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整合课程资源的实践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练习1中安排了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我尝试着利用这节口语交际课,借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的见闻与感受,通过发动学生进行生活资源、网络资源和情感资源的整合,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情感。在师生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出小报等方式,了解祖国大家庭的少数民族,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一、课程预设
  为了上好这节口语交际课,我先做了课前调查,让学生们对如何更好地了解我国各个民族各抒己见。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资料、梳理资料和整合资料,了解部分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基于此,我将教学实践活动分为两部分,即课前准备和课中输出,然后分解任务,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拟以班级为“家庭”)展开:第一步:寻“家庭成员”(收集资料);第二步:访“家庭成员”(交流整合);第三步:开“家庭会议”(讨论汇报);第四步:编“家庭小报”(展示成果)。
  二、课前准备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活动效率,我们做了相应分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别收集部分少数民族的资料,再集中进行梳理。
  寻“家庭成员”(收集资料)。
  接受任务之后,学生们寻找“家庭成员”的兴趣十分浓厚,积极地查找资料,有的去图书馆,有的上网查找……不到一个星期,大家就收集到了很多关于各自任务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杰出人物等资料。资料图文并茂,许多平时没听说过的少数民族,在资料中也有翔实的反映。
  访“家庭成员”(交流整理)。
  学生们津津有味地阅读着搜集来的资料,完全沉浸在共享资料的喜悦之中,顷刻间,拉近了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间的距离。学生们为我们祖国大家庭中有这么多兄弟姐妹而自豪,也真心地祝愿祖国大家庭繁荣昌盛、幸福平安!
  三、课中输出
  为了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我设计了学生们喜欢的主题班会情境,主题是“爱我中华”。
  开“家庭会议”(讨论汇报)。
  课上,我将汇报的话语权交给学生,由几位学生扮演民族村小导游,生动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其间,我邀请了学校舞蹈队的学生表演维吾尔族舞蹈,穿插学生主持的有关民族知识的有奖问答等,在《爱我中华》的集体合唱中,完成了一堂别样的口语交际课。
  以下是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教学片段:
  生: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生:全国56个民族,大家和睦相处,平等相待,共同创造着美好的明天。
  生:民族大团结,友谊花盛开。
  生:你们看,谁来了?
  (学生模拟藏族献哈达)
  生:我们来自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首先向你们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表示我们的敬意和祝福。
  生:“扎西德勒”(做献礼状)。
  生:喜马拉雅山高又高,雅鲁藏布江长又长,布达拉宫金碧辉煌,藏北的牛羊肥又壮。欢迎你们来西藏做客。
  齐:“扎西德勒”。
  生:听了他们热情的介绍,我真想去西藏看看。
  生:你先别急着去西藏,我带你到祖国西北部居住在天山下的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去看看,你知道是哪一个民族吗?
  生:我想一定是维吾尔族吧!让我们掌声有请维吾尔族的小姑娘给我们来一段精彩的舞蹈。
  生:大家欢迎!
  (维吾尔族姑娘跳民族舞《达坂城的姑娘》)
  生:同学们,今天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一位贵宾来参加我们的中队主题会。你们认识他吗?
  (边上场,大家边齐喊“智慧老人”。“智慧老人”组织:出题—讲故事—答疑。)
  生:在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历史最为悠久。
  生:汉族的文化也非常灿烂,请欣赏钢琴演奏——汉族儿歌《小竹马》。
  (钢琴演奏《小竹马》)
  生:56个民族,56朵花,朵朵都属我中华。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
  生:我们拥有富饶的国土,辽阔的海洋。
  生:我们有一颗共同的心脏——
  齐:北京。
  生:我们同在五星红旗下,幸福成长!
  生:祖国啊母亲,各族儿童热爱您!
  生:衷心祝福您!
  齐:祝福您——昌盛,富强!
  生:请听诗朗诵《爱我中华》。
  (齐诵《爱我中华》)
  生:同学们,让我们尽情地唱吧,跳吧!
  生: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幸福平安!
  生: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集体表演歌舞《爱我中华》)
  编“家庭小报”(展示成果)。
  这样的口语交际课,学生们拓宽了民族文化的知识面,对民族大团结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生们商定并推选了几个同学编辑一份手写手绘的《七彩民族村》小报,这几个同学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从纷繁的材料中选取了一些精彩有趣的内容,如:有趣的名称、节日的来历、多彩的习俗,编出了一份集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情感性于一体的手抄小报。这份小报现在还在教室的外墙上,每天都有很多小朋友来阅览。
  四、课后思考
  在上述活动中,学生各司其职,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体验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快乐。在口语交际的输出过程中,因为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所以大多数学生主动表达的愿望强了,与人交往的能力也提高了。这次活动,将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引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网络资源和情感资源,借助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较好地达成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作者单位: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旨在通过创设的与实际生活相似的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沟通应对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人际交流素养。  【教学目标】  1.能用口语在小学毕业之际向同学、老师表达自己的“临别赠言”,激发恋恋不舍的同学之情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说“临别赠言”做到感情真挚,写“临别赠言”做到文从字顺。  2.在相互赠送“临
在苏北平原上,有一条神奇的充满传说的灌河,她北倚花果山旖旎风光,东与黄海潮激荡交响。灌河之畔的江苏省灌南县实验小学从灌河入海、海河成潮的自然景观中得到启示,与时代发展相承接,与地域文化相对话,关注每个人的生长状态,提出了“悦纳如海,勇进如潮”的文化主张。  “悦纳如海”,像大海一样博纳,像童年一样愉悦,体现的是一种开放的胸襟,一种宽容的风度,一种博取的态度,一种优雅的气质,是对师生智能特征、个性品
在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如何生长的,感受到运用数学智慧不断创新知识结论的乐趣,感受到如何科学有效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唯有这样的数学教育,才是富有活力的教育。在执教“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姚老师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数学教育理念。他没有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用字母表示数简洁、概括”等知识结论,而是不断让学生重构已有认知,不断获得新的发现。  【片段一】魔盒猜数,引出变化
策划人语  教学是一门行为科学,更是一门行为艺术。艺术,展示的就是一种美。我们听一些教师上课,感到赏心悦目,甚至于回味无穷,这是什么原因呢?是美的力量。优秀的教师上课,都有意识、无意识地按照美的规律,以审美为中介来提升教学品质,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人的情感为本、以人的本质力量为本的现代课程特征。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的“功利主义”“应试教育”依然广泛存在,教学成了“异化的劳动”,不是向上提升,而是向
笔者前阶段听过一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统计与平均数”的课,深为教者对教材习题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利用所叹服。下文将以此课中一道教材习题的教学为例,谈谈小学数学教材习题资源创造性使用的相关策略。    [案例]    习题呈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平均数”巩固练习“想想做做1”)  1 移动笔筒里的铅笔,看看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    意图解读:  教材习题要求学生先移动笔筒里的铅笔,看看平均每个笔筒
【设计理念】  英语学习本是一段奇妙精彩的旅程,学生从感受懵懂到感知意会最后悟行意用,其间的历程就是语言学习的真谛所在。我们的英语课堂应给学生创设一次次好奇与期待的行程,教师“导游”的角色在于引,引学生“游客”胜景处留足,顺势而指,探秘之心留于“游客”,引其勃勃然而神往之,欣欣然而言行之,没有烦躁,没有疲乏,只有同行后的意犹未尽,这才是精妙的教学之旅。  源于此,依据2011版英语新课标理念,强调
他是一个爱读书的人。闲暇之时,诗词歌赋、经史哲学、杂文小说皆成他怡情养性的食粮。因为书的濡染,成就了他文质彬彬的教师形象;因为书的滋养,厚实了他的专业底蕴,丰富了他的教学思想。  他是一个善思考的人。他能经常捕捉到课堂教学中转瞬即逝的智慧和灵光;静坐独处,他的思绪又会随着时间静静流淌而驰骋飞扬……最近几年,他有十余篇力作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等全国核心期刊发表,他倡导的小学英语“四学三练”高效
查理斯·汉第在他那本非常有启发性的《充满吊诡的年岁》一书中提出“斯格模德曲线”。他以此曲线指出:“不断成长的秘诀,就是在第一条斯格模德曲线走下坡之前,开始一条新的曲线。开始第二条曲线最正确的时间是A点,因为在A点有时间、资源和精力,可以在第一条曲线开始下降之前,帮助新的曲线度过它起初的探索期和可能会产生的错误。”  大部分人的一生只有一条曲线,慢慢上升到中年期,然后急剧下降进入退休期。汉第建议,最
【设计理念】  汉字起源于生活实践,从汉字的“六书”可以发现,每个汉字都与生活中的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握汉字与生活的内在关联,就把握了识字的基本规律,即将汉字与生活建立起丰富而又密切的联系,实现“识字与识世”的统一。如此,识字教学便是引导学生通过认读汉字来认识世界,真正体现识字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如此,汉字不再是印在书本上静态的冰冷的文字,而成为活在学生生活中带有温度的事物。  本
本刊记者:沈厅长,您好!2008年3月您出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转眼间5个年头过去了。首先请您谈一谈江苏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这5年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在重大工作领域取得了哪些进展?  沈健:我在“十一五”期间出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五年来,江苏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我省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