取,较少付出,就要转变令人不快的交往方式。要学会关心别人,体贴别人的难处,主动帮助他人,赢得大家的信任。若你无力帮助也要真诚地给予解释,获得大家的理解。如果自己没有任何过人之处,缺少感染力和亲和力,就要调整自己的性格,找到自己不愿表达、过于内向的原因,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释放内心的压力,主动参加群体活动,大胆展示个人的魅力,这样自然就会有人愿意走近你。
其他文献
晓兰正在上高中,她和班上的芳芳是一对好朋友,天天形影不离。从成绩上看,晓兰比芳芳好,所以芳芳常常找晓兰问问题。可是几乎每次晓兰都摇头说:“不会。”一次偶然的机会芳芳看到晓兰的作业本,发现自己问过的问题,晓兰都能做上来,芳芳觉得心都凉了。她不明白好友之间为什么也不能真心相待。问及晓兰,晓兰觉得,当今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即使好友之间也不例外,因此应该留一手,以保持竞争的优势。  确实,现实社会是一个充
期刊
来到这个世界快70年了,朋友、学生、熟人不少。士别三日,见面常听人说:“你这人看不出老相,年年总是这个样子。”其实这话多是说着好玩的,千万不可当真。中国有句老话:“逢人减寿,见货加钱。”意思是与人见面,你说已60岁了,对方说你看起来不到50岁;你穿件新衣,说是20元买的,对方就说这衣服比40元的还要好,其目的是言之为人悦。  人贵有自知之明。对镜自瞧,两目浑浊,眼窝深陷,脸上肌肉七棱八瓣,几十年风
期刊
有一天,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个广场举行公开演出。当时,广场上聚集了数千人。突然,从听众中扔来一个鸡蛋,正好打中威尔逊的脸,安全人员马上下去搜寻闹事者,结果发现扔鸡蛋的是一个小孩。威尔逊得知之后,先是指示放走小孩,后来马上又叫住小孩,并当众叫助手记录下小孩的名字、家里的电话与地址。  台下听众猜想威尔逊可能要处罚小孩子,开始有些骚动起来。这时,威尔逊对大家说:“我的人生哲学是要在对方的错误中,去发现我
期刊
因妻子出差,朋友让我帮忙,第二天带他的儿子一起参加他们公司举办的职工运动会。他参赛的项目是一万米长跑。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赶到体育场,特意选了一个最前排的位置坐下。比赛还没有开始,小家伙便迫不及待地问我:“叔叔,你猜我爸爸能夺冠军吗?”我笑着说:“有我们在这儿加油,他肯定能。”听了我的话,小家伙开心地笑了。  随着一声清脆的发令枪响,朋友参赛的项目开始了。我和小家伙站起身来,不停地挥舞着双手,呼
期刊
一个满脸憔悴、个子不是很高的女孩在我的诊室门口徘徊着,几次探头又缩了回去,直到11点半,诊室再没有病人时,她才羞答答地走了进来,头始终低着,“医生……”声音很低,“我……”在沉默了一两分钟后,女孩终于鼓起勇气,看了我一眼,“你能把门关上吗?”我点点头,起身把门关上。  “医生,有一个问题困扰我七八年了,你一定要想办法帮我治好!”或许是同为女性的缘故,门一关上,女孩长吁了一口气,抬起了头,看着我,“
期刊
退休是人生的一条必经之路,即使是专家学者,也是要“告老还乡”的。可见,对退休,并不值得耿耿于怀。  当然,有些人忌讳退休,害怕退休,并非是对退休“想不开”,而是认为退休就意味着自己老矣,故对退休存在着一种心理上的畏惧。其实,老并不能和退休画等号,如果能做到退休不“退思”,坚持用脑是完全可以永葆青春的。  一般地讲,一个人退休前与退休后的生活环境是完全不同的。退休前,工作逼着你用脑,包括学习、思考。
期刊
在择业过程中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过度地自信,即为择业自负。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自认为是“天之骄子”,应得到优待,于是在择业过程中抱有自负、自傲心理。择业自负是择业过程中的一种自我膨胀,与择业自卑相对应,择业自负心理是择业中自我意识的偏差,是自信的误区。  择业自负是心理上的欺骗行为。认为“我有知识你就得用我”,相信自己不会找不到工作,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自命不凡,骄傲自大,把自己的学历作为资本,认为
期刊
大学毕业生小薛到广州某公司应聘,电话通知她面试地点安排在市区一家大宾馆的15楼。  第二天,她提前半小时就来到宾馆。让她吃惊的是门前聚集着几十个大学生。听说是宾馆的保安称他们没有接到该公司的通知,以维持宾馆安全为借口把众人挡在门外。小薛心想,这样大的公司招聘员工,恐怕不会开这样的玩笑吧。于是,她若无其事、大大方方地向宾馆的大门走过去。保安同样拦住她不让进。她便对他们“撒谎”:“我不是来应聘的,我是
期刊
有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一批日常观察正常的青年人进行心理测验,结果发现,半数的人有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有的还比较严重。因此,精神正常也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心理问题。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偏离现象:  1.类神经症表现。(1)疲劳感:类似神经衰弱,在神经衰弱中疲劳感是十分常见的症状,但是疲劳也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只有没有原因的疲劳和轻微的劳动就感到疲劳才具有精神科临床意义。许多躯体疾病也容易引起疲劳,
期刊
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身为农民的父亲却好像从来没有对我显出过特别的喜欢。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  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就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一样。  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已不太年轻逐渐弓起背的父亲,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学了?”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