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思考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uefu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科课程设置的必修课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成为宣传、学习和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平台。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在明确教材主旨的基础上把握根本主题,强化“八个明确”以及落实“十四个坚持”;其次,整合教学内容把新时代思想带进课堂;再者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教学、研究性教学和启拓教学等多维教学方法来彰显新时代思想;最后,通过实践教学与校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深化新时代思想,这样更有助于加深学生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2.017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2-0085-05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正是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习近平同志鲜明地提出并系统地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1]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必须明确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承担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坚持新时代的行动指南,展现新时代的真理力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同时对高校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科课程设置的必修课之一,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2]
  一、以明确教材主旨为基础把握新时代思想
  “纲要”课讲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來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为历史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贯穿“纲要”课的全部章节内容,是统领和指导“纲要”课教学的核心。因此,以明确教材主旨为基础来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纲要”课的出发点。
  1.把握根本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主题。中国近现代史,既是中国人民的辛酸史、屈辱史,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前仆后继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爱国史。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趁中国封建社会衰落之机,凭借船坚利炮使中国丧失了国家主权,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但是,近代中国却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其原因就是在于“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 [4]。由此,“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在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使一个极度贫困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5]因此,把握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根本主题,就能更好的把“纲要”课所具有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们能够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主题。
  2.强化“八个明确”
  “八个明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破题,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理论创新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有机结合,把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具体化了。”[6]在整个近现代历史中,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经过长期的失败和挫折之后,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以其政策的正确性、斗争的坚定性,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此走上了胜利发展的坦途,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因此,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纲要”课中,就需要强化“八个明确”的具体内涵,从而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现路径。
  3.落实“十四个坚持”
  “十四个坚持”主要是回答怎样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从实践层面上明确的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7]不管是清末地主阶级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变“器”存“道”,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合君民为一体”,维新派的“采万国之良规,行宪法之公议”[8]以及革命派的“革君主专制之命,创民主共和之业”[9]等各个阶级都在孜孜不倦的寻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因此,在教学内容中落实“十四个坚持”,使学生们在学习课程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二、以整合教学内容为引领阐释新时代思想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主题,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不断寻求国家复兴的“逐梦史”。因此,在“纲要”课教学中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根本主题,不脱离教材的情况下,整合教材中的内容转化为专题教学,就可避免学生普遍反映专题教学与课本的关系没处理好的问题[10],真正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进课堂。这样,“纲要”课就可以进行以下专题讲授。
  专题一,近代屈辱的根源。这一专题主要使学生们了解近代中国被侵略、被掠夺、被压迫、被侮辱、被宰割的历史。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11]可以说,在中国近代80年里,中国所蒙受的屈辱比过去数千年都多。“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曾不止一次地被落后民族或邻国所击败乃至征服,但中国人民不曾一次被胜利者或征服者所卑视,也不曾有一次丧失其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鸦片战争的失败才是民族的自豪感也同时被侵略者的炮舰所摧毁,民族的自信心也开始动摇了。”[12]通过这一专题讲授使学生们清楚“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道理,认清帝国主义、封建专制主义的丑恶面目。
  专题二,救亡图存的尝试与挫折。在这一专题里,救亡图存成了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虽然,近代中国人民的一次次抗争都失败了,但它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他们所组织、发动并参与其中的一次次极为英勇悲壮的斗争,组成了中国历史最壮观的画卷。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邹容、陈天华、孙中山、黄兴,以及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的英雄们和英勇抗击外国侵略、保卫祖国疆土的清朝爱国官兵,他们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业绩激励和教育着一代代中华民族的子孙。这一专题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的传统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來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13]
  专题三,中国历史的抉择。这一专题主要讲授先进的仁人志士在面对中华民族苦难时所进行的探索。随着英国侵略者的大炮轰开了天朝的大门,不仅打破了清王朝“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14],而且震撼了中国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华夏中心”的观念,从而在中国思想意识领域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面对的特殊国情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及其社会影响根深蒂固,又遭受着西方列强侵略和压迫,经济文化十分落后,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成为首要问题。[15]在此期间,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一直在摸索着复兴之路,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处于黑暗中的中国先进分子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社会主义这一救国方案后,中国革命的面貌便焕然一新。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历史帮助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救了中国。
  专题四,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这一专题主要讲授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前后经过比较、探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历程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坚定的领导核心。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16]通过这一专题使学生们认识到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刻就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从而懂得树立崇高理想的重要性和坚定信念的必要性。
  专题五,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这一专题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的革命任务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及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苦历程。从大革命失败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多次破坏、打击和挫折,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7],从而打开了革命的新局面。通过这一专题使学生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具有不可战胜的智慧和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不仅可以战胜外部敌人,也可以克服纠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专题六,中华民族是不可欺侮的。这一专题主要讲授抗日战争的历史。抗日战争扭转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抗外来侵略战争中屡遭挫折的局面,成为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由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虽然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广大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获得空前的提高,特别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起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18]通过这一专题使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19]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只要全民族团结起来,就没有打不垮的敌人和攻不破的难关,进而培养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
  专题七,社会主义——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一专题主要讲授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抗战胜利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一切必要的前提;在国内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成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建立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政治基础;通过没收国民党官僚资本所建立起来的国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也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济保障。通过这一专题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0]同时,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亿万人民选择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们树立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培育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专题八,新时代开启“强起来”的民族复兴新征程。这一专题主要讲授站在“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和走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21]通过这一专题的讲授使学生们认识到当前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是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同时,使学生们对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三、 以多维教学方法为手段彰显新时代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2]因此,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纲要”课教学中,就必须根据“纲要”课历史与现实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新颖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们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了解和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新媒体新技术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23]新媒體新技术教学,搭建师生线上沟通交流思想的平台,是一种不受地域和空间限制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它使“纲要”课的教学从静态变为动态,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拓展、延展了教学时空,同时可以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纲要”课作为一门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课程,具有双重属性,既是历史课,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通过新媒体新技术可以将抽象的历史“具体化”,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用感官“触摸”历史。再者,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可以将逝去的历史“情景化”,让学生在“大环境”下理解历史。通过将历史“再现”的形式,使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结果可以更好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帮助学生们理解历史事实背后的规律性和必然性以及历史事件对今天所产生的借鉴意义。
  2.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推动教学相长,通过案例研讨、开放性问题讨论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使教学不再是由教师灌输既定结论的过程,而是转变为问题意识、方法指导、师生共同探究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在“纲要”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本校特色和地域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首先,建立问题小组。在进行研究性教学之前,教师围绕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提出拓展性、社会现实性或者学术前沿问题,学生要收集相关的参考文献,确定研究题目,并根据兴趣组成合作小组。其次,进行分组研究和成果汇报。教师在学生收集文献直至确定选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内容选择上应注意问题的开放性、现实性与综合性。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组际交叉讨论交流,通过分享研究成果,使学生们的认识得到提升的同时进行自评、互评,使成果不断完善。最后,分析总结成果。在对学生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并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之上不断进行改进,逐步掌握研究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3.启拓教学
  启拓教学,以问题为教学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们从历史知识层面上的学习提升到历史逻辑层面上的学习,进而增加学习“纲要”课的兴趣和动力。在进行启拓教学过程中,首先,构建教学专题时,基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融入最新学术前沿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创新设计,专题内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其次,密切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思想实际,引发学生思考。再者,启拓教学不是某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几种教学方式方法的结合,从而形成教学上的合力。最后,启拓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一位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惯例,而是由专长于各个专题的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讲授,这样可以形成一种集体智慧的综合优势,使学生们可以博览众长。
  四、 以强化实践教学为核心深化新时代思想
  实践教学,就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纲要”课的现场教学,利用学校和当地的资源,增强学生的历史现场感,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学的品位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纲要”课的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只在理论层面上使学生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讲授,更应该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的活动使学生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根本主题的历史演进过程,从而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实践教学与校园实践活动相结合
  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纲要”课的实践教学中,必须发挥高校校园文化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另外,利用纪念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通过与校园实践活动结合,使学生们在历史发展中深刻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感召作用,更好地加深学生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根本主题的了解。
  2.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就是组织学生们去纪念馆、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地进行参观,这是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纲要”课教学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在进行社会实践教学前,教师可以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让各小组做好参观前的准备。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体会,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参观活动进行总结分析,这样使学生在“赏”的过程中同时学会“析”。因此,在“纲要”课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起而行之”,而且会使“纲要”课更具实效性。   参考文献
  [1][3][7][16][17][20][2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0,10,13,13,15,14,10-11.
  [2]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J].中共党史研究,2011(10):5-10.
  [4][1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3,623.
  [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
  [6]《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强国时代”[J].瞭望,2017(43):16-19.
  [8]刘琅.精读康有为[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7:314.
  [9]罗通秀,刘建设.中国近代史新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242.
  [10]贾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三位一体改革模式探索——以厦门大学为中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5):86-89.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12][19]胡寄窗.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4,172.
  [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8.
  [15]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2).
  [18]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4(2).
  [2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责任编辑:张学玲]
其他文献
【摘 要】“研学后教”是番禺区教育局新课改的时势产物,它契合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以及改变测评出题方式。  【关键词】“研学后教”;氛围;探究;参与;导学案;测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主体、因材施教等原则,颠覆了传统的“教”与“学”的顺
【摘 要】 在“让学引思”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引领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进行变式探究.随着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不断变化,教者通过合理的“讓”和巧妙的“引”,让学生展开“思”和“说”,在变式探究过程中寻求不变的方法,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让学引思;变式;最值
【摘 要】试卷讲评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合理的“评”是提高评讲课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准确的“讲”是提高评讲课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从“评、讲”两方面提高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有利于发挥试卷讲评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试卷评讲;有效性;数学  数学试卷的评讲是教学检测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教师对数学试卷的评讲的重视程度不够,评讲试卷往往评讲无重点,就题论题,不知取舍,面面俱到;重讲解轻参与;重结论轻
【摘要】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始终是困扰师生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着义务教育质量.本研究认为衔接不良很大程度源自学生数学学习的适应性不足,我们从学习适应性的角度,通过理论建构、田野调查等方法,以北京市中小学数学教育衔接项目为个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要素涉及内外因两大层面:内因层面有学习态度、学习技术、自我监控,外因层面特指学校学习环境.研究以改善“学习媒介”为切入点,提出解决中
【摘要】每一個章节新课结束后,都有相应的复习课.然而复习课并没有现成的教学素材和课标定位,那么应该如何筛选素材、如何确定合适的主线聚焦知识之间的联系呢?利用教材中的章“小结”,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利用教材的例题或习题,加强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利用教材中活动的材料,提炼经验形成思想;利用“阅读材料”的课程资源,欣赏数学.  【关键词】章节复习;教材资源;课堂教学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形式。根据教育病理学观点,针对我国目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浪费、教育冲突、教育滞后和教育差别等问题,指出存在这些问题的病因既有观念的影响,又有体制的制约;既有社会环境因素,又有学校和学生自身因素。提出了必须通过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健全体制机制、提高社会适应性,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健康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教育病理学; 大学生; 社
【摘 要】  “章头语和章头图”是一章内容的起始,也是一章内容的浓缩.以《分式》章头教学为例,类比分数的概念、性质、运算法则等去研究分式,尤其是学习《分式》的方法,培养学生宏观思考问题的意识,引领学生学会思考和研究问题,充分发挥章头起始课的教学价值,努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章头语和章头图;分数;分式  纵观苏科版教材,每章的开头部分都单独设计了意义深远的“章头语和章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特殊的职业素养。“基础”课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责任意识、高尚的人格力量和真切的关怀品质、渊博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媒介素养等方面。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文件引导“基础”课教师明确职业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引导“基础”课教师加强道德修养,通过培训和研修等途径帮助“基础”课教师提升职业技能,通过合理的考评体系和
【摘 要】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中良好的倾听习惯意义重大。以学生听讲的专注度、学生听讲的持久度、学生听讲的接受能力、学生听讲的独立性为良好倾听表现的参照标准,进而创设倾听的情境,优化倾听的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关键词】倾听;意义;标准;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一个人不善于倾听,不仅影响着他的学习效率,影响他对知识的吸收和智力发展,还体现着他的道德修
【摘 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是《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对初中生英语口语训练缺乏语境、缺乏有效的训练模式的现状,可通过“语境中导入新单词与看图说话、两两对话能力结合”“词汇识记与过关单词读音、辨识重读音节能力结合”“话题中词汇应用与话题口头表达能力结合”来训练学生的词汇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关键词】词汇教学;口语能力训练;渗透  一、初中生口语能力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