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xwh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文章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各类信息的过程。阅读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准则和要求,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成效,提高阅读的效率。
  在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或课内文章时,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学生往往没有一定的阅读水平,导致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下面谈谈提升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要能整体感知文章
  对于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最主要的是整体感知,在阅读中,不是机械、刻板地照本宣读,而是主动、积极地挖掘,将自身的经验、阅历加入到阅读过程中去,使读物与读者间建立区域广泛的敏感区,读者尝试着用属于自己的语言来评说作品,一边读,一边尝试着说。如我教授《孔乙己》这篇文章时,便引导学生讨论。一个学生问:“孔乙己怎么会死?”我因势利导要大家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和自身的体验,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说说自己的想法。尤其让大家想想,鲁迅写孔乙己这个人物的用意。不久,学生就争相发言,甲说:“是饿死的,他不劳动,当然没钱维持生计。”乙说:“是冻死的,当时已是深秋,入冬后没有避寒的衣物、居所,还能不冻死吗?”丙却出人意料:“是气死的。他一向清高,一心想往上爬,但现实不允许。他又不敢申讨,只能在悒郁中死去。”作者的用意也就不言而喻了。读书就是借助他人的思想,开发自己的思想,由于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融入自身见解,用自己的话来说,所以他们的答案合情合理,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二、阅读应抓重要语句
  阅读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善于阅读的读者不是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使用注意力的。它总是选择重要的词语组成句意,选择重要的语句领会文意。而尤为重要的语句包括主旨句、警句、含蓄句、呼应句、委婉句、象征句、过渡句、用典句等。阅读作品,要能找出那些点题的、表现中心的、提携全文的句子,更好地把握中心。当然,一些名言警句、象征句、用典句,有时也是对主题的很好提炼。如高尔基的《海燕》一文的结句:“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一警句,同时蕴含象征,显示了革命战胜不畏强暴顽强战斗的高贵品质和迎接革命风暴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要注意阅读过程中语句的结构分析
  阅读能力包括语句的理解能力、文意的把握能力、文章的分析能力、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能力等几个方面。在这些具体的能力中,语句的理解能力是基础。阅读中的语句理解不是对孤立的一个词、一句话的词义、句意做静态的理解,而是要对这个词、这句话在某一语境(上下文)中的具体含义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要通过对句子结构的分析来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四、阅读过程中也应注意语感的培养
  何为语感?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感觉。”语文教育家韦志成先生给语感下了一个定义:“语感是语言文字或语言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言、语意、语法、语用等在内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由此,我认为,语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吸收能力,指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敏锐的感受,是读者或听者将个人体会的意义以及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的结果。人一旦有了这种能力,阅读就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囫囵吞枣。
  1.让学生有朗读的习惯。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课文可以让学生思维上形成定势,对文章有一个轮廓上的感知,在大致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去体会词句的含义就比较好把握了。如我在教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我让学生疏通字词后诵读了三遍,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揭示主旨的中心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时,学生感悟句子的能力明显提高。
  2.创造良好的情境也是培养语感的一个可行之计。学生都偏爱能与他们心灵交汇的老师,而不是摆着脸庞让人生畏的刻板的老师。学生的情感喜好全凭自己的潜意识,老师尊重、喜爱学生,对学生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对老师也会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回报,所以,教师在上课前能纯洁自己的心境,排除杂念,屏除一切不愉快的心绪,端正自己的教学品味,让自己的职业道德情感上升到自由的形式——“爱”的境界。在自己所任学科上能采取轻松、民主、舒畅的作风,使学生解除压抑感和畏惧感,充分感受学习的愉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关注并积极加以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注重阅读方法训练,强化学生学习过程,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有效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全面了解某三甲医院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旨在为全面实施围手术预防用药管理提供基线情况。方法:抽查2010年3月所有清洁手术,登记性别、年龄、科室、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客体,又是自身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虽是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但教师的教只能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完全服务于学生的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构建紧密联系、逐步深入、相互促进的“自学——质疑——研讨——运用——创新”的新的教学模式。  一、自学是基础  自学是教学模式最基础的一环。曾经的“听——记——练
随着中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刻,在老师、家长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学生逐步走向成熟,从一定程度上实现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的统一,社会的自我与个体的自我的统一,表现为中学生的个性和品格的可塑性。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针对中学生思想工作的特殊性,我们认为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做好几个结合。  一、教育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论语》中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
目的:比较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OX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01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XELOX组54例和FOLFO
语文这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及人文性,它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学习生涯。学习语文,不仅是为了掌握其中的知识,更主要的是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观,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下面,就让我们详细地研究与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  一、价值观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价值观教育,是指教育者站在人文主义立场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正确的理念判断周围的事物。价值观来源于心灵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