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地气田低压低产气井胶束驱排解水锁技术研究及应用

来源 :中外能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w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牛地气田目前处于二次增压开发阶段,多数气井已进入低压低产期,携液能力变差,而井简积液则会加剧近井地带水锁损害程度,影响气井中后期正常生产.本文以大牛地气田DK13井区低压低产气井为研究对象,明确了XM-6型胶束剂解水锁作用机理为改变储层润湿性、减小界面张力、降低贾敏效应与形成低沸点共沸物,通过室内实验手段,研究了该胶束剂的配伍性,定量分析了对岩心尺度天然气渗流的改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XM-6型胶束剂与盒3段地层水在常温常压、高温高压与高温常压环境下均显示出良好的配伍性,且经过该胶束剂处理后的岩心,其渗透率恢复率可达80%以上,有效改善了水锁损害.经现场试验证实,A-1井试验期间平均增产0.18× 104m3/d,累计增产8.01×104m3,试验后稳产期超过4个月,初步显示出该胶束剂具备良好的解水锁推广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海上油气田在勘探阶段,尤其在受到上覆速度异常体影响的情况下,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速度模型往往存在精度不足的问题,时间偏移剖面反映的构造形态就不再准确,使其下伏地层构造形态发生畸变。本文以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H油田为例,首先利用叠前反演精细刻画高速灰岩内幕速度,然后基于已钻井统计闭合差,利用恒定旅行时层析速度反演迭代优化速度模型,恢复高速灰岩下方畸变构造真实形态,后续钻井实际钻井误差缩小至5m以内。本方法通过刻画异常体内幕速度,迭代充填异常体速度,再利用井控恒定旅行时层析反演技术迭代优化整体速度模型,方法运算
多种DFACTS(分布式柔性交流输电)装置的联合运行,可有效解决配电网中存在的各种电能质量问题。但与此同时,各设备在运行中若不加以协调控制,不仅会影响电能质量治理效果,甚至可能由于设备间的相互作用而加剧电能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对配电网中的DFACTS设备进行协调控制。对此,提出一种适用于多电压等级配电网多种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的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基于电压跌落程度划分跌落等级,协调控制UPQC(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SSTS(固态切换开关)和DSTATCOM(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以解决不同
随着增量配电改革推进,多元利益主体涌现,主动配电网呈现供需多方互动、信息物理融合等显著特点,而传统的集中调度决策方式难以继续适用。立足于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应用的适用性和安全性,依次评述了电力系统联合调度、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电力信息安全防御等研究热点的现有进展与发展动态,旨在为解决调控资源分散、计算资源异构、安全防御薄弱等关键问题厘清思路。最后,强调了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协同发展趋势下开展主动配电网调度决策与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2030年碳排放目标,2021年1月1日起,德国实行新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EEG-2021).《可再生能源法》(EEG-2021)调整了可再生能源2030年的总量目标,由原来的可再生能源
光催化有机合成开辟了一条新的合成路线。光催化有机合成反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易操作,不仅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以往需要苛刻反应条件的合成,而且能够有效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控制反应进行的程度,在绿色环保的同时,提升反应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因此,光催化作为一种绿色合成手段,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在脂肪烃、芳烃、醇、胺等的氧化反应,二氧化碳、硝基芳烃等的还原反应,Michael加成、环加成等反应,以及烃类、羰基化合物、胺的烷基化反应等有机合成反应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尤其是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
胶囊破胶剂具有延缓释放的性能,能适应中深井段环境,在油气田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胶囊破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对囊芯和囊衣材料进行了总结,囊芯一般为过硫酸盐,囊衣种类较多,根据施工需要选择。进而介绍了胶囊破胶剂的几种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主要采用流化床和转鼓喷涂法,化学法则主要利用囊芯表面原位聚合的原理制备胶囊。在释放机理方面主要有挤压破碎释放、渗透释放、化学溶蚀释放三种,对三种机理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不同施工和地层条件下的释放机理。然后介绍了典型的现场应用案例,可见胶囊破胶
受拉伸和剪切破坏所影响的井眼失稳会导致严重的钻井问题,并增加油田的非生产时间和油气行业中的修井成本。为此,创新采用了依据Mogi-Coulomb破坏准则确定岩石强度的方法来预测所需的最佳钻井液密度,即钻井安全压力窗口。预测方法主要是通过Mogi-Coulomb模型中优化后的方程来计算钻井液密度窗口上下边界的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方法研究中的相关输入参数均取自油田高压地层,参数包括孔隙压力、原地应力数据和岩石力学特性。研究表明造成井眼失稳的主要原因是应力、岩石强度或孔隙压力的变化,且根据岩石破坏模型计算坍塌压
X油田G0油组大底水薄油藏底水能量强、油柱高度低、无连续分布的夹层,投产后面临含水上升过快甚至水淹的风险.如何有效地稳油控水以及定量评价ICD的应用效果是目前面临的最大
通过介绍某企业一起重油储罐超压撕裂的事故案例,对事故的经过进行复盘,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排除了罐底存水的可能性后,认为来料携带的明水进罐“突沸”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上游渣油加氢装置分馏塔汽提蒸汽的温度由155℃降低至120℃,饱和水进入分馏塔导致加氢重油的水含量增加并达到设计值的5倍多;加氢重油输送至储罐的流量降低,致使管路流态变为稳定的层流,为水的析出沉聚创造了有利条件;水在输送至储罐的管道U形管低点沉聚、富集,形成一股明水进入储罐发生快速汽化,最终导致储罐超压撕裂。结合事故案例,从合理设
本文针对试验区D区块聚合物驱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采出井含水回升快、见聚浓度高、吸液剖面不均等问题,结合试验区的生产实际分析,对注采井进行调整,改善吸液剖面.运用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