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走上教育岗位。十几年来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做了这么多年的小学班主任,我觉得这个全世界最小的“主任”、“儿童团团长”是一个极其烦琐、叫人头痛的“官”。
暑假,我有幸拜读了魏书生著的《如何当好班主任》一书,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发现,原来班主任工作也可以“经营”得如此美丽、迷人。徜徉书海,犹如漫步在温馨的家园,听到的是鸟语虫鸣,看到的是花开草绿,感受到的是和煦的微风、暖融融的晨光,即使是淘气、固执、顽劣,也是那么的自然、情有可原,特别是纠偏改错,更是让人感觉温馨、有趣,就是对我们这些成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阅读《如何当好班主任》,让我心悸过去的简单草率、汗颜曾经的敷衍搪塞、惭愧以前的厌烦怨恨;阅读,让我领略到了班主任工作的情、趣、理;阅读,让我受益匪浅。
“山不过来我过去”。过去,我总是拿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比,而且总是拿现在学生的不足与过去几届学生的优点比,留恋教过的一届又一届学生中的那些成绩特别好、能力特别强、特别善解人意的学生,然后就埋怨现在教的这班学生中尤其淘气、不听话的那几个,经常不做作业的那几个,埋怨的次数多了,就觉得现在的学生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于是心情总是一团糟。
魏书生却是不一样。他这个班主任选择的是让自己适应环境,然后改变环境,他说:“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所以,他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就提出“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要“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要“多学习,少批判”,要“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要“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
想想也确实如此,埋怨、灰心、等待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难教,自己的脾气也变得更糟糕,用黄金般宝贵的光阴。换来一大堆无用的指责埋怨,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魏书生说:“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反过来,你板着阶级斗争面孔对待生活,那就天天都有值得生气的事情。你若对着镜子哭,它当然也对着你哭。”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位得道高僧说过的一句话:山不过来,你可以过去呀!作为班主任,每一届学生,就是和我们隔着一段距离的大山。如果我们总是呆在原地指责那远处的山为什么不靠过来,那我们永远都不会看到山上那遍地盛开的野花,闻不到那清香怡人的花的香、草的味;走过去,与大山抱个满怀。心胸会和山谷一样豁达、宽广,心灵会如溪流那样清澈、明净。
善于寻找撬起地球的“支点”。现在总结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工作的着力点在“管”和“惩”上。事前是“管”,管好学生,不捅娄子,不出问题,最好个个都是小绵羊;事后是“惩”,稍有出轨,就杀一儆百,下不为例。
魏书生重在“疏”和“导”,而且是“巧疏”、“趣导”,看似简单平常的方法,却达到了四两拨千斤,育人于无痕的境界,着实是高手。他让学生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通过写日记,帮助学生改变自己、改造自己;磨炼学生的毅力;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提高分析社会问题的水平;宣泄烦闷;积累材料,提高写作水平。他让学生轮流抄格言,给自己写有三部分内容的座右铭,来进行思想教育,用思想之光,来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特别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学生,当学生犯了错误,我们是苦口婆心地说教,甚至搬请家长协同作战。而魏书生却让学生写500字的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说教、惩戒,是借助外力惩恶扬善、治病救人。对学生来说是被动式成长,这种教育方式是自外而内的。而魏书生的育人方式却是自内而外的,将检讨书改成说明书,是让学生以平静的心态自我剖析,引导学生在灵魂深处。进行好思想和坏思想的斗争。特别是写心理病历,有利于让学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冷静地选择改正自己错误的方法。而“唱歌”“做好事”更是开创了帮助学生改掉坏习惯的新天地,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可魏书生却是用甘甜、清爽的药方来治疗学生偶然的风寒。这种快乐、善良的药方既容易接受,又能健体、养神,而且惠及他人,一举数得,真是高招!
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书,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读进去,才能读懂,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我想,如果每个班主任都能像魏书生这样针对每个学生,找准“支点”,那班主任工作的滋味也许“有点甜”。
暑假,我有幸拜读了魏书生著的《如何当好班主任》一书,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发现,原来班主任工作也可以“经营”得如此美丽、迷人。徜徉书海,犹如漫步在温馨的家园,听到的是鸟语虫鸣,看到的是花开草绿,感受到的是和煦的微风、暖融融的晨光,即使是淘气、固执、顽劣,也是那么的自然、情有可原,特别是纠偏改错,更是让人感觉温馨、有趣,就是对我们这些成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阅读《如何当好班主任》,让我心悸过去的简单草率、汗颜曾经的敷衍搪塞、惭愧以前的厌烦怨恨;阅读,让我领略到了班主任工作的情、趣、理;阅读,让我受益匪浅。
“山不过来我过去”。过去,我总是拿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比,而且总是拿现在学生的不足与过去几届学生的优点比,留恋教过的一届又一届学生中的那些成绩特别好、能力特别强、特别善解人意的学生,然后就埋怨现在教的这班学生中尤其淘气、不听话的那几个,经常不做作业的那几个,埋怨的次数多了,就觉得现在的学生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于是心情总是一团糟。
魏书生却是不一样。他这个班主任选择的是让自己适应环境,然后改变环境,他说:“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所以,他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就提出“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要“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要“多学习,少批判”,要“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要“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
想想也确实如此,埋怨、灰心、等待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难教,自己的脾气也变得更糟糕,用黄金般宝贵的光阴。换来一大堆无用的指责埋怨,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魏书生说:“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反过来,你板着阶级斗争面孔对待生活,那就天天都有值得生气的事情。你若对着镜子哭,它当然也对着你哭。”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位得道高僧说过的一句话:山不过来,你可以过去呀!作为班主任,每一届学生,就是和我们隔着一段距离的大山。如果我们总是呆在原地指责那远处的山为什么不靠过来,那我们永远都不会看到山上那遍地盛开的野花,闻不到那清香怡人的花的香、草的味;走过去,与大山抱个满怀。心胸会和山谷一样豁达、宽广,心灵会如溪流那样清澈、明净。
善于寻找撬起地球的“支点”。现在总结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工作的着力点在“管”和“惩”上。事前是“管”,管好学生,不捅娄子,不出问题,最好个个都是小绵羊;事后是“惩”,稍有出轨,就杀一儆百,下不为例。
魏书生重在“疏”和“导”,而且是“巧疏”、“趣导”,看似简单平常的方法,却达到了四两拨千斤,育人于无痕的境界,着实是高手。他让学生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通过写日记,帮助学生改变自己、改造自己;磨炼学生的毅力;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提高分析社会问题的水平;宣泄烦闷;积累材料,提高写作水平。他让学生轮流抄格言,给自己写有三部分内容的座右铭,来进行思想教育,用思想之光,来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特别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学生,当学生犯了错误,我们是苦口婆心地说教,甚至搬请家长协同作战。而魏书生却让学生写500字的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说教、惩戒,是借助外力惩恶扬善、治病救人。对学生来说是被动式成长,这种教育方式是自外而内的。而魏书生的育人方式却是自内而外的,将检讨书改成说明书,是让学生以平静的心态自我剖析,引导学生在灵魂深处。进行好思想和坏思想的斗争。特别是写心理病历,有利于让学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冷静地选择改正自己错误的方法。而“唱歌”“做好事”更是开创了帮助学生改掉坏习惯的新天地,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可魏书生却是用甘甜、清爽的药方来治疗学生偶然的风寒。这种快乐、善良的药方既容易接受,又能健体、养神,而且惠及他人,一举数得,真是高招!
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书,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读进去,才能读懂,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我想,如果每个班主任都能像魏书生这样针对每个学生,找准“支点”,那班主任工作的滋味也许“有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