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8页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
教具准备:圆柱体积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大胆猜想
多媒体课件出示
大胆质疑:圆柱的体积是否也能应用公式V=Sh解决呢?
揭示课题。
二、学生小组合作实验证明
1、四人以小组利于学具,动手操作交流。
2、汇报
长 宽 高
V = πr × r × h
= πr2 h
=Sh
V = h × r ×πr
= πr2 h
=Sh
V = πr × h × r
= πr2 h
=Sh
3.结论:圆柱体也可以用公式V=Sh
4.质疑
(1)为什么要将圆柱平均分成16份?8份行吗?32呢?64呢?
(2)拼成一个长方体,这样的说法严密吗?
(3)圆柱转化成近似长方体,它们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4)在高一定的情况下,除了知道底面积,能计算圆柱的体积,你还知道哪些条件也能计算圆柱的体积呢?
假如,知道圆柱转化近视长方体后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你能求圆柱的体积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主题图(1)
怎样求公园里柱子的体积?一枝圆柱形的铅笔呢?
2.教材主题图(2)
一个杯子能装多少水,是求什么?测量数据时,应怎样测量?
学生独立完成
四、拓展提高
1.
它们的体积你能计算吗?
它呢?
2.你能计算它们的体积吗?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
教具准备:圆柱体积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大胆猜想
多媒体课件出示
大胆质疑:圆柱的体积是否也能应用公式V=Sh解决呢?
揭示课题。
二、学生小组合作实验证明
1、四人以小组利于学具,动手操作交流。
2、汇报
长 宽 高
V = πr × r × h
= πr2 h
=Sh
V = h × r ×πr
= πr2 h
=Sh
V = πr × h × r
= πr2 h
=Sh
3.结论:圆柱体也可以用公式V=Sh
4.质疑
(1)为什么要将圆柱平均分成16份?8份行吗?32呢?64呢?
(2)拼成一个长方体,这样的说法严密吗?
(3)圆柱转化成近似长方体,它们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4)在高一定的情况下,除了知道底面积,能计算圆柱的体积,你还知道哪些条件也能计算圆柱的体积呢?
假如,知道圆柱转化近视长方体后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你能求圆柱的体积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主题图(1)
怎样求公园里柱子的体积?一枝圆柱形的铅笔呢?
2.教材主题图(2)
一个杯子能装多少水,是求什么?测量数据时,应怎样测量?
学生独立完成
四、拓展提高
1.
它们的体积你能计算吗?
它呢?
2.你能计算它们的体积吗?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