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教师实践性知识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_endl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出将教学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独特性突显出来,在教师专业素养构成中具有独特的规定性与不可替代性,给予教师实践性知识存在与发展的合法空间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实践中将已有的理论知识或技术知识作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境建构的知识,不仅包括教师在教学实际工作中通过“行动中反思”,不断探索而获得的对具体实践性活动行之有效的各种知识,还包括教师对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的理解、解释和运用。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性知识的养成,将其作为教师专业知识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教学实践中倾听自己的声音,获得建构知识的权利,这样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理智力量,去除对专家的迷信,言说自己的知识,找到自我专业发展的空间。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
  (一)日常性
  教师的教学实践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循序渐进完成的,用赫尔巴特的话来说是一种“繁忙的日常事务”。而教师求知的动机来自于实践,求知的目的是回到实践,因此,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必须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始终,时刻关注教学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日常性不仅反映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更与教师的日常生活相融合,成为教师生命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产生于教师的日常实践中,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同时也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服务,使教师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在实践性知识的指导下进行。
  (二)情境性
  教学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教师与学生的心态在变化,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在变化。这些变化无论多么微小,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而教师仅通过备课是无法应对这些变化的。我们并不否认教学规律的存在,这也是教学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但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那些普遍性规律有时候则显得苍白无力,无法面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而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与某个特殊情境下的具体认知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是以特定教师、特定教室、特定课程、特定学生为对象展开的,这种情境性特征也是教师实践性知识成为教师专业知识基础的关键要素。
  (三)缄默性
  教师实践性知识总是与情境相连,并且只有个体化后,才会对教师的教学实践产生真正的价值。因而,大部分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内隐于教师的行为中,用语言、文字或符号等方式进行逻辑的表达比较困难,体现出一定的缄默性。许多教师对自己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无法真正把握,只能通过行动展现,非常容易导致“言行不一”的情况发生,即教师想要做到的和他实际做到的其实是两回事。正如波兰尼所说:“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这种缄默性的特征也使教师实践性知识不易被大规模积累、储藏和传播,也是其难登学术殿堂,难以交流的原因之一。教师若想获得专业成长,就必须体会到具有缄默特征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存在,通过细心地体会、批判地反思,积极地将隐含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显性化。
  (四)生成性
  教师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建立起具有普适性、合法性的实践性知识,教师所有的实践性知识都只是某一阶段的认识成果,它不是一种终极性的知识,而是始终处在不断自我生成的过程之中,是教师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外在知识与信息的不断同化、顺应的过程。它的生命源于教师对教学情境所需知识的不断表现和建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探求。这种生成性特征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流通、运用和完善开启了广阔的空间,更为教师获取专业成长提供了可靠基础。
  (五)个体性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教师对自己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和超越,是大脑对外界刺激进行建构的结果。这个建构过程既包括个体对外界通过明示或暗示而教化给他的认识方法和行为准则的建构,也包括对个体经验和日常情境的理解。教师可能会产生歪曲或错误的教师实践性知识,但这种错误只在行为结果中被他意识到,而在行为中他仍是按照错误来安排自身,需要教师在行动中不断修正。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类型
  植根于生动、具体、完整的教学场景,根据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中的表现,将教师实践性知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关于学生的知识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认识、情感和个性等方面相互碰撞的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能结构、个性特点、能力倾向和学习前的准备情况,以及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群体动力、班级气氛等背景知识的了解,感知此时此刻学生的状态,确定如何以最佳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外在体现。
  对于这种知识,教师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有的教师只观察到学生的一个动作就可以对其心领神会,而有的教师却很长时间也不知道学生现在处于什么状态。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程度、教师获得这些知识的能力以及教师运用这些知识的水平不同。
  (二)关于教学目的的知识
  教师对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理解必须以实践知识的形式反应在教师的每一次教学活动中,即以一种潜在的形式将教学目的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导引行动的目的性与方向性,统领教师的教学过程。受教师的经历、理解程度、认识问题方式、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对明确表述出的教学目的的理解存在着巨大差别,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目的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变异,进而导致性质各异的教学活动与结果。而这种经过教师个人“改编”了的关于教学目的的知识却是教师真正信奉的教学目的,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三)关于课程的知识
  随着课程论的蓬勃发展,人们对课程的认识不断丰富,学科知识不再是课程内容的全部,课程被扩大为学生在学校获得的所有经验,更强调课程的动态性与过程性。教师对于课程的实践知识就反映在以课程为中介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的过程中,表现在对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体系的掌握程度,对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教学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的认识等方面。除了实践化的学科知识,教师对体现在教学情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偏见和禁忌等众多潜在课程的理解也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一个方面。由于这些课程没有以正式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对其的获得更多来源于日常工作中的积累,是一种在不断的体验、反思中得到成长的实践知识。
  (四)关于教学方法的知识
  关于教学方法的实践知识表现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整合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思考,将教学方法的技术知识运用到教学中的具体策略,是教师对已有知识和现有情境进行深加工的结果。这种关于教学方法的知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策略性的知识,是对教学全过程认识的表现,如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安排,对教学活动的规划和实施,对教学方法和技术的采用,对特殊案例的处理,选择学生评估的标准和手段以及对选用的方法将给教学过程带来的结果的深刻认识等。教师还会在教学中考虑本节课的内容应采用的方法,每种方法应 用的时间及运用这个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等。其应用需要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的教学技术作为依托。
  (五)关于教学环境的知识
  迈克·富兰在《变革的力量》中认为,教师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教学决策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重复性。在情境中,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等等各种因素交互作用、此消彼长,构成一个动态的系统。因此,教师对情境的背景了解越深,对情境的变化经历越多,解决实践问题就越能得心应手。优秀教师以对情境特有的敏感时时刻刻机敏地感知、辨别和顿悟当下的教学情境,包括情境中的一切细节、该情境和其它情境的差异、联系、产生的原因等等,以对自己在此情境中“角色”的良好把握开展教学活动。
  (六)关于教学评价的知识
  对教师来讲,评价更体现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在不断地判断、反躬自省中寻求进步的过程,只要有教学质量的思索就有对教学的评价。各种评价方式的原理、应用方法、优缺点都属于教学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内容,而教师所具有的评价什么、何时评价、怎么评价以及评价结果处理的知识则属于教学实践性知识。此种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的了解,如明确所教授课程的内容、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进而,教师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和反馈,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积极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达到教学评价知识的成长。
  (七)关于自我的知识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增长与教师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密不可分。自我意识是一个复杂、多维、动态的体系,是个体和环境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具体工作条件和要求的感受方式,而且也影响着人的行动方式。具体包括自我形象、教学信念、工作满意度、未来前景、自我评估、自我教学效能感等等。此类知识主要体现在教师是否了解自身的价值,是否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和教学风格,是否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反躬自省,从错误中学习,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
  上述的几种不同的实践性知识与教学实践联系的方式各不相同。教师的情境知识、方法知识和评价知识直接与实践发生联系,而教师关于教学目的、自我、学生和课程的知识作为实践过程的知识环境(而不是知识基础)存在,它与实践过程的联系是间接的。各种教师实践性知识处于一种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过程之中,体现出共进退的特征。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不断增长,在硕士层次,除普通硕士研究生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在学习方式上,专业学位研究生也一改以在职集中面授和业余时间上课的传统方式,从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些学生对学习效果有更多的期待,同时除了有丰富工程经验的生源之外还有很多的应届本科生。如何既达成培养目标,又能满足不同生源的需求,同时在培养质量上有保证,这些都向培养单位提出了新的课
给《故事作文》挑错别字,当良师;坦率发表对《故事作文》的意见,做益友。这项轻松有趣的活动还在继续,千万不要错过哟! To “story composition” pick the wrong word, as
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曾经宣称:“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的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发明都要大得多”,教育公平是人类共同的理想。而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层次的最高领域,包含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层次人才的重任。近些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也获得大幅度的增长。与此同时,“考研热”背景下,研究生教育选拔方式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2005年,陈丹
一传统师本模式及其弊端一直以来,我国的教学理念一直遵循着师本模式。师本模式主要受凯洛夫教育理论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要求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教师如何教而开展。凯
近日,内蒙古广播电视局召开台站标准化建设2.0版工作调度会,局领导何文主持,局属台站领导班子共计50余人参加会议.rn会议通报了2020年第二季度全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情况.731
期刊
一.爱是教育的灵魂  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1900-1980)的爱的理论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活动,一种人际关系,要求教师首先要爱教育事业、爱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成长。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象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在教育
涡街流量计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用于液体、气体和蒸汽的测量,因为它具有仪表内无机械可动部件、介质适应性宽、压力损失小以及输出频率信号等优点。但是,由于涡街流量计在低流速时易受噪声干扰,所以在使用时会出现现场测量精度不高,量程比受限,测量小流量困难等问题。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对涡街信号智能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阐明了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说明了涡街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及涡街信号特点,介绍了国
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在不同的时期对自身职业發展任务的认识,以及个体对职业如何做出相适应的选择过程。个体做出现实而适宜职业选择的准备性程度,包括态度与认知两个基本维度。职业成熟度是个体职业發展程度的一种指标,它与个体所处的不同發展阶段相联系。只有成功地完成了相应职业發展阶段的發展任务,才是职业成熟的表现。职业成熟度高的个体对职业选择的过程也了解得更多,会经常思考有关职业问题,把现在的行为与未来职业目标
自2009年11月被确定为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建设点以来,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按照《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建设验收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针对成人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经过一年多的改革与实践,动物科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的现实背
随着计算机技术、测试技术、信号分析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靠人工经验识别结构件状态的方法已经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是更有效的计算机模式识别方法。模式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