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如何面对课程改革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da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将如何开展?这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倍加关心的问题。社会进如信息时代,各种体育教学思想产生使人不可追赶,“成功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把握好教学指导思想的主旋律是我们的首要课题,近几年来,学校体育的多功能、多需求方向转变,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发展的权利与需要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下各种体育教学的共同特征。高中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生“兴趣”“能力”和“习惯”乃至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上。
  体育教师如何认识课程改革关系到课程改革的进展及是否能实施素质教育。下面我对体育教师如何面对课程改革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
  1、《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教师掌握体育、心理、健康、社会、学校体育学等有关知识。体育本身就是个体实践活动,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新思想、新观念、掌握新信息,不断改善教法与学法,课堂上体现师生平等,相互尊重。互相学习,指导好学生是主体的思想意识课。教出一流的“会学”、“会讲”、“会做”的学生来,既要关注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又要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将增进学生健康为课的主旋律。2、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发展放在主体地位上。教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学生活动的空间,采用多种教法来提高学生兴趣,只要激活了学生的兴趣,本次课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兴趣激活动机,动机产生学习,学习产生思维,思维产生探索,探索出现创新。例如,《迎面接力赛》游戏中,传统教学就是教师告诉学生怎样做,而新课程中应不要过死,应要他们自由组合,让学生自己发挥,通过实践,体验失败,体会成功,教师适时加以引导。3、注重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若使学生认识到身体健康关系到国家、社会、家庭、生活中的重中之重。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就是很好的生活也谈不上,怎么能谈为国家、社会呢?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为终身体育尊定基础。4、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不同需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教师得去研究学生,对他们的身体状况、运动技能了如指掌,才能对症下药,全面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和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学生,使他们享受体育活动中的乐趣。
  二、搞好课堂教学改革
  1. 教师应制定教学计划,选择好教学内容,分析年级教学目标,制定单元和课时计划这是我们必须考虑到的一点。2. 搞好课堂教学和学期教学评价,是搞好课改的关键。课堂教学要注重口头评价,教师要随时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加以引导纠正,教师评价是全方位的,不能局限于技能的评价。学期总结是教师自我总结和评价,我们体育教师除了上课外,还有两操,运动对训练等工作,教师必须学会及时总结,及时分析优点和不足,哪些是值得发扬或应该纠正的,教师在课后要坐下来认真的思考、总结,这对上好课是大有益处的。3. 正确处理好体育达标与体育高考的关系。体育达标是用来评价学生体育健康状况、标准较低,而体育高考是用來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体育健康状况好的体育成绩也相对好一些,反之差一些。4.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原则,无论什么课改都应遵守这一原则,只是新课程中多给学生一些空间和活动范围,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三、加强自身素养
  从经验型到技能型,在到研究型教师的出现,是教师成长的必然趋势。现代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1)爱岗敬业。(2)有耐挫心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3)有强烈的求知欲望。(4)有全面的实际工作能力。(5)受学生欢迎。(6)有好的体态与健康的身体。课程改革主要是教师观念要转变。
其他文献
随着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人类的积极心理能力得到了日益广泛的研究。个人资源适应性模型认为在不断变化的组织环境中,支持性的心理工作环境能通过加强员工的个
当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快活极了,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充满希望的季节。  然而有那么一群人怎么也快活不起来,他们就是蓝山村的村民。  蓝山村本来是个美丽而安详的山间村落,四处绿树环绕,鸟语花香。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里一会儿地震,一会儿又发洪水。人们遭了殃,房屋也被摧毁了。  可怜的人们无可奈何,能做的只有日夜不分地抢修,重建被毁的房屋。可是每当人们辛辛苦苦地完工,洪水和地震就会
2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从今年3月1日起,对首批21个罕见病药品和4个原料药,参照抗癌药对进口环节减按3%征收增值税,国内环节可选择按3%简易办法计征增值税。税率从此前
报纸
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如何使这一过程有序合理的推进,需要教师倾注智慧,合理引导。在《指南》的学习与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区域活动来激发幼儿想象力、自主性以及对事物的热情和兴趣,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一条切实可行途径。下面是我的一些浅见: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安全的探索环境  愉快、自由、宽松的环境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教师通过场景布置、氛围营造使教室拥有家的气息,让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