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与听力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iao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影响听力教学的若干因素,探讨了如何在听力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
  关键词:听力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
  
  引言
  
  任务型教学法是广为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工作者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在教学中通过参与、互动的方式将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以及学习者的积极性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语言水平。这一理论用于指导外语教学卓有成效。本文从影响听力教学的一些因素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初探如何在这门课程中有效地发挥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一、 任务型教学法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让学习者保持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提高自身语言水平。根据Skehan的观点,任务有如下几点定义:(1) 任务以意义为主;(2)任务中有需要通过语言交际解决的问题;(3)任务内容与现实世界有内似之处;(4) 完成任务,根据结果对任务进行评估。
  在任务型教学中,主张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单元,以任务完成为教学目标,全部教学活动围绕任务进行,服务于任务的完成。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习者学到语言,又可以发展学习者自身,因此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二、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语言、认知、文化和社会认识等各种因素。听者在听的过程中,需要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解码、预测、筛选和分析,最后再从记忆中提取相应的知识图式与解码了的信息进行匹配,从而正确领会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而听到的信息通常是一闪而过,没有时间去做充分的思考,因此学习者必须利用掌握的语言知识,积极主动地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解码、分析、预测和推理。
  听力理解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语言知识的不足,(2) 心理因素,(3) 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4) 母语学习习惯。 这四大主要因素又具体包括以下若干条:
  (1) 语言知识的不足:a. 语音辨别有问题 b. 词汇不足 c. 语法知识不牢固
  (2) 心理因素:a紧张畏惧心理、缺少信心 b.缺少练习听力的兴趣 c.听者注意力容易分散
  (3) 文化知识的不足:不具备文化背景知识,缺少相应的图式
  (4) 母语学习习惯: a.语序b.母语思维方式
  在听力教学中,我们不妨以这些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为中心,结合任务型教学法逐一分析、解决问题。
  
  三、 任务型教学法在听力课程中的实施
  
  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者Jane Willis将任务型教学的模式分为任务前活动、完成任务活动和语言探究三个阶段。结合听力教学我们可以相应地分为听前任务、听时任务和听后任务三个层次。现在我们根据上文所述影响听力教学的因素和任务型教学模式,对这三个阶段的任务进行分析。
  1. 听前任务
  听前任务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习者开动脑筋,启动已有的、与听力有关的各种知识,帮助学习者了解与听力资料相匹配的背景知识,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学习者介绍话题之后,引导他们思考可能出现的词汇和语法,在大脑中启动相应的图式,为他们理解即将接受的信息建立认知基础。如果背景知识相对陌生,可由教师作背景知识补充,给出关键词语,降低难度。也可以组织学习者进行讨论,实现心理交流、互补。如此一来学习者对所听资料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会产生更多的兴趣。
  2. 听时任务
  这一阶段是学习者的听力实践阶段。可先放一遍录音,让学习者判断对话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简单问题,此项任务的目的在于获取文章大意。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也可以调整自己去适应资料的语境,如语音、语调和语速等。
  听第二遍时,提出更细致的问题对资料进行精确辨听,此任务的目的在于捕捉主要信息,提取有用部分,放弃无用信息。
  听第三遍时,提醒学习者注意信息核对,有无失误,以免漏掉有用信息。
  在做听力练习时,教师提出具体的听时任务,可以消除学习者的盲目性,为学生提供专心听的动力,推动其充分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听力活动由枯燥的单向式变为双向式。
  3. 听后任务
  听后任务并不能只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对答案,更重要的目的是分析他们所犯的错误,找出其犯错的原因,其听力的弱点在何处,如何提高?例如错误是因为词汇的问题,应指导学习者加强此方面针对性的练习;错误是因为语音不正确,则应对其进行纠正。
  此外,对听力材料也要充分加以利用,提取其中运用语言的良好例证。例如在海关、商场、警署等不同场景的对话,可以让学习者回忆使用这些表达方法,从而将所听到的东西真正地吸收应用,达到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结语
  听力训练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活动,而所有的交际活动都是带有某种目的的任务,因此任务型教学对听力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任务活动为主要途径,恰当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推动听力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Willis. Jane,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6.
  [2]杨舒.西方文化研究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1,(1).
  [3]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5.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翻译历史源远流长,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但是影视翻译方面却还较少有人涉足。本文从影视翻译的特点出发,以影视翻译的目标为指导,对于影视翻译中应该归化还是异化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从句子结构、空缺词、谚语和习惯语的翻译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影视翻译中应该归化和异化相互结合、取长补短的结论。  关键词:影视翻译 影视翻译的特点 归化 异化    中国翻译的历史源远流长,大家的重点都放在
摘 要:本文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有关成果和英语学科的特点,阐述学生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羞怯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其消极影响,并具体探讨了克服羞怯心理的对策:建立正确的评价观、师生观和表现观。  关键词:英语教学 羞怯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的学习是学习者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强调智力因素,而对情感因素在学生认知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导致英语教学效果不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英语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文化环境,要求他们在学习各种技能的同时,了解英美文化,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言 文化导入 英语教学 交际能力    一、语言与文化    1.语言的文化特征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具备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竞争愈发激烈与残酷.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为谋求生存与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与管理观念.因此,近几年管理
摘 要: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语言习得现象。许多语言学家针对这一语言现象提出了中介语石化理论。国内许多学者在石化现象方面做了许多实证研究,收集数据、分析石化现象成因,并根据石化理论,指出学习者在语言习得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这些实证研究,并尝试性地总结出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关键词:中介语 中介语石化 石化现象探因 口语教学误区    一、引言    把She说成he
摘 要:本文首先强调了朗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对目前大学生英语朗读情况的调查及分析后指出,目前大学生在英语朗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即:一、缺乏良好的朗读习惯和环境。二、缺乏一定的朗读技巧和指导,大学生的外语能力也因此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作者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有助于大学生攻克朗读难关,提高外语能力。  关键词:朗读 习惯 技巧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