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爱张汤,人人恨张汤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武帝时代,酷吏特别多,其中张汤最著名。司马迁笔下的张汤,有两个细节令人过目不忘。
  一个是审讯老鼠。张汤小时候,家里的肉被老鼠偷了,连累他挨了父亲一顿打。张汤就挖老鼠洞,抓住老鼠审判。刚巧这时候,张汤的父亲回家,看见儿子走审讯流程、写判决书,简直是老狱吏的水平。
  二是“腹诽”的罪名。有一天,一位客人对大农令颜异说起国家新政策的坏话,颜异嘴巴动了动,没有回应。张汤就向汉武帝举报:颜异嘴巴动了,自然是有话想说,想说而不说,一定是坏话,这就叫“腹诽”。身为九卿之一,对政策有意见,不来向皇帝反映,却在那里腹诽,这是死罪。就这样,颜异被判了死刑。
  这两个小故事,戏剧感都很强,使人感觉张汤就是一个天生的酷吏。但实际上,张汤的形象要复杂得多。

讨人喜欢的“酷吏”


  张汤的仕途履历,大多和司法、监察有关,这些工作都很容易得罪人,但他经得起360度考评。
  对前辈高官,张汤非常恭谨,“造请诸公,不避寒暑”。但他媚上却不欺下,做了大官之后,仍然很谦和,一点不摆架子。
  身为张汤的下属,会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好领导。向汉武帝汇报工作,挨了批评,张汤会说:“这是我的错误,之前我的下属已经告诫过我不要这样做。”建议提得好,得到表扬,张汤会说:“这不是我自己的主张,是我的下属的意见。”
  普通民众也喜欢张汤。张汤喜欢严惩豪强,弱势群体犯了罪,哪怕确实应该依法惩处,他也会设法向皇帝说明罪犯的难处,要来特赦。
  这样一个人,怎么会是酷吏呢?
  要解释也很简单。张汤做上面这一切,主要不是因为善良,而是因为聪明。也正因为聪明,张汤特别清楚,自己的前途归根结底掌握在谁手里——那当然就是汉武帝。
  张汤接手的第一个特大案件,是皇后陈阿娇用巫术诅咒皇帝的案子。那一次,张汤的酷吏作风得到充分展示,最后杀了300多人,陈皇后也因此被废——敢对皇后这么狠,当然是看准了汉武帝夫妇感情不好,早憋着废皇后的心。
  后来,张汤又审理了淮南、衡山、江都几个诸侯王的谋反案,做法是“皆穷根本”,处死了上万人。汉武帝想轻判几个人,张汤竟一反常态,据法力争,认为这些人非处死不可。
  众所周知,打击诸侯王是汉武帝一朝的基本国策,但他又不愿显得太漠视亲情。面对一个“外施仁义而内多欲”的皇帝,张汤的表现当然不奇怪——按照角色分配,完成自己的表演而已。
  总之,张汤的作风是凡事顺着汉武帝的心意,皇帝想严办谁,就严办谁,而且一定办得特别漂亮,让围观者也没话可说。皇帝推崇儒术,张汤的判决就要在法律依据之外,上升到儒家伦理的高度。他特别招了一批精通《尚书》《春秋》的博士弟子,重大案件的判决书上,一定会引用几句圣人的言论。
  明代的大才子王世贞,读史的时候提出过一个疑问:张汤的儿子是张安世,父子俩都是出类拔萃的聪明人,为什么张汤刻薄而阴险,张安世谨慎而谦恭呢?
  父子性情差别大,固然是常有的事,但张汤的天性也未必就是“刻而险”。他之所以成为酷吏,是因为汉武帝需要酷吏;如果换一个需求完全不同的皇帝,张汤也许会成为一个作风完全不同的官员。
张汤之所以成为酷吏,是因为汉武帝需要酷吏;如果换一个需求完全不同的皇帝,他也许会成为一个作风完全不同的官员。(李云中 / 绘)

“长君之恶”与“逢君之恶”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张汤升任御史大夫,虽然排名在丞相之后,但因为负责监察工作,震慑力还在丞相之上。这时他最重要的工作,是参与国家财政的决策。
  元狩年间,正是汉朝和匈奴战事最激烈、花钱如流水的年份。
  回到一开头用“腹诽”罪名处死颜异的事件。当时,朝廷极度缺钱,为了筹措军费,张汤和汉武帝商量出一个“白鹿币”的创意。诸侯王朝贺天子的时候,要进献一种苍璧,苍璧下还要用一种特别的白鹿皮做垫子。这种白鹿皮,只有皇帝的上林苑有,定价四十万钱一张。
  这样一来,诸侯王就要额外再上缴四十万钱。颜异当时是大农令,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长,听说这件事后,说了一句“本末不相称”。这个表态,显然是站在了诸侯王那一边。在国家最缺钱的紧要关头,如此不配合决策层的工作,汉武帝当然对他起了杀心。张汤弄出一个“腹诽”的罪名,前提是汉武帝本来就想置颜异于死地,以此来震慑那些有不同意见的官员。
  除了白鹿币,张汤帮汉武帝制定的改革方案都集中在一个主题,就是筹措更多的钱。但在改革的第一个阶段,人民身上的剥削加重了,朝廷却没有获得多少好处,好处都被中间经手的官吏拿走了。

  张汤本人,仍像当年一样八面玲珑。但那些敲骨吸髓的经济政策都是他制定的,那些杀人狂一样的酷吏也是他提拔培养的。

  于是,張汤开始为汉武帝培养一批新型官员,这些人才更符合我们印象中的“酷吏”:他们出身卑微,青少年时代活得压抑,没有为人生做长远规划的兴趣,只是享受大权在握的爽感……他们像疯狗一样,咬官员、咬豪强、咬民众,也互相撕咬。他们就像一颗颗炸弹,把朝廷向社会汲取资源的阻塞通通炸开。朝廷因此可以源源不断获得金钱,支撑着汉武帝开疆拓土的雄心。
  而张汤本人,仍像当年一样八面玲珑。但那些敲骨吸髓的经济政策都是他制定的,那些杀人狂一样的酷吏也是他提拔培养的。官员们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也看得清楚,所以“自公卿以下,至于庶人,咸指汤”,张汤成了社会各阶层的千夫所指。
  孟子说:“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君主交代了一个坏任务,你去贯彻执行,这叫“长君之恶”;君主有了坏想法,还没想好怎么做,你替他把方案拿出来,这叫“逢君之恶”。如果说其他酷吏只能算“长君之恶”,那么张汤这样一个掌握财经、法律、意识形态的全方位高手,就是真正的“逢君之恶”。

张汤的遗言


  张汤这么聪明,一定会意识到,事态这么发展下去,自己很危险。
  从他的角度说,当然最好是满足皇帝的意愿,同时又尽量少得罪人。但汉武帝更愿意把各种得罪人的事都交给张汤去干。再好用的刀,杀人太多也会钝,到那时,皇帝自然会想换一把刀。更重要的是,皇帝永远都不缺愿意给他当刀子的人。
  《史记》记载:“汤为御史大夫七岁,败。”逼死张汤的有三股势力:第一股是皇帝的兄弟、赵王刘彭祖,检举张汤在策划大阴谋;第二股是另一位酷吏减宣,查到张汤曾陷害过一个叫李文的官员;第三股是丞相府的三位长史,检举张汤泄露朝廷机密给商人赚钱,和他们分赃。
  张汤被迫自杀了,临死前说:“我也没什么功劳,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得到皇帝提拔,做了这么大的官。陷害我的人,是丞相府的三位长史。”
  张汤死后,他的兄弟、侄子想厚葬他,但他的母亲说:“张汤是天子大臣,被人用污秽恶毒的言语中伤而死,哪里用得着厚葬?”于是用牛车把他的尸体拉到墓地,下葬时有棺无椁,也就是普通士人的待遇。显然,张汤的母亲是想用这种寒酸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汉武帝听说了,感叹:“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于是派人调查张汤的家产,总共不过五百金,相当于五十户中等人家的资产,但以御史大夫这种级别的高官来说,自然算穷的。而且这五百金都能说清楚来源,和商人串通发财的事纯属子虚乌有。于是,汉武帝把三长史全部处死,丞相也被吓得自杀。
  这件事听起来,和战国时吴起死后复仇的故事有点像,但细究起来则不太一样。张汤报仇,远不如吴起彻底。逼死张汤的三股势力,他只报复了1/3。
  这也正是张汤明智的地方。他的临终遗言,不提刘彭祖,因为汉武帝面子上特别讲究“亲亲之道”,不会因为冤枉了一个酷吏而去动自己的兄弟;也不提减宣,那个案子证据确凿,提了只能证明自己罪有应得;只有三长史这边,自己确实是被诬陷的,把焦点集中到这里,更能激起皇帝的怜悯之心——张汤的遗言,重点不是报仇,而是为儿子铺路。
  张汤的儿子张安世,和司马迁是同事,在宫里做郎官。司马迁记录:“上惜湯,稍迁其子安世。”现在张安世可以升官了。
  到昭帝、宣帝时代,张安世被封为富平侯,贵盛无比。后来班固写《汉书》的时候,把张汤从酷吏当中抽了出来,单独立传。倒不是他觉得张汤不是酷吏,而是“汉兴以来,侯者百数,保国持宠,未有若富平者也”。有汉一代,封侯的人很多,往往逐代而衰,唯有张汤家族,一直富贵绵延。他们一家世世代代混得太成功,和别人挤在一篇传记里放不下。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回顾了美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吸收他们经验,并提出我国大陆地区的心理辅导行政建设可行性建议: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组织三级工作网络、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的权责体系的建设、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等。  
为了保持清新的口气很多人拒绝吃大蒜。其实,大蒜具有杀菌、抗癌的作用,性味辛温,最善除肺经风邪,对于治疗感冒咳嗽也有奇效。  1.剥一粒大蒜含在口中,不时轻咬一下,蒜味一出,慢慢咽下,一粒含一小时,咽痒立减,咳嗽可愈。  2.大蒜加冰糖煮水。用30克大蒜、10克冰糖加200毫升水,先用大火将水煮开,再用小火慢炖几分钟,最后熬成一小碗的量。当咳嗽厉害时,每天早、中、晚共喝三次,第二天就见效,三天后痊愈
*我们参加了几次《读书》“服务日”活动,深感获益,会场上陈列的每月新书,虽然不能称完全,但已经相当可观,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每月可以见到这些新书,应当可以满足。遗憾的是,这些书对我们说来,犹如惊鸿一瞥,既无缘买到,也不能用较长时间阅读。买书既是书店的事,这里不去说它。就《读书》杂志来说,可否把“服务日”改为“服务周”,甚或有一固定场所,可以长期任凭爱书者来参观新书。这种场所,故名之曰“读书沙龙”如何
二○○四年,布什在伊战陷入僵局,却仍以较二○○○年更高比例的票数赢得大选。美国的右翼力量,曾一度为此欢呼雀跃,认为美国人民已选择了共和党右翼作为长期领导美国的政治力量。在堕胎权、同性恋等社会议题上均采取基督教原教旨立场,并反对种族平权政策的社会保守主义,和在外交上以强硬军事方式解决一切问题,确保美国霸权永不受挑战的新保守主义,仿佛已成了屹立不倒的主导意识形态。  但二○○六年底的一场中期选举,却出
《中亚史纲》是我国史学工作者写出的第一部中亚通史。全书近五十万言,从石器时代的中亚写起,一直到十六世纪初期巴布尔的统治结束,系统地论述了中亚各个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及其与四周各国的关系。  中亚史是一门在国际上很受重视的学问,各国学者多有贡献,以往我国史学家只在研究中国历史触及中亚时,才给予一点注意。间亦有人就中亚某一民族或某一国家的历史进行探索,而专门的系统研究则由于资料有限,难度较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和朝阳区教委共同合作项目“朝阳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关爱工程”之一,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教育环境,由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北京市润丰学校和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联合承办的第二届朝阳区“5·25中小学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主题活动日于2013年5月25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润丰学校开展。  “幸福陪伴,梦想启航
一  雾霭缥缈,如幻如梦,笼罩着三千巍峨雄峰,缠绕着浓郁茂密的森林。人在酣睡,山在酣睡,雾却醒着,缭绕弥漫于山峦之间,赶在太阳升起之前,迷蒙山之空灵,浸润林之苍翠,陡添峰之神秘。  曙色喷薄的朝晖,似万把利剑直戳雾的妖娆,雾知趣地隐藏起妩媚,收敛起缭绕,隐匿于山林。苍茫的山脉和层叠的群峰此刻便带着绿色的韵律,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开始抒写新一天的诗。  二  奇峰三千,保持着头角峥嵘的独立,瘦骨嶙峋,
理论文章不一定就枯燥无味,柳鸣九同志的法国文学评论集《采石集》证明了这一点。《采石集》共收论文二十篇,每篇都给人提出至少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雨果的脚步》中,作者在总结雨果随着时代而不断前进的步伐的基础上,阐明了要创作出真正属于时代的文学,首先要求创作者成为时代的先锋,以深刻表现自己的时代社会为己任,体验时代的人心,探索适应的新艺术形式,抵制因袭的惰性,抛弃传统的偏见,通过雨果的先例引出
也许只是到近代,时间和空间意义上的机运的捕捉,对滞后的中国才是那样地契合:它怎样走向世界,它也怎样走向未来。在西方文明以最野蛮的方式震撼东方之后,希图自己民族继续体面存在的中国人,在历史给定的极有限的选择余地内,就自己民族命运问题投下无限思虑和才智。选择总是以比较为前提的,时代就这样把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这个在西方被更早注意的课题——提示给中国思想史。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在中国的发萌,或可上溯到西
忍一下吧    商品经济条件下知识分子往哪里去,固然已成为知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最终结论也可以象《读书》第十二期编后所说的那样,赞成一条:必须有思想的自由。  然而,自由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争取的或人家赏赐的?我的观点大致是:目前文化遇到的困境,大多是知识分子作茧自缚。如“以文养文”等口号的提出,文化界先是极不情愿地接受,直至后来发展到有过之而无不及。“印刷垃圾”从何而来?不是从工人中来,也不是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