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识别的波纹补偿器轴向尺寸检测方法

来源 :工程设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man_s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传统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工业管道中波纹补偿器的整体轴向位移,而不能检测其相邻波纹之间轴向位移的问题(相邻波纹之间轴向位移变化不均匀,超出一定限度会导致波纹补偿器损坏),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波纹补偿器轴向尺寸检测方法.首先,应用Sobel算子对经高斯滤波平滑处理后的波纹补偿器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图像的边缘特征.然后,对图像进行灰度化、Otsu算法阈值分割处理,经过对图像进行取反、孔洞填充操作之后,得到目标灰度值为1、背景灰度值为0的理想二值化图像.最后,基于波纹补偿器形状的特殊性,对校正后的二值化图像中灰度值为1的部分的上下、左右边缘特征点进行计算,并通过比例关系得到波纹补偿器及其相邻波纹之间的实际尺寸.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不同打压程度下波纹补偿器的整体轴向尺寸以及其相邻波纹之间的轴向尺寸.该尺寸检测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因相邻波纹之间轴向位移变化不均匀而造成的波纹补偿器损坏问题,对于保证波纹补偿器平稳工作及维护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为制备具有优异紫外线防护性能的纳米纤维,采用四氯化钛为钛源,纳米纤维素(NCC)为模板,在室温条件下诱导制备了屏蔽紫外线用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四氯化钛的使用量对金红石型纳米TiO2质量分数的影响.通过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出纳米二氧化钛最佳的制备条件: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 h,四氯化钛用量为3 mL,并对其微观结构及屏蔽紫外线性能进行表征.结果 表明,纯金红石型纳米TiO2的分散性好,呈“刺球状”,粒径为100~250 nm.通过该纳米二氧化钛整理后的棉织物抗紫外线性能优
为进一步扩展聚酰胺6织物的应用领域,采用磺胺作为阻燃整理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浸渍沉积法对聚酰胺6织物进行阻燃防熔滴整理.并对整理后聚酰胺6织物的热稳定性、热释放性能、抗熔滴性能、阻燃性能和阻燃机制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经磺胺阻燃整理后,聚酰胺6织物的极限氧指数达到32.2%,损毁长度和损毁面积均减小,无熔滴产生,达到阻燃B1级的要求,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同时整理后聚酰胺6织物的最大热释放速率下降了16.9%,火灾危害性显著降低;磺胺主要通过气相阻燃机制提高聚酰胺6织物的阻燃性能,且阻燃整理对聚酰胺6织物
为建立蚕丝接枝率的定量分析方法,使用甲基丙烯酰胺(MAA)单体对桑蚕丝进行接枝反应,得到一系列不同接枝率的接枝蚕丝纤维组样.分别应用热重和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系列接枝蚕丝纤维进行表征与分析发现,在表征曲线中出现了新的特征峰,且随接枝率的增加,新特征峰面积逐渐增大.采用Origin9.1数学分析软件中的Gaussian分峰法分别对热重DTG曲线和红外吸收光谱曲线进行分峰、拟合,建立接枝率和新特征峰面积比值间的线性函数关系模型,并对已知接枝率的企业样品进行验证.结果 表明,蚕丝接枝率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结合热
针对当前有机-无机杂化型无氟织物防水剂含的有机溶剂存在环境不友好的问题,创新性地将长碳链硅烷改性硅溶胶(H-NPs)乳液与聚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SiWPU)相结合,制备出一种全水基的杂化型无氟织物防水剂.重点研究了全水基杂化无氟防水剂中有机/无机组分比例及其用于涤/棉织物整理时焙烘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涤/棉织物整理前后纤维表面的形貌变化,并考察了其在涤/棉织物防水整理中的应用性能.结果 表明:疏水整理织物的水接触角随着H-NPs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并在H-NPs质量分数
为降低光生载流子的二次复合,提高粉体光催化剂降解印染废水后的可回收性,利用施加外电场极化与表面沉积贵金属改性法制备银-钛酸钡(Ag-BaTiO3)纳米粉体,以涤纶织物为基体制备涤纶基Ag-BaTiO3复合材料(Ag-BaTiO3/涤纶织物).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活性黄X-B染料为目标降解物,评价极化前后Ag-BaTiO3/涤纶织物的光催化性能.结果 表明:Ag-BaTiO3纳米颗粒均匀沉积在涤纶织物表面,表面沉积贵金属Ag提高了BaTiO3的可见光吸收活性;经外加电场极化处理后,Ag-BaT
为获得任意载荷作用下轴向行进纱线任意点的横向位移参数,建立了轴向运动纱线在哈密顿体系下无量纲动力学微分方程.通过应用最小变分原理得到运动纱线的对偶方程,用分离变量法计算轴向运动纱线系统的各阶特征值和特征函数;基于线性辛特征值得到非奇异模态函数,推导出了模态函数的辛共轭正交归一关系;根据特征值及其分岔规律,分析纱线横向运动的稳定性,并利用非奇异模态函数分析纱线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的位移响应;依据纱线横向振动的近似解,分析运动纱线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动力学行为.结果 表明,纱线运动速度对响应周期、不同质点的响应幅
为提高靛蓝染色废水电絮凝处理效率,以天然黏土矿物为协同吸附剂,采用电絮凝-吸附联合工艺处理靛蓝染色废水.探究黏土类型对絮体沉降速率和Zeta电位的影响,通过废水色度、浊度、脱色率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评价絮凝处理效果.确定最佳黏土矿物种类并结合絮体显微观察,进一步分析黏土矿物与电絮凝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黏土矿物加入可降低Zeta电位绝对值;硅藻土与电絮凝协同的主要絮凝机制为网捕卷扫,同时兼具一定的电荷中和与吸附架桥作用;电絮凝反应结束后,仅需加入1 g/L硅藻土反应3 min,Zeta电位绝
服装面料自动抓取及转移是服装行业自动化生产的关键.为提高服装生产中的加工效率,针对当前服装面料抓取方式存在的表面划痕和吸附力不足等问题,研究了柯恩达效应式非接触夹持器对抓取服装面料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柯恩达效应式非接触夹持器的结构及工作机制;其次对不同织物参数的服装面料进行吸附性能测量实验;最后对不同织物参数服装面料的吸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柯恩达效应式非接触夹持器可实现无接触抓取多种服装面料,解决了服装面料在生产程中接触划痕和吸附力不足的问题.此研究可有效减少细菌及病毒在服装面料抓取转移中的传
汽车组合仪表生产过程中质检项目多且检测时间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最远点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max distance 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MDSMOTE)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预测方法.首先,结合专家经验对汽车组合仪表的原始生产数据进行特征筛选,并在MDSMOTE中引入类不平衡率IR,以对所筛选的特征数据进行扩充;然后,利用粒子群优化(part
安装于核电站二回路的主给水调节阀通过控制给水流量来调节蒸汽发生器内的水位高度,因此主给水调节阀的流动特性影响着核电站的运行安全与效率.首先,提出了无量纲的节流窗口周向布置不平衡度δ,进行主给水调节阀节流窗口周向设计;其次,利用经网格无关性与流量实验验证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阀内流场的速度和压力分布特性;最后,探讨了节流窗口周向布置不平衡度对阀芯不平衡力矩和阀门流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阀芯底部不均匀的压力分布会对阀芯产生不平衡力矩,增大阀芯与套筒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加剧阀芯与套筒之间的磨损,可能引发阀芯动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