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说“不”(3)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与生命各有各的滋味,关键在于你的选择。
  闺女的同学来家里玩,掰着手指数自己的课外辅导班,一只手居然不够用。我惊讶:“那得很辛苦吧?”她漫不经心地瞟了我一眼:“我妈妈开心就好。”晚风吹乱了她的长发,也迷离了她的眼眸。一种莫名的气氛悄然弥散——尴尬。我不知道该说啥,于是閉嘴,不再试图介入她的世界。
  隔天遇见这孩子妈,闲聊中孩子妈传授经验:“假期要给她排满课,要不她就会瞎玩。我家为了不让她看电视,把遥控器都锁保险箱了。”唇角的法令纹随着她的话勾勒出深深的线条。我诧异于她坚定的目光:“那孩子不造反?”“我是为她好,将来她不会怨我的。”我又闭嘴了,不再试图阐明我的想法。7月的桑拿天用热气将世界围裹,我却似乎打了个寒噤。
  再次相见是在傍晚的绿园,女儿亲昵地挽着妈妈,唇角的花开得极明媚;妈妈放松地任女儿牵着漫步,眉梢的温柔似盈盈的湖水。我提出最不该提的话题挑衅:“没有上辅导班啊?”“不上了!太累。”女儿的声音清越而高昂。“不上了!太累。”妈妈的声音爽快又响亮。“这么大声,是真的吗?”我继续挑衅。“自己不想上,人去了,也没有效果。”这是女儿的回应。“没有效果,还老生气,花钱不讨好。”这是妈妈的回应。斜阳掠过树林,柔柔地将她们的倩影勾勒,再晕染出脸颊上醉人的虹彩。
  不假思索,永远服从,生活或许就仅仅是生活;顺应内心,大声说“不”,生活就可以奏出生命的华章。
  生活与生命各有各的滋味,关键在于你的选择。
  题一:请以“恰同学少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题二:请以“啊,原来如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其他文献
窗外开始飘雪了。  冬天依然如期而至。唯一不同的是来了一个新邻居,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奶奶。她拖着看似很有分量的行李箱,额上有细碎的汗珠。她一个人来的。  今天似乎比前几天都更冷些,我坐在房间里搓着手。忽然闻到一阵香气,我循香而去,发现客厅的饭桌上摆起了火锅,冒着热腾腾的蒸汽,看得人心里暖暖的。  “到隔壁邀请下老奶奶,让她来我们家一起吃火锅。”妈妈一边摆放碗筷,一边笑着对我说。  或许是一直没能学会
近年来,由于对不少“伪抛物线”压轴题的批判,所以不少地区把命题的重点放到了更能体现函数本质的一类新的压轴题——“多参”考题上,即含多个参数的函数压轴题.这类问题多数都不给图像,且十分抽象晦澀,解题时需要关联多个数学知识点,某一个知识点或解题环节疏漏都会造成解题失败.下面讲解两例.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摘 要: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在面对无数的分离时,总不免产生分离之情,就形成了无数首感动人心的送别诗。在送别诗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仍局限在一课一讲的教学模式中。因此,在小学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之际,设计了以送别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以“送别”为主线,实现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的知识对应,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自由唤醒对于离别的那一份感情体验,自由表达对于即将毕业的离别之情,
亲爱的同学,打开第四单元,你会发现本单元的每一课都是由正文和附文两部分组成的。其中,正文是三位作家从各自的创作体验出发,对作品进行的评论;附文则是所评论的原文。编者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从方法上引导我们学会从文体特征的角度去评论作品,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在阅读理念上引导我们由单篇阅读向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转变。因此,初初想和大家简单地聊一聊群文阅读中的“一”与“X”问题。  何谓群文阅读中的“一”? 
又是一节体育课。在九年级生活中,体育课似乎已经成为长跑的代名词,而长跑则是大家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毒辣的太阳下,起跑线横在我的面前,我无奈地接受着阳光的“洗礼”。不一会儿,我的额头上已经有了细密的汗珠。我的心里忐忑不安:这次能不能过呢?  老师的哨声一响,身旁的同学便飞也似的跑了出去,我也迈开大步,向前跑去。开始还算轻松,虽然烈日难耐,但是,呼吸比较均匀,脚步也比较轻快。跑完一圈,我已经大汗淋
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有一天,他向教会学校一个班的学生们先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那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了。猎狗知道实在是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
我们怀着期待而又不舍的心情,迎来了我们初中生涯里最后一次集体秋游。  那天一大早,我们就随着大巴车一路颠簸,来到了目的地——“珍珠泉”,并开始了我们的第一个游乐项目:观看“百兽表演”。猴子的表演令人发笑,狮子的表演令人心惊,老虎的表演令人震撼,但再精彩的表演终究也只持续了二十几分钟就散场了。看着走出剧场的同学们的背影,我想到曾经的我们也如同这猴子、狮子、老虎一样,一同登上初中的舞台,一起玩耍,一起
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2014年4月17日
摘 要:“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互联网 ”等高新技术无一不表明编程是时代的需求,人们越来越懂得编程能力的重要性。就初中阶段而言,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識”“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责任”,说到“计算思维”也必提编程。以苏科版信息技术八年级第四章“程序设计”为例,探索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编程能力素养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编程能
1. imagine  动词,意为“想象, 设想, 认为”。imagine的常用搭配或结构有:  imagine sth  (sbs ) doing sth  oneself to be  从句  You can hardly imagine their surprise at hearing the news. 你想象不出他们听了这消息有多么吃惊。  I cant imagine J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