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英语新教材能够全面推广使用,是因为它在课文内容、课本编写的结构体系、练习编排,以及教学的要求和方法方面,都比传统的教材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1)新教材采用结构、功能的编写体系,突出了交际功能的培养;(2)课文短小口语化,主题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3)知识的传授采用渐进式的螺旋结构,改变了传统教材的块状结构,避免了繁琐的讲解;(4)操练形式多样化,在强化语言运用的同时,兼顾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
新教材比传统教材有以上这些优点,并不意味着运用这种教材就可以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在没有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时使用它,是无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突出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各种素质全面发展。
那么应该如何转变教学观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育教学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方面内容需要注意: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语言观。过去因受传统教材的限制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有一种认为:学生学习英语就是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就可以应付各种考试,这样就算初步掌握了英语。因此,教师应在“讲”的方面下工夫,在课堂上大量传授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力求讲深讲透,包揽了整个课堂。还有一种认为:学生学习英语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为了提高这些技能,教师要到处寻找资料,大量编写提纲和练习题,使学生陷入茫茫的题海,压得学生喘不过气,进行所谓的“题海战术”。以上两种方法的最终结果是多数学生顺利通过了各种考试,学习成绩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肯定,但是学生仍无法听懂一些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更无法进行交际运用,学生所学的都是“聋哑英语”。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交际的工具。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为交际而运用英语的能力。每当一种新的知识呈现时,总是载负富有情趣的、有实际意义的具体交际内容。因此,新教材主要注重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以适应从应试考试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其次,要把握正确的教学观。为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在教学观念上,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与练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手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施素质教育。
我们要明确语言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教师在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时,即使讲得很清楚、明白,学生的掌握与应用还是要通过实践方能实现。同时,英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导演”,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控制者。因此,教师必须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上,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培养为交际而运用英语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包揽了课堂,讲得太多,剥夺了学生课堂上的练,这样就把学生“请出”了学习英语的主阵地。
在处理好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与练的关系后,教师必须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力求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利用情景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形容词的比较等级用法”时,教室里就有很好的实物(如长、中、短尺子,新、旧钢笔,高、中、矮学生等),利用这些实物创设情境教学,学生学习气氛非常活跃。采用一些直观教具(如卡片、挂图、水果、自制的钟、表和电话等)进行教学,也是形象直观、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介词in,on,behind,under用法”时,利用一个小盒子和一个或几个乒乓球交换它们的不同位置,学生对这几个介词的操练就更形象,掌握得更牢固。利用师生间一些简单的动作和神态,以及一些简笔画教学动词,既生动又便于掌握。总之,笔者总是想方设法把课堂变成一个小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和实践,使所学英语知识达到交际化的目的。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应仅限于纯粹的语言教学,还必须涉及社会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风俗习惯,特别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能力和情感等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关键。以前做德育工作,似乎是班主任和政治老师的“专利”,其实英语教师也有这份责任,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教材潜在的因素,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爱国热情和奋发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
在学生的发展能力培养方面,笔者除了在课内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外,在课外坚持开展诸如“英语即兴表演”、“英语情景对话”、“英语故事演讲”及学唱英文歌曲等活动。这对学生思维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在春秋季节,带学生郊游,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等构成活生生的彩色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构思出一些英语语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活泼的环境。在与学生相处的日子里,笔者总是把学生当成亲朋好友,嘘寒问暖,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有声有色、有姿有形,轻松愉快地参与英语学习。
最后,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新课标的目标是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打好初步基础。目前对学生的检测手段还是通过严格的考试,考试内容时有新材料,能力型题目偏少,学生的考分是社会、家长和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用综合评价的观点,既看到学生的笔试成绩,又看到学生的各种能力、各种素质都得到培养,消除培养“为交际而运用英语的能力”的阻力,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总之,教师要领会和把握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转变教学观念,落实素质教育,力求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方法,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新教材比传统教材有以上这些优点,并不意味着运用这种教材就可以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在没有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时使用它,是无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突出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各种素质全面发展。
那么应该如何转变教学观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育教学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方面内容需要注意: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语言观。过去因受传统教材的限制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有一种认为:学生学习英语就是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就可以应付各种考试,这样就算初步掌握了英语。因此,教师应在“讲”的方面下工夫,在课堂上大量传授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力求讲深讲透,包揽了整个课堂。还有一种认为:学生学习英语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为了提高这些技能,教师要到处寻找资料,大量编写提纲和练习题,使学生陷入茫茫的题海,压得学生喘不过气,进行所谓的“题海战术”。以上两种方法的最终结果是多数学生顺利通过了各种考试,学习成绩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肯定,但是学生仍无法听懂一些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更无法进行交际运用,学生所学的都是“聋哑英语”。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交际的工具。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为交际而运用英语的能力。每当一种新的知识呈现时,总是载负富有情趣的、有实际意义的具体交际内容。因此,新教材主要注重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以适应从应试考试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其次,要把握正确的教学观。为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在教学观念上,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与练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手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施素质教育。
我们要明确语言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教师在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时,即使讲得很清楚、明白,学生的掌握与应用还是要通过实践方能实现。同时,英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导演”,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控制者。因此,教师必须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上,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培养为交际而运用英语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包揽了课堂,讲得太多,剥夺了学生课堂上的练,这样就把学生“请出”了学习英语的主阵地。
在处理好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与练的关系后,教师必须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力求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利用情景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形容词的比较等级用法”时,教室里就有很好的实物(如长、中、短尺子,新、旧钢笔,高、中、矮学生等),利用这些实物创设情境教学,学生学习气氛非常活跃。采用一些直观教具(如卡片、挂图、水果、自制的钟、表和电话等)进行教学,也是形象直观、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介词in,on,behind,under用法”时,利用一个小盒子和一个或几个乒乓球交换它们的不同位置,学生对这几个介词的操练就更形象,掌握得更牢固。利用师生间一些简单的动作和神态,以及一些简笔画教学动词,既生动又便于掌握。总之,笔者总是想方设法把课堂变成一个小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和实践,使所学英语知识达到交际化的目的。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应仅限于纯粹的语言教学,还必须涉及社会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风俗习惯,特别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能力和情感等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关键。以前做德育工作,似乎是班主任和政治老师的“专利”,其实英语教师也有这份责任,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教材潜在的因素,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爱国热情和奋发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
在学生的发展能力培养方面,笔者除了在课内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外,在课外坚持开展诸如“英语即兴表演”、“英语情景对话”、“英语故事演讲”及学唱英文歌曲等活动。这对学生思维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在春秋季节,带学生郊游,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等构成活生生的彩色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构思出一些英语语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活泼的环境。在与学生相处的日子里,笔者总是把学生当成亲朋好友,嘘寒问暖,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有声有色、有姿有形,轻松愉快地参与英语学习。
最后,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新课标的目标是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打好初步基础。目前对学生的检测手段还是通过严格的考试,考试内容时有新材料,能力型题目偏少,学生的考分是社会、家长和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用综合评价的观点,既看到学生的笔试成绩,又看到学生的各种能力、各种素质都得到培养,消除培养“为交际而运用英语的能力”的阻力,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总之,教师要领会和把握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转变教学观念,落实素质教育,力求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方法,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