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场极化银-钛酸钡/涤纶织物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来源 :纺织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s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降低光生载流子的二次复合,提高粉体光催化剂降解印染废水后的可回收性,利用施加外电场极化与表面沉积贵金属改性法制备银-钛酸钡(Ag-BaTiO3)纳米粉体,以涤纶织物为基体制备涤纶基Ag-BaTiO3复合材料(Ag-BaTiO3/涤纶织物).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活性黄X-B染料为目标降解物,评价极化前后Ag-BaTiO3/涤纶织物的光催化性能.结果 表明:Ag-BaTiO3纳米颗粒均匀沉积在涤纶织物表面,表面沉积贵金属Ag提高了BaTiO3的可见光吸收活性;经外加电场极化处理后,Ag-BaTiO3的剩余极化强度由1.61μC/cm2增加至4.22μC/cm2;Ag-BaTiO3/涤纶织物对目标染料的降解率由88.36%提升至99.36%.
其他文献
为获得灵敏度高、响应范围广和环境友好的柔性力学传感器,以巴尔杉木为基材,采用自上而下的炭化木材技术,制备了聚氨酯/炭化木气凝胶复合导电材料,并利用聚氨酯浸泡处理方法提高炭化材料的压缩性和回弹性.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表征了炭化前后木气凝胶的表观结构、热稳定性、力电学性能及其柔性压力传感器的传感性能.结果 表明,炭化木气凝胶具有独特的三维拱形层状结构,孔隙率达55.73%,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可压缩性,其中质量分数为4%的聚氨酯/炭化木气凝胶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在1~60 kPa的宽检测限下灵敏度达到6
为研制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人工神经导管,采用编织工艺、静电纺丝技术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一种含有壳聚糖涂层-编织层-纤维海绵层的3层复合结构人工神经导管,研究轴纱、内外层结构和镁离子质量浓度对其性能的影响,并对导管的表面形貌、力学性能、离子缓释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进行表征.结果 表明:轴纱和编织纱共同参与编织时,神经导管形变50%的径向压缩性能为1.3 N,轴纱断裂时的轴向拉伸应力为30 N,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导管内海绵层呈相互连通的多孔结构,孔径分布均匀(0.04~0.08 mm);导管内镁离子可缓
针对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中聚酯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结构紧密缠绕,难以分离而无法加工的问题,采用环境友好的草酸体系选择性水解混纺织物中的棉纤维,从而释放聚酯纤维实现有效分离,并对草酸体系分离工艺进一步优化.研究表明:与无机酸相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草酸可达到与盐酸相当的分离效果且所得聚酯纤维形态更完整,棉纤维水解程度更低,水解产物分布更窄;在草酸浓度为0.07 mol/L、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3 h的条件下,聚酯/棉混纺织物的分离效果最优;其中棉纤维水解为纤维素材料,得率为91.46%,另有小部分水
为制备兼具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氨敏传感器基体材料,采用一种水浴静电纺丝法连续制备涤纶工业丝为芯,聚酰胺6纳米纤维为皮层的纳米纤维包覆纱(NCY),并采用原位聚合法对其进行导电处理,制备表面负载聚吡咯的导电纳米纤维包覆纱(NCY/PPy),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NCY和NCY/PPy进行表面形貌和化学结构分析,同时研究了NCY/PPy的导电性能、力学性能、氨敏性能.结果 表明,NCY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经导电处理后,负载的聚吡咯未堵塞纤维之间的空隙,纳米纤维包覆层仍保持多孔网状结构,当吡哜浓
针对传统纺纱技术无法精确调控纱线色彩分布规律纺制色彩渐变纱线的技术弊端,提出了在线调控成形纱线色彩渐变的三通道数控纺纱机制并成功纺制了色彩渐变纱.设计了三色彩纤的耦合-叠加混色模式,构建了包含全体混合子样的混合比矩阵、混合色谱矩阵及其混合色谱;基于混合比矩阵规划了行渐变、列渐变和对角渐变等3类渐变路径,并给出了对应的渐变色谱矩阵及其渐变色谱;以青、品红、黄色三基色粗纱为例,设计了三通道数控纺纱工艺并纺制了3类16种色彩渐变纱.结果 表明:数字化调控纱线混合比纺制的渐变色纱,其针织物呈现出周期性自然柔和的渐
为解决传统染料高污染、高能耗等问题,实现无污染的全可见光谱结构色的制备,采用基于St?ber法的溶剂调控法合成了3种不同粒径(320、240和200 nm)的SiO2纳米颗粒(SNPs),3种粒径的SNPs分别制备出了红色、绿色和紫色SiO2光子晶体(PC)薄膜,然后通过改变2种粒径SNPs的质量比制备了能够覆盖全可见光谱的结构色PC薄膜.结果 表明:当较小尺寸SNPs的比例增加时,PC膜的结构色发生蓝移,另外由2种粒径SNPs组成的PC薄膜显示出低角度依赖性的结构色,这是由其非晶光子晶体(APC)结构所
为制备具有优异紫外线防护性能的纳米纤维,采用四氯化钛为钛源,纳米纤维素(NCC)为模板,在室温条件下诱导制备了屏蔽紫外线用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四氯化钛的使用量对金红石型纳米TiO2质量分数的影响.通过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出纳米二氧化钛最佳的制备条件: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 h,四氯化钛用量为3 mL,并对其微观结构及屏蔽紫外线性能进行表征.结果 表明,纯金红石型纳米TiO2的分散性好,呈“刺球状”,粒径为100~250 nm.通过该纳米二氧化钛整理后的棉织物抗紫外线性能优
为进一步扩展聚酰胺6织物的应用领域,采用磺胺作为阻燃整理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浸渍沉积法对聚酰胺6织物进行阻燃防熔滴整理.并对整理后聚酰胺6织物的热稳定性、热释放性能、抗熔滴性能、阻燃性能和阻燃机制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经磺胺阻燃整理后,聚酰胺6织物的极限氧指数达到32.2%,损毁长度和损毁面积均减小,无熔滴产生,达到阻燃B1级的要求,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同时整理后聚酰胺6织物的最大热释放速率下降了16.9%,火灾危害性显著降低;磺胺主要通过气相阻燃机制提高聚酰胺6织物的阻燃性能,且阻燃整理对聚酰胺6织物
为建立蚕丝接枝率的定量分析方法,使用甲基丙烯酰胺(MAA)单体对桑蚕丝进行接枝反应,得到一系列不同接枝率的接枝蚕丝纤维组样.分别应用热重和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系列接枝蚕丝纤维进行表征与分析发现,在表征曲线中出现了新的特征峰,且随接枝率的增加,新特征峰面积逐渐增大.采用Origin9.1数学分析软件中的Gaussian分峰法分别对热重DTG曲线和红外吸收光谱曲线进行分峰、拟合,建立接枝率和新特征峰面积比值间的线性函数关系模型,并对已知接枝率的企业样品进行验证.结果 表明,蚕丝接枝率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结合热
针对当前有机-无机杂化型无氟织物防水剂含的有机溶剂存在环境不友好的问题,创新性地将长碳链硅烷改性硅溶胶(H-NPs)乳液与聚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SiWPU)相结合,制备出一种全水基的杂化型无氟织物防水剂.重点研究了全水基杂化无氟防水剂中有机/无机组分比例及其用于涤/棉织物整理时焙烘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涤/棉织物整理前后纤维表面的形貌变化,并考察了其在涤/棉织物防水整理中的应用性能.结果 表明:疏水整理织物的水接触角随着H-NPs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并在H-NPs质量分数