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设计,探索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新机制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chenji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142中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举办“中医药杏林实验班”,体现了普通高中学校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特色。科学的实验设计是一项教育改革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
  科学、适切的目标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杏林”实验班的学生发展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中医药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宽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要具有学习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有良好的发展潜质,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是一致的。同时,以实验班建设为基础,推动学校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很有创意。
  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目标的载体和实验的核心内容。“杏林”实验班“学科基础课程 中医特色基础课程 中医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延伸拓展课程”的课程结构比较科学、合理、有特色,特别是以《中国古代哲学基础》、《国学导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中医药学知识概论》为核心内容的中医特色基础课程,凸显了对学生未来扎实、宽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则体现了从另一视角培养学生中医药方面的文化素养的目标。
  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实验成功的保障。高中与大学的合作需要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实行项目管理是该实验的另一重要特点。项目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模式,也是一种运行机制,它强调了142中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课程设计、学生与教师管理及招生考试等工作中,各自的职责、分工和有效合作。
  愿该实验不仅能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中医药专门人才,而且能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中学校特色发展上有所作为!
  □栏目编辑 王雪莉
其他文献
摘要 对美国“STEM”教育进行了追本溯源,以一名赴美教育考察物理教师的视角,从“S、T、E、M”四个方面阐述了目前美国K-12学段“STEM”教育宏观集成、微观分科的实施状况与突出优势,通过与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的对比,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应加大对科学本质教学的关注,加大对工程、技术教育关注的观点与思考。  关键词 “STEM”教育 科学教育 物理教学  “STEM”是科学(Science
教育是民生之本,是强国之基。教育发展要靠改革,而教育改革面临不少体制机制藩篱。时至今日,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处于“深水区”的课程改革应该推向何方?我认为,首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应该体现四个“更加”。     更加普惠  课改之前的很长时期内,教育面向少数学习尖子的现象较为突出,教学设计、课堂提问以及作业布置更多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课改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改观,教育开始
专家简介:王殿卿教授,曾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常务副院长,创建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并兼任所长。他以探索21世纪中国德育为目标,以中华美德教育实验研究为内容,从“八五”到“十一五”,承担省市和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9个省市的千余所学校,百余万学生当中,进行了20年连续滚动的“中华美德教育实验”,收到实效。  1993年,中共中央制定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9
杨志成,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副研究员。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原崇文区教委主任、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处处长,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等。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奥林匹克教育。  如果为优秀的品牌学校寻找共同的元点,也许既不是优美的高楼大厦和先进设施,也不仅是那优秀的考试分数和各种优异的竞赛成绩,而是一种执
善于雕琢的匠师,总会让钻石在他们的手中发出最美的光彩;擅长教育的老师,会让学生在他们的引导下,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上初中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送入校田径队,随后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了通州区重点中学——运河中学,三年后通过高考进入了北京市体育师范大学,自然而然地走上了体育教师的岗位。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通州区龙旺庄中学工作到现在。还记得1999年,我第一次踏进龙中校门,发现现实和我的理
编者按:综合实践活动一直是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自实施以来,引起全国各个课改区域的广泛关注,冠以“综合实践活动,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系列文章层出不穷,折射出综合实践活动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教师们的积极思考与策略探讨。本期,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为主题展开讨论,分别从教研员的层面、一线教师的角度,剖析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同角度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期碰撞出更多的课程建设思考。 
“欢迎您到中国农业博物馆,我是博物馆小小志愿者——讲解员……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请您对我的服务进行评价。”阳光的笑脸,自如的讲解,这群自信的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是来自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中心小学的小小志愿者们。   八里庄中心小学结合《学做志愿者服务手册》,在志愿精神培育中依托学校的社会大课堂,营建学生自主的博物馆特色,开展了“走进七彩博物馆,争当小小志愿者”活动。   走进八里庄中心小学,赤橙黄绿蓝
北京课改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挑山工》是一篇篇幅相对较长、入选时间“久远”的文章了,可就是这样一篇耳熟能详、曾“千锤百炼”的课文,在密云二小王红菊老师的课堂上却彰显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  大胆取舍,有的放矢  王老师的课很好地诠释了如何“长文短教”。老师从学生的已知经验中提炼了挑山工登山的特点,进而质疑“为什么身挑重物、路程长,而速度却比游人快?”围绕着这个问题,组织学习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在
学校品牌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今年,本栏目将聚焦首都基础教育的几所品牌学校,通过学校对自身教育品牌形成过程的思考,以及特邀相关专家对学校品牌建设进行点评,力求解读学校品牌建设过程中的内涵。    快乐教育将每个儿童“当下快乐成长,奠基快乐人生”作为始终不渝的实践追求,着力培养“乐于读书,勤奋为乐;乐于服务,助人为乐;乐于锻炼,健体为乐;乐于交往,合作为乐;乐于参与,实践为乐;乐于开拓,创新为乐”的一
■聚焦“北京2014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  2012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启动了“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重点在于:第一,不论其性别、背景或处境,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第二,必须提高学习质量,通过更好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年轻一代适应当今就业市场的需求;第三,教育应充分发挥其培育为人之道的核心作用,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帮助人们构建更公平、和谐和包容的社会。突出了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