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的措施及效果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后续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习毕业的质量,须进行系列的改革。
  关键词:基础护理;课程改革;护理学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内容涉及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学习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是目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考试比重占总内容的25%左右)。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是联系学校生活进入临床实践的桥梁,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实习的质量。为此,我校确定基础护理学课程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一、 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选择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两个三年制大专班作为对照组,共300名,全部是女生;将2014级护理专业两个三年制大专班作为实验组,共298名,也全部是女生。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其中理论课由同一老师授课,实验课也由相同的带教老师上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 方法
  在对照组班级按照原来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进行理论课的授课,实验课是在相关理论课讲授完后,再分成9个小组进行实验练习。实验练习时先由各组带教老师示范操作,学生再模拟练习,练习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对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护理学教学实施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方法,主要包括:
  1. 修订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方案
  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开设时间由三年制专科学生入学的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改为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教学时数由168学时改成15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8学时,实践教学80学时。并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安排10~16学时的强化训练,以确保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新的教学大纲中将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修订到1∶1,从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两方面进行改革。
  2. 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和自身特点,注重教、学、做相结合,教学方法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方面进行改革。
  (1) 改革理论教学
  课堂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授课手段,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转变。教学中应大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增强主人翁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的满堂灌式角色。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PBL、学生小讲课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将学生从“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人际沟通能力的锻炼。
  基础护理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主。为此,本课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十分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比如在讲卧位的安置、协助患者更换体位、保护具的使用、无菌操作、导尿术、各种注射法等有操作技能项目时,在多功能示教室授课。在示教操作的同时讲授理论知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使操作内容更生动、具体、直观,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操作细节,将所学理论知识能尽早转化为专业实践能力。
  (2) 改革实践教学
  1) 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弃除了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简单易学的实训项目,如床上擦浴、床上洗头、冷热疗法、口服给药等,缩短了有些项目的教学课时如铺床法由之前的6学时减到2学时,增加了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训项目如高热病人的护理、模拟危重患者的抢救、患者入病区的初步护理等。
  2)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每个大班级的学生分成9个小组,每组15~16人,固定一名实验带教老师,同时在每个小组中指定5名操作能力较好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各小组长负责管理3~4名学生。课前小组长主动找带教老师先学一遍操作,并拍好操作视频,要求各学生预先写出实验报告。正式上课时带教老师在小组学生面前再示教一遍,然后学生再练习操作,同时配合老师和小组长指导,保证操作规范、准确。针对有些实践项目,如口腔护理、各种注射法和静脉输液法,采用角色扮演法,2名学生一组,分别担任护士和病人角色,进行真人操作。教师每组进行指导确保学生安全和操作规范。课后,要求每一位学生再修改、完善之前写的实验报告,小组长上交所管理学生的操作录像。每一项实践操作都需要进行过关考核,統一考核标准,期末再进行抽查考核。
  3) 全天开放实训中心,实行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可以利用周末或者自习课、晚自习的时间来操作练习,增加学生自主练习的机会。这有利于培训学生的慎独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部分学生的管理能力。
  4) 开展实习前综合强化训练 护理专业每个班级在进入临床实习前都开设了8-14学时的基础护理学强化训练,设计了临床案例。例如患者,女,55岁,因患急性重症肺炎入院。入院时T 39.2 ℃,P 118次/分,R 38次/分,BP 146/100 mmHg,患者咳嗽,痰多,呼吸急促,双肺及喉头有痰鸣音,痰不易咳出。针对该患者,你认为目前存在哪些主要护理问题?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在强化训练结束后进行操作考核,成绩合格者才能进入临床实习,不合格者则延后实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其自信心,从而能更快适应临床护理。
  3. 改革考试评定方法
  基础护理学课程的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两种,满分100分制。理论考试评定方式由之前单一的终结性的闭卷考试改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方面。其中过程性评价占40分,包括平时上课的表现(20分)、到课率(5分)、作业 任务完成情况(15分)三部分。过程性评价成绩以40%计入期末理论成绩中。操作考试成绩由平时每项技能考试的平均分与实习前操作抽考成绩两部分构成,每部分各占50%。此外,在操作考试中增加了素质考核的比例,内容包括仪表着装、学习态度、用物准备情况、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操作后整理及应变能力等,这既丰富了技能考核内容,同时也利于学生护理人文素养的培养。
  (三) 评价方法
  1. 本研究中,理论考试试题由教务处统一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所有实验操作考核项目都统一了评分标准。
  2. 问卷调查 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学生教学评价问卷,将实验组护生对改革后教学效果的评价作为主观评价指标。集中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实验组发放问卷298份,收回298份,有效回收率100%。
  (四)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一)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二) 两组学生操作考试成绩比较,见表2。
  根据表1,得出实验组的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表2得出实验组的实践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而在素质考核方面操作前的准备、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应变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仪表着装上,两者无差别。从实验组的问卷调查中得知99%的学生认为基础护理学课程非常重要,应该学好;95%的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94%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好的学习习惯;94%的学生认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92%的学生认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95%的学生认为增加了自信心。
  三、 讨论
  我校关于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在教学中改革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方案;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方式,改革考试评定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与老师的综合水平。但是,由于一个大班人数较多,约有150人,在运用角色扮演、PBL教学法时,课堂局面必须加强控制,时间分配上老师应严格把关,才能使课堂教学按照预先设想保质保量完成。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完善的过程,我们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全体老师讨论后寻找新的解决办法,力争将课程改革更加优化与完善,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作者简介:谭桂煌,湖南省益阳市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司法部门严明执法的同时,对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充分的保障。然而,刑讯逼供这种由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历史弊病却时有发生。近年来,一些典型案例的报道也确实给了我国司法工作人员惨痛的教训。因此,本文旨在从司法工作的侦查、检查、审判过程入手,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预防对策,以求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法制化进程 刑讯逼供 司法部门  作者简介:陈优锋,
摘要 法学院校与法院在联合办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人员的双向流动:教师走向司法实践,法官走向法学院校;联合办学应加快学生走向司法实践的步伐:创建交流平台,使学生的法学实践活动经常化;联合办学应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交流合作:实现网上司法资源与一般司法资源的共享;创建网上交流平台,为法官与法学教师的学术交流活动创适条件,实现法官与法学教师在科研领域的联合攻关。  关键词 司法实践 法学院校 联合办学  作者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已经是尽职尽责,如果再重视并巧妙地运用评价语言,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重点探讨了语文学科的评价语言应具备的几种特点。 Teachers in the usua
高中英语课程应使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其国际视野,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相应地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企业内部要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促使企业管理的管理理念、经营思路、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尤其是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面对着更大的生存压力。如何在不利的外部环境下,加强自身的管理,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使企业长期、稳步发展下去,是大家共同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中小企
糖尿病为常见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T2DM)患者易罹患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可进展为痴呆,但T2DM脑部变化特征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神经影像学为T2D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及
近几年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是教学的重点,以及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的不断深化,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和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表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正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很
摘 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要求社会发展要满足人的需求,一切发展要以人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律已基本覆盖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时,受传统一些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法治观念并未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也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相符合,所以我们应该对现有的与时代不相适应的法治观念进行变革,树立正确的、合理的、与以人为本相适应的法治观念,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执
摘 要 公民具有普遍的法治理念,是依法治国的目标之一,而其前提为公民要具备强大的法律信仰,本文在对法治理念和法律信仰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我国法律信仰的现状以及形成这种现状的各种原因,尤其从意识形态领域对法律工具主义进行了批判,在培养情感和端正态度两个方面提出了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信仰的途径。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法治理念 法律信仰  作者简介:胡进,天津公安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