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趣妙语】
●人生境界真善美。真,不仅是作文要求的第一要义,更是立身处世的原则之首。
●达·芬奇说,真理是时间的女儿。其实,写作就是用时间在真理的海洋中不断地探索。
●若要作真文,先须做真人。
●作文有三“真”:抒发性灵的“真诚”,描写生活的“真实”,阐释思想的“真知”。
●写作文,“真诚”的态度最重要。善待自己的文字,就像善待自己的尊严一样重要。但凡对作文缺乏“真诚”乃至“虔诚”态度的人,是写不出“真”的文章的。
●如果一篇文章充满了故意的且恶意的谎言,即使它文字的外表再鲜丽,也终将会受到时间的审判。一篇优秀的文章,情真意切比什么都重要。
●写真文,其实就是说出自己想要说出的话,说出经过自己认真思考的话。不要担心自己说出“错误”的话,只要你足够“真诚”,你就没有偏离“真理”的道路。谁能保证自己说的话就代表真理呢?
●爱因斯坦说:“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就是这样,如果你的每个文字都尊重事实,你就步入了写作的正道。
●写作的“求真”,一定是从观察和记录开始的。即使你仅仅记录了生活的细节,那样的文章也一定是无比感人的。
●不得不说,千万不要以为作文的“真”就是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你无穷的想象力可以营造另一个世界的“真实”出来,这其实就是虚构。你读过的许多童话故事就是这样,我们觉得它们就像真的一样,且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真知灼见”。
●最后还要说,有时候,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但我们有的,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
【佳作双娇】
佳作1:
尘封的记忆
徐跃玮
吃完晚饭,我摸着圆滚滚的肚子,背起书包,满足地打了几个饱嗝,一摇一晃地爬上楼去。
到了书房,我放下沉甸甸的书包,坐在桌前的椅子上,想小眯一会儿。谁知,松懈下来的身子顿时感到了疲惫,于是,我立刻睁开眼,制止了想要眯一会儿的欲望。我想起英语老师吩咐我们要准备7年级至9年级的课本,便从椅子上“艰难”地直起身子,走向放着书本的大抽屉。
很快,我便翻出了已经破了相的英语书,正准备推上抽屉,目光不自觉地移到了一张压在数学书下的照片上。我小心地抽出它,呵,原来是小学毕业照。“找找我在哪。”我心里想着。我大略看了一遍,人呢?对照照片下面的名字,终于找到了。
照片中的我稚气未脱,正使劲地憋着笑。左边是我的死党范均,你看他一脸严肃,让人相当无语,紧挨着他的是一脸无辜的季超;右边紧挨着我的,是班里脾气最好也最容易欺负的朱静伟,他的旁边则是如雕像般站着的陈志鹏。哈哈,剃着一个小光头的张富洐真可爱,在他右边站着的严翔辉,则是一副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奇怪表情……看着这张毕业照,往日的那些身影一个个地在我眼前闪现,令我回味,嘴角泛起微笑。
放下照片,我又看见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盒子。打开盒子,首先看到的是一把没有尺码的钢皮尺,还有一辆已经锈得动弹不了的小车,我依稀记得,这是几个要好的同学送给我的礼物。在盒子里,我又翻出来两本成绩报告册,一本幼儿园的,一本小学的。我很有雅兴地翻看着老师们给我写的评语,从小班、中班、大班、小学一年级直到六年级。看完后,我发现眼角湿润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所谓的被感动……
我正准备放下它们,接着找寻我的那些美好回忆时,嗓门粗大的老爸在楼下喊我,让我赶紧去他房间拿包烟。于是我只能恋恋不舍地推上了抽屉,拿了包烟,匆匆下楼递给老爸,老爸还很见外地说了声“谢谢”。我幽怨地看了他一眼,迅速上了楼。
之前的疲倦已全然消失,我翻出作业本,开始了今天的“奋斗”……
佳作2: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乔君奕
在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我走进了三毛,走进了《撒哈拉的故事》。在三毛的笔下,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灿烂,它的变幻,都是如此的自然,如此的真实。
因为爱上了沙漠,所以在撒哈拉,三毛虽然过着平淡而艰苦的生活,但粗茶淡饭的每一天都充满着浓浓的爱:她和哑奴成了朋友,在茫茫沙漠中建起爱的小屋,在小小的屋子里开设女子学院……生活的美好与快乐自然而然地体现着,让人羡慕。
三毛的母亲廖进兰曾经这样评价三毛:“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就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地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地面对人生。”这或许也是我爱上三毛的原因。一个女子,置身于没有水、没有商店,就连开车去最近的医院都要几个小时的恶劣环境中,却活得有滋有味,甚至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一片天地,这着实令我钦佩。
三毛这样的个性,也让我学会了乐观。
这个学期,我没能通过竞选连任班长,尽管表面上装得很洒脱,但心里却记恨每一个人,觉得很委屈,甚至哭湿了好几个枕头。烦闷了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我在读书时突然想到了三毛,想到了她在撒哈拉的生活。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摔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爬起来的勇气也没有,只要你想拥抱阳光,那么阳光就会永远陪伴你。正如妈妈对我说的,任何时候都要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步,不管成功与失败,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满怀希望和信心,实实在在地过好每一天。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爱,充满了对生活的憧憬,给阅读它的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希望。合上这本书,宽容、洒脱、乐观的种子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是的,只有拥有了这些,我们才会以足够好的心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说文论道】
《尘封的记忆》在轻松愉快中蕴藏着“微感动”,《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则在诚挚温婉中律动着生命的震撼。下面,我们就从“真诚”“真实”“真知”三个角度,剖析这两篇文章。 首先,对待作文要有“真诚”的态度。
《尘封的记忆》的作者徐跃玮是一名初三学生。从文章第二段“到了书房,我放下沉甸甸的书包,坐在桌前的椅子上,想小眯一会儿。谁知,松懈下来的身子顿时感到了疲惫,于是,我立刻睁开眼,制止了想要眯一会儿的欲望”可知,他学习很辛苦,但他依然写下了这篇近800字的文章。原因就在于,他写的是真事,抒发的是真情。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的作者乔君奕竞选连任班长失败,她选择了用文字来祭奠这一挫折。不,与其说是祭奠,不如说这是她重新站起来的宣言。正因为如此,她变得更加强大了。
如此看来,真诚地对待你的文字,你的作品也同样会给你真诚的回报。
其次,要让生活真实再现。
《尘封的记忆》里,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修饰语用得非常好,例如“圆滚滚的肚子”“满足地打了几个饱嗝”“一摇一晃地爬上楼去”“嗓门粗大的老爸”“恋恋不舍地推上了抽屉”等。最经典的当数对毕业照上那些个性各异的同学的点评。这就是真实。真实是由细节组成的,而细节,就是在描写对象时能加上准确的修饰语而已。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是作者心路历程的真实再现,其中有对细节的捕捉,更多的却是对典型事例的筛选和概括。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有一件事打动了你,那么请把你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这样的文章也就具有了真实的震撼效果。
再次,要认真思考观点并表达“真知”。
这里主要说说《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尽管表面上装得很洒脱,但心里却记恨每一个人,觉得很委屈,甚至哭湿了好几个枕头。”这段文字,告诉了读者自己伪装、埋怨甚至消沉的过程,很真实。文章最后,作者迅速地从挫折中走出,并认识了挫折的意义,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令人鼓舞。这就是我们需要的“真知”。强调一点:作文的“真知”,需要我们避免表达或流露那些明显消极、荒唐乃至低俗的观念。
【前车之鉴】
求医记
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我拉着妈妈的手,低着头来到了位于塘桥的——(想想看,什么情况下需要用上这个破折号?“蒙蒙细雨”或许是真实的,但怎么与下文的人、事、情、理一点关联都没有呢?)第三人民医院。
要知道,塘桥是我最熟悉不过的地方了,我从小就是在这儿长大的。这儿的医院我也不知来过多少次了,可似乎永远摆脱不了对医院的恐惧感。(这两句话,表面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却经不起推敲:这两句话是为了突出强调自己对医院的恐惧感,可是,熟悉不熟悉塘桥这个地方,与对医院的恐惧感似乎没有必然联系,而且去医院的次数好像与恐惧感也没有必然关系。)要不是因为身上过敏,打死我也不会来这儿的。(不生病,谁会去医院呢?除非医生上班,或者是去看望病人。你的这次“过敏”似乎并不可怕,但为什么一定要去医院呢?这背后的隐情,是多好的可写点啊!)
“女儿,给医生看下,没大碍的……”
妈妈把我带到了儿科。我发现,儿科原来人爆满啊!要是这样等下去的话,至少要等一个小时!于是,我便摆出一副不耐烦的表情,坐在了长椅上。妈妈也许看出了我的心思,也体谅我还有许多作业要做,便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回去买药!(你妈妈怎么敢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呢?)
回到家,我便狂奔到书桌前,开始奋笔疾书。吃了药后,我的过敏症状总算得到了缓解。
但是,没过几天,身上又开始过敏了。这天刚好是星期天,妈妈就又带我去了一次医院。这次总算见到了医生,配了几服药,吃下去以后,身上才算有了好转。(这次不再恐惧了?为什么要这样简单地一笔带过呢?)
话说起来,这次求医真辛苦啊!(辛苦在哪里?谁辛苦?前文哪些地方是写求医辛苦的?写这辛苦又与主题或故事中的人物之间有何联系?)
[总批]这篇小文,整体看来还算不错。首先,没有胡编乱造,没有出现类似“妈妈深夜背着孩子像刘翔一样飞奔”的情况。其次,文章的一波三折也营造得不错。但在“真实”这一点上做得还不够,文章还有许多“真”需要呈现。例如“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没有在后文再次渲染;妈妈的表情、心理必然是最具“真实”的写点,但在两次就医时均未重点体现。当然,文章中还是有一点破绽显现出了不真实:既然“总算得到了缓解”,说明妈妈买的药是有效果的,那怎么“没过几天,身上又开始过敏了”呢?
【深度对话】
问:作文之“真”的敌人是什么?
答:“真”的对立面就是“虚假”。诚然,初中生写作时存在大量的“虚假”“虚伪”“虚无”的现象,但这主要不应该是同学们的责任,而是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老师需要同学们写出“像样”的作文来,这其实是按照大人们的标准写作文,从而导致了同学们在写作时,自觉不自觉地用大人们的标准制约了自己的表达。无论如何,你们都要记住语文大家叶圣陶先生的话,“能够写出自己的意思”“不虚浮,不夸张,老老实实,诚中形外”。自由写作、自主写作最重要,我们要多写自己想说的话,个性的率真是写作的首要前提。至于观点正确与否,可以先放一边,我们看待事物或许片面,只要我们不去故意说谎就行。
问:如何做到记叙文中的“真”?
答:文章有很多评价标准,除了“真”,还有“善”“美”“趣”“情”“理”等,它们之间是有相通之处的。记叙文的“真”,首先要忠实于事实,做事实的记录者。要能够用感官去捕捉生活的真实,眼耳鼻舌都是真实信息的捕手,当然眼、耳最为重要。那些以故事性为主的优秀文章,没有不把细节的真实展现得出神入化的。然而,仅仅靠这些又是不够的,因为这些只能捕捉到生活的表象。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表象都具有迷惑性,许多“言外之意”“画外之音”要靠我们的思维去分析、判断。例如“你好啊”可以是一句亲切的问候语和赞美词,也可以是一句恶狠狠的讽刺和诅咒。真实,是和语言的丰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问:作文“真”和“假”的区别是什么?
●人生境界真善美。真,不仅是作文要求的第一要义,更是立身处世的原则之首。
●达·芬奇说,真理是时间的女儿。其实,写作就是用时间在真理的海洋中不断地探索。
●若要作真文,先须做真人。
●作文有三“真”:抒发性灵的“真诚”,描写生活的“真实”,阐释思想的“真知”。
●写作文,“真诚”的态度最重要。善待自己的文字,就像善待自己的尊严一样重要。但凡对作文缺乏“真诚”乃至“虔诚”态度的人,是写不出“真”的文章的。
●如果一篇文章充满了故意的且恶意的谎言,即使它文字的外表再鲜丽,也终将会受到时间的审判。一篇优秀的文章,情真意切比什么都重要。
●写真文,其实就是说出自己想要说出的话,说出经过自己认真思考的话。不要担心自己说出“错误”的话,只要你足够“真诚”,你就没有偏离“真理”的道路。谁能保证自己说的话就代表真理呢?
●爱因斯坦说:“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就是这样,如果你的每个文字都尊重事实,你就步入了写作的正道。
●写作的“求真”,一定是从观察和记录开始的。即使你仅仅记录了生活的细节,那样的文章也一定是无比感人的。
●不得不说,千万不要以为作文的“真”就是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你无穷的想象力可以营造另一个世界的“真实”出来,这其实就是虚构。你读过的许多童话故事就是这样,我们觉得它们就像真的一样,且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真知灼见”。
●最后还要说,有时候,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但我们有的,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
【佳作双娇】
佳作1:
尘封的记忆
徐跃玮
吃完晚饭,我摸着圆滚滚的肚子,背起书包,满足地打了几个饱嗝,一摇一晃地爬上楼去。
到了书房,我放下沉甸甸的书包,坐在桌前的椅子上,想小眯一会儿。谁知,松懈下来的身子顿时感到了疲惫,于是,我立刻睁开眼,制止了想要眯一会儿的欲望。我想起英语老师吩咐我们要准备7年级至9年级的课本,便从椅子上“艰难”地直起身子,走向放着书本的大抽屉。
很快,我便翻出了已经破了相的英语书,正准备推上抽屉,目光不自觉地移到了一张压在数学书下的照片上。我小心地抽出它,呵,原来是小学毕业照。“找找我在哪。”我心里想着。我大略看了一遍,人呢?对照照片下面的名字,终于找到了。
照片中的我稚气未脱,正使劲地憋着笑。左边是我的死党范均,你看他一脸严肃,让人相当无语,紧挨着他的是一脸无辜的季超;右边紧挨着我的,是班里脾气最好也最容易欺负的朱静伟,他的旁边则是如雕像般站着的陈志鹏。哈哈,剃着一个小光头的张富洐真可爱,在他右边站着的严翔辉,则是一副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奇怪表情……看着这张毕业照,往日的那些身影一个个地在我眼前闪现,令我回味,嘴角泛起微笑。
放下照片,我又看见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盒子。打开盒子,首先看到的是一把没有尺码的钢皮尺,还有一辆已经锈得动弹不了的小车,我依稀记得,这是几个要好的同学送给我的礼物。在盒子里,我又翻出来两本成绩报告册,一本幼儿园的,一本小学的。我很有雅兴地翻看着老师们给我写的评语,从小班、中班、大班、小学一年级直到六年级。看完后,我发现眼角湿润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所谓的被感动……
我正准备放下它们,接着找寻我的那些美好回忆时,嗓门粗大的老爸在楼下喊我,让我赶紧去他房间拿包烟。于是我只能恋恋不舍地推上了抽屉,拿了包烟,匆匆下楼递给老爸,老爸还很见外地说了声“谢谢”。我幽怨地看了他一眼,迅速上了楼。
之前的疲倦已全然消失,我翻出作业本,开始了今天的“奋斗”……
佳作2: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乔君奕
在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我走进了三毛,走进了《撒哈拉的故事》。在三毛的笔下,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灿烂,它的变幻,都是如此的自然,如此的真实。
因为爱上了沙漠,所以在撒哈拉,三毛虽然过着平淡而艰苦的生活,但粗茶淡饭的每一天都充满着浓浓的爱:她和哑奴成了朋友,在茫茫沙漠中建起爱的小屋,在小小的屋子里开设女子学院……生活的美好与快乐自然而然地体现着,让人羡慕。
三毛的母亲廖进兰曾经这样评价三毛:“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就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地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地面对人生。”这或许也是我爱上三毛的原因。一个女子,置身于没有水、没有商店,就连开车去最近的医院都要几个小时的恶劣环境中,却活得有滋有味,甚至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一片天地,这着实令我钦佩。
三毛这样的个性,也让我学会了乐观。
这个学期,我没能通过竞选连任班长,尽管表面上装得很洒脱,但心里却记恨每一个人,觉得很委屈,甚至哭湿了好几个枕头。烦闷了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我在读书时突然想到了三毛,想到了她在撒哈拉的生活。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摔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爬起来的勇气也没有,只要你想拥抱阳光,那么阳光就会永远陪伴你。正如妈妈对我说的,任何时候都要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步,不管成功与失败,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满怀希望和信心,实实在在地过好每一天。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爱,充满了对生活的憧憬,给阅读它的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希望。合上这本书,宽容、洒脱、乐观的种子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是的,只有拥有了这些,我们才会以足够好的心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说文论道】
《尘封的记忆》在轻松愉快中蕴藏着“微感动”,《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则在诚挚温婉中律动着生命的震撼。下面,我们就从“真诚”“真实”“真知”三个角度,剖析这两篇文章。 首先,对待作文要有“真诚”的态度。
《尘封的记忆》的作者徐跃玮是一名初三学生。从文章第二段“到了书房,我放下沉甸甸的书包,坐在桌前的椅子上,想小眯一会儿。谁知,松懈下来的身子顿时感到了疲惫,于是,我立刻睁开眼,制止了想要眯一会儿的欲望”可知,他学习很辛苦,但他依然写下了这篇近800字的文章。原因就在于,他写的是真事,抒发的是真情。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的作者乔君奕竞选连任班长失败,她选择了用文字来祭奠这一挫折。不,与其说是祭奠,不如说这是她重新站起来的宣言。正因为如此,她变得更加强大了。
如此看来,真诚地对待你的文字,你的作品也同样会给你真诚的回报。
其次,要让生活真实再现。
《尘封的记忆》里,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修饰语用得非常好,例如“圆滚滚的肚子”“满足地打了几个饱嗝”“一摇一晃地爬上楼去”“嗓门粗大的老爸”“恋恋不舍地推上了抽屉”等。最经典的当数对毕业照上那些个性各异的同学的点评。这就是真实。真实是由细节组成的,而细节,就是在描写对象时能加上准确的修饰语而已。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是作者心路历程的真实再现,其中有对细节的捕捉,更多的却是对典型事例的筛选和概括。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有一件事打动了你,那么请把你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这样的文章也就具有了真实的震撼效果。
再次,要认真思考观点并表达“真知”。
这里主要说说《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尽管表面上装得很洒脱,但心里却记恨每一个人,觉得很委屈,甚至哭湿了好几个枕头。”这段文字,告诉了读者自己伪装、埋怨甚至消沉的过程,很真实。文章最后,作者迅速地从挫折中走出,并认识了挫折的意义,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令人鼓舞。这就是我们需要的“真知”。强调一点:作文的“真知”,需要我们避免表达或流露那些明显消极、荒唐乃至低俗的观念。
【前车之鉴】
求医记
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我拉着妈妈的手,低着头来到了位于塘桥的——(想想看,什么情况下需要用上这个破折号?“蒙蒙细雨”或许是真实的,但怎么与下文的人、事、情、理一点关联都没有呢?)第三人民医院。
要知道,塘桥是我最熟悉不过的地方了,我从小就是在这儿长大的。这儿的医院我也不知来过多少次了,可似乎永远摆脱不了对医院的恐惧感。(这两句话,表面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却经不起推敲:这两句话是为了突出强调自己对医院的恐惧感,可是,熟悉不熟悉塘桥这个地方,与对医院的恐惧感似乎没有必然联系,而且去医院的次数好像与恐惧感也没有必然关系。)要不是因为身上过敏,打死我也不会来这儿的。(不生病,谁会去医院呢?除非医生上班,或者是去看望病人。你的这次“过敏”似乎并不可怕,但为什么一定要去医院呢?这背后的隐情,是多好的可写点啊!)
“女儿,给医生看下,没大碍的……”
妈妈把我带到了儿科。我发现,儿科原来人爆满啊!要是这样等下去的话,至少要等一个小时!于是,我便摆出一副不耐烦的表情,坐在了长椅上。妈妈也许看出了我的心思,也体谅我还有许多作业要做,便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回去买药!(你妈妈怎么敢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呢?)
回到家,我便狂奔到书桌前,开始奋笔疾书。吃了药后,我的过敏症状总算得到了缓解。
但是,没过几天,身上又开始过敏了。这天刚好是星期天,妈妈就又带我去了一次医院。这次总算见到了医生,配了几服药,吃下去以后,身上才算有了好转。(这次不再恐惧了?为什么要这样简单地一笔带过呢?)
话说起来,这次求医真辛苦啊!(辛苦在哪里?谁辛苦?前文哪些地方是写求医辛苦的?写这辛苦又与主题或故事中的人物之间有何联系?)
[总批]这篇小文,整体看来还算不错。首先,没有胡编乱造,没有出现类似“妈妈深夜背着孩子像刘翔一样飞奔”的情况。其次,文章的一波三折也营造得不错。但在“真实”这一点上做得还不够,文章还有许多“真”需要呈现。例如“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没有在后文再次渲染;妈妈的表情、心理必然是最具“真实”的写点,但在两次就医时均未重点体现。当然,文章中还是有一点破绽显现出了不真实:既然“总算得到了缓解”,说明妈妈买的药是有效果的,那怎么“没过几天,身上又开始过敏了”呢?
【深度对话】
问:作文之“真”的敌人是什么?
答:“真”的对立面就是“虚假”。诚然,初中生写作时存在大量的“虚假”“虚伪”“虚无”的现象,但这主要不应该是同学们的责任,而是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老师需要同学们写出“像样”的作文来,这其实是按照大人们的标准写作文,从而导致了同学们在写作时,自觉不自觉地用大人们的标准制约了自己的表达。无论如何,你们都要记住语文大家叶圣陶先生的话,“能够写出自己的意思”“不虚浮,不夸张,老老实实,诚中形外”。自由写作、自主写作最重要,我们要多写自己想说的话,个性的率真是写作的首要前提。至于观点正确与否,可以先放一边,我们看待事物或许片面,只要我们不去故意说谎就行。
问:如何做到记叙文中的“真”?
答:文章有很多评价标准,除了“真”,还有“善”“美”“趣”“情”“理”等,它们之间是有相通之处的。记叙文的“真”,首先要忠实于事实,做事实的记录者。要能够用感官去捕捉生活的真实,眼耳鼻舌都是真实信息的捕手,当然眼、耳最为重要。那些以故事性为主的优秀文章,没有不把细节的真实展现得出神入化的。然而,仅仅靠这些又是不够的,因为这些只能捕捉到生活的表象。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表象都具有迷惑性,许多“言外之意”“画外之音”要靠我们的思维去分析、判断。例如“你好啊”可以是一句亲切的问候语和赞美词,也可以是一句恶狠狠的讽刺和诅咒。真实,是和语言的丰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问:作文“真”和“假”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