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年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合理利用教材,二度开发单元习作,通过“微话题”“微积累”“微情境”“微写作”“微点评”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原动力,激起学生习作的头脑风暴,轻叩习作教学大门。
【关键词】微话题;微积累;微情境;微写作;微点评;习作原动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中年级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将从低年级的看图写一段话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习作”。但学生普遍惧怕写作文,愁于没内容,难于没方法,苦于没字数。其实很多孩子最初是不怕写作文的,强硬的字数要求、枯燥的写作方法渐渐地让作文“面目可憎”。写作心理转换理论指出:“写作是学生把思维活动转变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一旦学生产生了积极心理,他们就愿写、想写、乐写。以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原动力。
一、微话题,慧眼看生活
中国古代早有“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的说法,认为“心声”与“情动”是作文的发端。可见,作文教学首要是引发学生的习作需要,回到“情动而辞发”的原点,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生活,点燃表达的激情。从二年级升至三年级,园地作文不再是简单的看图作文,开始出现命题作文,或写人或写景或写小动物。学生总嚷嚷没有什么可写,他们也不愿写园地里枯燥的作文。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不会观察生活,缺乏写作素材。那我们就借学生一双慧眼,牵着他们慢慢积累写作素材。
今年三年级开学,我们班有很多新面孔老师,换了数学老师,来了英语老师、美术老师、品社老师。开学第一课,我让孩子们自由聊聊新老师、新同学以及新教室,话题新鲜又愉快。
首先,来聊聊老师。一阵沉默后,几个活泼的孩子高高举起了小手:“这学期,我们来了位新老师,她中等个子,皮肤白白的,可是长满了小痘痘。她喜欢穿高跟鞋,你听,咚咚咚,准是她来了……”“最有趣的是教美术的赵老师,他讲话忽高忽低的,好像爸爸的呼噜声。”
再次,引导孩子观察同学们的变化。看看一个暑假过后,谁的变化最大,提醒他们观察仔细后再说,看老师、同学能不能猜出来。这么一说,底下的小眼睛开始发光了,纷纷寻找对
【关键词】微话题;微积累;微情境;微写作;微点评;习作原动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中年级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将从低年级的看图写一段话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习作”。但学生普遍惧怕写作文,愁于没内容,难于没方法,苦于没字数。其实很多孩子最初是不怕写作文的,强硬的字数要求、枯燥的写作方法渐渐地让作文“面目可憎”。写作心理转换理论指出:“写作是学生把思维活动转变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一旦学生产生了积极心理,他们就愿写、想写、乐写。以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原动力。
一、微话题,慧眼看生活
中国古代早有“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的说法,认为“心声”与“情动”是作文的发端。可见,作文教学首要是引发学生的习作需要,回到“情动而辞发”的原点,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生活,点燃表达的激情。从二年级升至三年级,园地作文不再是简单的看图作文,开始出现命题作文,或写人或写景或写小动物。学生总嚷嚷没有什么可写,他们也不愿写园地里枯燥的作文。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不会观察生活,缺乏写作素材。那我们就借学生一双慧眼,牵着他们慢慢积累写作素材。
今年三年级开学,我们班有很多新面孔老师,换了数学老师,来了英语老师、美术老师、品社老师。开学第一课,我让孩子们自由聊聊新老师、新同学以及新教室,话题新鲜又愉快。
首先,来聊聊老师。一阵沉默后,几个活泼的孩子高高举起了小手:“这学期,我们来了位新老师,她中等个子,皮肤白白的,可是长满了小痘痘。她喜欢穿高跟鞋,你听,咚咚咚,准是她来了……”“最有趣的是教美术的赵老师,他讲话忽高忽低的,好像爸爸的呼噜声。”
再次,引导孩子观察同学们的变化。看看一个暑假过后,谁的变化最大,提醒他们观察仔细后再说,看老师、同学能不能猜出来。这么一说,底下的小眼睛开始发光了,纷纷寻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