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03—01
1 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解决措施
乡镇卫生院是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中的一级医院,医院内感染控制是医疗质量控制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感染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危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
2各乡镇卫生院院内感染控制现状
基层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控制知识缺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但对卫生院检查督导过程中,对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进行提问式调查发现,医护人员普遍缺乏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很少接受医院感染控制培训。对医院内感染概念不清,不知道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医院感染控制具体工作不了解。
医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健全:无规范的操作流程,无菌管理薄弱,无菌技术不规范,病房消毒隔离不严格,医疗废物销毁不符合流程。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不力:淡忘无菌观念,忽略了无菌操作原则,如无菌操作前不洗手、配置液体时不戴口罩、更换输液瓶时瓶盖不消毒、静脉穿刺不成功二次穿刺不更换针头、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等因素造成医院内感染。在隔离技术、消毒、灭菌原则和方法等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化学消毒剂品种少,要用乙醇、碘伏,这些消毒液配置、使用浓度是否准确也从未监测。
基础设施及环境存在医院感染隐患:门诊输液房间拥挤,各种疾病患者同处一个房间输液,病房无自来水设施,医护人员操作前无法常规执行七步洗手法,厕所没有水冲洗,患者提输液瓶上茅厕。所有经消毒的区域和高压灭菌锅均没有进行微生物检测。
滥用抗生素现象现象很普遍:目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在各级医院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而在乡镇卫生院则更甚,其使用率>65%,二联以上抗生素平均使用率>21%,如过度预防性用药,联合用药和较多的使用昂贵抗生素等。这不仅增加了细菌的耐药菌株,而且也增加了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
3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解决措施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控制标准: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如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院内感染病例报告制度、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医用废物管理制度及处理流程等。
进行院内感染控制的培训和教育: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医护质量考评中的一個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危,因此控制和预防医院内感染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应该高度重视。举办医院内感染学习班和知识讲座,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充分认识院内感染的危害性。在洗手池旁张贴七步洗手法,医疗垃圾处理流程。 在门诊大厅、输液室、病房张贴健康教育宣传画、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包括洗手的学问、戴口罩的益处、流行病的传播途径、怎样防止院内感染等知识。
安排专职人员督导检查:指定专人承担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对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病例进行信息上报并作动态分析,定期对医院内各科室环境空气、各种无菌包、高压灭菌锅等检测取样,标本送上级医疗卫生部门微生物室进行培养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本院医护人员。指导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化学消毒剂,每月统计、通报抗生素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切实做好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①加强重点区域管理:对于产房、手术室、供应室等重点部位应重点管理,严把出入关、随时清洁,三氧消毒机消毒每天2次,并做空气采样细菌培养,详细记录培养结果。换药包、手术包、产包要求一人一包一用,用后24小时内以消毒-清洁-灭菌的流程处理。凡经高压灭菌的包,均要求一包一卡一监测,保证灭菌质量,保障患者安全。②采用科学的检测手段:紫外线灯管定期用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监测其强度,强度<70μm/cm或使用时间达到1000小时必须更换。各种化学消毒剂也要及时更换,定期用消毒剂浓度试纸监测其有效浓度。换药包、产包、手术包使用前检查灭菌监测指示卡,使用灭菌监测指示卡定期监测高压锅灭菌效果,并记录。③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院内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医院感染控制率是体现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无菌技术是防治医院内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无菌技术贯穿于每项医疗技术操作中,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加强无菌技术培训,在各种诊治活动时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防止交叉感染,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
改善基础设施,保障患者安全:改善就医环境,扩大医疗用房。隔离治疗传染病患者,设置儿科门诊输液室,保护易感群体。保障医院流动水供应,减轻医院环境空气污染。设置专门物品消毒供应室,按流程消毒灭菌,保障无菌物品的供应。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感染管理方法》中规定,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在此基础上制定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则和联合用药原则:对已明确的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对不明原因发热,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对病情特别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酌情选用抗菌药,正确掌握围手术期用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最佳给药时间是是麻醉诱导期或术前2小时内给药1次,即可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特征,对以下几种情况可联合用药:病因未明的严重患者;较长期用药;细菌产生耐药可能者;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使毒性较大药物剂量得以减少者;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每月统计、通报每位临床医师使用抗生素情况,引导督促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
总之,乡镇卫生院应加强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标准的制定与建设。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开展目标监测。注意掌握医院感染控制的新动态,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保障患者安全,维护医务人员健康。
1 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解决措施
乡镇卫生院是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中的一级医院,医院内感染控制是医疗质量控制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感染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危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
2各乡镇卫生院院内感染控制现状
基层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控制知识缺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但对卫生院检查督导过程中,对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进行提问式调查发现,医护人员普遍缺乏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很少接受医院感染控制培训。对医院内感染概念不清,不知道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医院感染控制具体工作不了解。
医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健全:无规范的操作流程,无菌管理薄弱,无菌技术不规范,病房消毒隔离不严格,医疗废物销毁不符合流程。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不力:淡忘无菌观念,忽略了无菌操作原则,如无菌操作前不洗手、配置液体时不戴口罩、更换输液瓶时瓶盖不消毒、静脉穿刺不成功二次穿刺不更换针头、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等因素造成医院内感染。在隔离技术、消毒、灭菌原则和方法等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化学消毒剂品种少,要用乙醇、碘伏,这些消毒液配置、使用浓度是否准确也从未监测。
基础设施及环境存在医院感染隐患:门诊输液房间拥挤,各种疾病患者同处一个房间输液,病房无自来水设施,医护人员操作前无法常规执行七步洗手法,厕所没有水冲洗,患者提输液瓶上茅厕。所有经消毒的区域和高压灭菌锅均没有进行微生物检测。
滥用抗生素现象现象很普遍:目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在各级医院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而在乡镇卫生院则更甚,其使用率>65%,二联以上抗生素平均使用率>21%,如过度预防性用药,联合用药和较多的使用昂贵抗生素等。这不仅增加了细菌的耐药菌株,而且也增加了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
3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解决措施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控制标准: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如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院内感染病例报告制度、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医用废物管理制度及处理流程等。
进行院内感染控制的培训和教育: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医护质量考评中的一個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危,因此控制和预防医院内感染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应该高度重视。举办医院内感染学习班和知识讲座,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充分认识院内感染的危害性。在洗手池旁张贴七步洗手法,医疗垃圾处理流程。 在门诊大厅、输液室、病房张贴健康教育宣传画、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包括洗手的学问、戴口罩的益处、流行病的传播途径、怎样防止院内感染等知识。
安排专职人员督导检查:指定专人承担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对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病例进行信息上报并作动态分析,定期对医院内各科室环境空气、各种无菌包、高压灭菌锅等检测取样,标本送上级医疗卫生部门微生物室进行培养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本院医护人员。指导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化学消毒剂,每月统计、通报抗生素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切实做好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①加强重点区域管理:对于产房、手术室、供应室等重点部位应重点管理,严把出入关、随时清洁,三氧消毒机消毒每天2次,并做空气采样细菌培养,详细记录培养结果。换药包、手术包、产包要求一人一包一用,用后24小时内以消毒-清洁-灭菌的流程处理。凡经高压灭菌的包,均要求一包一卡一监测,保证灭菌质量,保障患者安全。②采用科学的检测手段:紫外线灯管定期用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监测其强度,强度<70μm/cm或使用时间达到1000小时必须更换。各种化学消毒剂也要及时更换,定期用消毒剂浓度试纸监测其有效浓度。换药包、产包、手术包使用前检查灭菌监测指示卡,使用灭菌监测指示卡定期监测高压锅灭菌效果,并记录。③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院内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医院感染控制率是体现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无菌技术是防治医院内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无菌技术贯穿于每项医疗技术操作中,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加强无菌技术培训,在各种诊治活动时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防止交叉感染,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
改善基础设施,保障患者安全:改善就医环境,扩大医疗用房。隔离治疗传染病患者,设置儿科门诊输液室,保护易感群体。保障医院流动水供应,减轻医院环境空气污染。设置专门物品消毒供应室,按流程消毒灭菌,保障无菌物品的供应。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感染管理方法》中规定,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在此基础上制定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则和联合用药原则:对已明确的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对不明原因发热,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对病情特别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酌情选用抗菌药,正确掌握围手术期用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最佳给药时间是是麻醉诱导期或术前2小时内给药1次,即可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特征,对以下几种情况可联合用药:病因未明的严重患者;较长期用药;细菌产生耐药可能者;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使毒性较大药物剂量得以减少者;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每月统计、通报每位临床医师使用抗生素情况,引导督促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
总之,乡镇卫生院应加强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标准的制定与建设。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开展目标监测。注意掌握医院感染控制的新动态,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保障患者安全,维护医务人员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