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班主任是如此美丽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lee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走上教育岗位。十几年来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做了这么多年的小学班主任,我觉得这个全世界最小的“主任”、“儿童团团长”是一个极其烦琐、叫人头痛的“官”。
  暑假,我有幸拜读了魏书生著的《如何当好班主任》一书,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发现,原来班主任工作也可以“经营”得如此美丽、迷人。徜徉书海,犹如漫步在温馨的家园,听到的是鸟语虫鸣,看到的是花开草绿,感受到的是和煦的微风、暖融融的晨光,即使是淘气、固执、顽劣,也是那么的自然、情有可原,特别是纠偏改错,更是让人感觉温馨、有趣,就是对我们这些成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阅读《如何当好班主任》,让我心悸过去的简单草率、汗颜曾经的敷衍搪塞、惭愧以前的厌烦怨恨;阅读,让我领略到了班主任工作的情、趣、理;阅读,让我受益匪浅。
  “山不过来我过去”。过去,我总是拿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比,而且总是拿现在学生的不足与过去几届学生的优点比,留恋教过的一届又一届学生中的那些成绩特别好、能力特别强、特别善解人意的学生,然后就埋怨现在教的这班学生中尤其淘气、不听话的那几个,经常不做作业的那几个,埋怨的次数多了,就觉得现在的学生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于是心情总是一团糟。
  魏书生却是不一样。他这个班主任选择的是让自己适应环境,然后改变环境,他说:“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所以,他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就提出“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要“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要“多学习,少批判”,要“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要“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
  想想也确实如此,埋怨、灰心、等待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难教,自己的脾气也变得更糟糕,用黄金般宝贵的光阴。换来一大堆无用的指责埋怨,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魏书生说:“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反过来,你板着阶级斗争面孔对待生活,那就天天都有值得生气的事情。你若对着镜子哭,它当然也对着你哭。”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位得道高僧说过的一句话:山不过来,你可以过去呀!作为班主任,每一届学生,就是和我们隔着一段距离的大山。如果我们总是呆在原地指责那远处的山为什么不靠过来,那我们永远都不会看到山上那遍地盛开的野花,闻不到那清香怡人的花的香、草的味;走过去,与大山抱个满怀。心胸会和山谷一样豁达、宽广,心灵会如溪流那样清澈、明净。
  善于寻找撬起地球的“支点”。现在总结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工作的着力点在“管”和“惩”上。事前是“管”,管好学生,不捅娄子,不出问题,最好个个都是小绵羊;事后是“惩”,稍有出轨,就杀一儆百,下不为例。
  魏书生重在“疏”和“导”,而且是“巧疏”、“趣导”,看似简单平常的方法,却达到了四两拨千斤,育人于无痕的境界,着实是高手。他让学生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通过写日记,帮助学生改变自己、改造自己;磨炼学生的毅力;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提高分析社会问题的水平;宣泄烦闷;积累材料,提高写作水平。他让学生轮流抄格言,给自己写有三部分内容的座右铭,来进行思想教育,用思想之光,来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特别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学生,当学生犯了错误,我们是苦口婆心地说教,甚至搬请家长协同作战。而魏书生却让学生写500字的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说教、惩戒,是借助外力惩恶扬善、治病救人。对学生来说是被动式成长,这种教育方式是自外而内的。而魏书生的育人方式却是自内而外的,将检讨书改成说明书,是让学生以平静的心态自我剖析,引导学生在灵魂深处。进行好思想和坏思想的斗争。特别是写心理病历,有利于让学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冷静地选择改正自己错误的方法。而“唱歌”“做好事”更是开创了帮助学生改掉坏习惯的新天地,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可魏书生却是用甘甜、清爽的药方来治疗学生偶然的风寒。这种快乐、善良的药方既容易接受,又能健体、养神,而且惠及他人,一举数得,真是高招!
  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书,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读进去,才能读懂,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我想,如果每个班主任都能像魏书生这样针对每个学生,找准“支点”,那班主任工作的滋味也许“有点甜”。
其他文献
查理斯·汉第在他那本非常有启发性的《充满吊诡的年岁》一书中提出“斯格模德曲线”。他以此曲线指出:“不断成长的秘诀,就是在第一条斯格模德曲线走下坡之前,开始一条新的曲线。开始第二条曲线最正确的时间是A点,因为在A点有时间、资源和精力,可以在第一条曲线开始下降之前,帮助新的曲线度过它起初的探索期和可能会产生的错误。”  大部分人的一生只有一条曲线,慢慢上升到中年期,然后急剧下降进入退休期。汉第建议,最
【设计理念】  汉字起源于生活实践,从汉字的“六书”可以发现,每个汉字都与生活中的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握汉字与生活的内在关联,就把握了识字的基本规律,即将汉字与生活建立起丰富而又密切的联系,实现“识字与识世”的统一。如此,识字教学便是引导学生通过认读汉字来认识世界,真正体现识字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如此,汉字不再是印在书本上静态的冰冷的文字,而成为活在学生生活中带有温度的事物。  本
本刊记者:沈厅长,您好!2008年3月您出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转眼间5个年头过去了。首先请您谈一谈江苏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这5年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在重大工作领域取得了哪些进展?  沈健:我在“十一五”期间出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五年来,江苏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我省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各级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练习1中安排了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我尝试着利用这节口语交际课,借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的见闻与感受,通过发动学生进行生活资源、网络资源和情感资源的整合,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情感。在师生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出小报等方式,了解祖国大家庭的少数民族,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一、课程预设  为了上好这节口语交际课,我先做了
各市、縣(市、区)教育局:  根据2009年12月3日发出的《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2010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的通知》精神。全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广泛发动,认真评选,推荐到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的应征稿件有9000余篇。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所属《江苏教育》、《小学生数学报》和《阅读》编辑部组织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等组成的评委会,对来稿通过初评、复评、终评“三轮”评选,泰州市大浦
现代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教育中,就是要基于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近几年,各个学校纷纷建立的学生社团就是一项能够很好地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举措。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小学部(盐城市第二小学的前身)基于原有的校园文化,以一份油印的《小号手报》为原点,成立办报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的雏形。在多年的发展中,学校将办报活动作为一项全校学生人人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以开发、运用,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每个县都有一所县一中(县中),几乎同时也会有县二中。在县域范围内,二中的配置、生源等都无法与县中相比,其结果就是在县域范围内,县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主要是高考成绩)是一枝独秀。二中被无情地边缘化了。然而,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江苏、浙江、山东、湖北、河南等地都涌现出一所所以显著的高考成绩为标志的“二中”,用这些学校自己的说法,就是“三流的生源,二流的设施,一流的质量”。对于出
[摘 要] 学习几何知识时,大脑里加工的对象必然是“图形”,这个图形可以由实际物体抽象而来,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获得. 而无论是什么过程,想象力都在发挥作用,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之上,就可以给学生渗透直观想象的教育.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直观想象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第一个问题就是具体到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如何表述?其应当如何培育?对于前一个问题,可以从日
曾经无数次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校长上课,听他上课是一种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荡涤,仿佛在畅享一场思想的盛宴。最近,我有幸听了孙校长执教的《老人与海鸥》一课,可谓受益匪浅。    朴实——返璞归真也精彩    诚如孙校长所说,他力图呈现一堂“家常课”。的确,整堂课没有多少华美的课件来帮衬。没有所谓的煽情音乐来辅助,只有老师和学生的交融,朴实得像一堂“家常课”。但是,这又是一堂不寻常的家常课,有的时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的文化内涵,课程标准也强调了这一点,认为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这才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实质。下面以《赠汪伦》一诗为例谈语文教学的文化熏陶。  《赠汪伦》的写作背景,大家都很清楚。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谈诗歌内容,有三处地方值得深入思考:一是“忽”字,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